劉 萍
(臨沂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臨沂 276000)
人工智能隸屬于計算機學科,作為一項可以借助計算機程序模擬人類思考過程和行為習慣的技術,它已在諸多領域得到應用。將其用于播音主持工作,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播音主持工作的虛擬化、智慧化程度,在為主持人注入全新活力的同時,推動行業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傳統的播音主持工作需要主持人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如準備稿件、整理素材、編輯音頻等。借助人工智能自動編寫稿件、自動編輯音頻等功能,能夠大幅減輕主持人的工作負擔,使其可以更專注于節目的內容和表達,提高工作效率[1]。
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情感分析等技術,幫助主持人更好地理解觀眾的需求和情緒,從而調整節目內容及表達方式,提升節目的吸引力和互動性。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根據觀眾的反饋和喜好,自動生成個性化的節目內容,使觀眾產生共鳴,由此增強節目對觀眾的影響力。
人工智能具有虛擬主持人、聲音合成等功能,可以讓主持人與虛擬角色進行互動,從而創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節目形式。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推薦等技術,為主持人提供更多素材,幫助主持人創作出更具創意和吸引力的節目內容。
近年來,將人工智能用于播音主持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多地廣播電臺已經結合實際情況引入人工智能。調查發現,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行業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生成內容、語音播報和解答疑問3個方面。
人工智能能夠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識別技術分析觀眾的反饋,輔助主持人制定更加精準的節目內容,并通過提供實時提示提高節目的流暢性和專業性。對于撰寫新聞稿件的工作,人工智能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通過語言處理技術分析新聞事件,并將其轉化為文字內容。第二,自動提取關鍵信息和重要內容,幫助新聞編輯快速提煉新聞關鍵詞并生成摘要,為其他工作預留更加充足的時間。第三,幫助新聞編輯分析海量數據和信息,提供更深入的報道和分析。第四,依托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發現新聞事件背后的趨勢和規律。第五,通過分析觀眾的閱讀歷史和行為,了解觀眾的偏好和興趣,進而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服務。
人工智能生成播音內容的流程為如下。先以撰寫播音內容的要求為依據,在前端輸入并檢索關鍵詞,獲得與關鍵詞有關的成稿,然后清洗并統一所采集的數據格式,基于人工智能分析數據并提取核心觀點,最后為所提取觀點匹配恰當的模板,生成完整稿件[2]。目前,多家廣播電視臺已經引入該項技術。實踐經驗表明,將人工智能用于生成新聞稿件,可以在保證稿件內容符合撰寫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撰寫速度。但是,該方法也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例如,稿件出現語義錯誤的可能性較人工撰寫稿件更大,廣播電視臺應派專人負責檢查、修改自動生成的稿件,對于難度大且要求嚴格的稿件應沿用傳統的人工撰寫模式,避免稿件質量不佳,導致播音主持工作受到影響[3]。
將人工智能用于語音播報的過程可以分為前端接收、中間處理和終端輸出3個階段。前端接收環節強調通過聲學前端技術接收文本和語音信號,從而獲得海量學習樣本。在獲取和使用樣本時,考慮到提高樣本質量,可酌情引入聲音處理技術,通過該技術的降噪、定向拾音功能處理聲源發出的各類聲音,為人工智能快速、準確提取語音信號提供便利。在中間處理環節,為確保語音數據整體質量符合要求,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快速識別、剔除無用數據和無效數據。終端輸出環節需要再次檢查語音數據的質量,檢查無誤后,通過終端設備對語音內容進行輸出。
相較于傳統的播報方式,基于人工智能開展語音播報工作的優點如下。首先,傳統的播報系統需要人工錄制語音素材并進行編輯和處理,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人工智能的語音合成技術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算法自動生成語音素材,大大提高了播報效率。人工智能還可以實現語音播報的自動化管理,減少人為干預,使得語音播報工作更加高效。其次,傳統語音播報存在語音合成效果不自然、語音音質不清晰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視聽體驗。基于人工智能所建立的語音合成系統,不僅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學習大量語音數據,實現更加自然流暢的語音合成效果,還能夠實現語音播報的個性化定制,即根據觀眾的需求和偏好生成不同風格的語音播報,提升觀眾體驗。最后,傳統的播報系統通常只能實現簡單的文字轉語音功能,缺乏智能化的交互和反饋機制。在引入人工智能后,語音播報系統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實現語音指令的識別和交互,為觀眾提供更良好的體驗[4]。此外,人工智能還支持語音播報的個性化推薦,能夠根據觀眾的歷史數據和偏好推薦相關內容,使語音播報更加智能化、個性化。
播音主持工作還包括解答觀眾的疑問。運用人工智能解答疑問可以大幅提高解答效率,增強信息傳播效果。首先,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識別觀眾提出的問題,并將其轉化為易于主持人理解的語言,使其能夠快速回答觀眾的問題,提高節目的互動性和質量。其次,通過智能搜索技術幫助主持人快速搜索回答觀眾所提出問題需要運用到的相關信息,提高回答問題的效率和準確性。最后,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協助主持人實時識別觀眾提出的問題,并將其轉化為文字形式,使主持人能夠更方便地查看問題,及時回答觀眾的疑問。
調查發現,整合以上技術的智能問答系統已經得到推廣。該系統的特點是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在客戶端安裝智能對話功能模塊,由該模塊負責收集觀眾提問,以指向性明確的問題為依據,在數據庫內檢索與問題有關的數據信息并給出答案,減輕主持人的工作負擔,提高回答問題的效率和準確性[5]。需要注意,系統內置數據庫儲存的數據并不僅僅局限于傳統觀念認為的語音數據,還包括手勢、面部表情和圖像數據。這是因為,機器人在檢索問題答案時,通常會參考關鍵詞、觀眾手勢和面部表情,以確保所給出答案準確無誤。此外,終端機器人還具備社交功能,能夠以觀眾所提出訴求為導向,與觀眾展開深入交流,根據觀眾提出的建議,對系統進行針對性升級,以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的作用。事實證明,將人工智能用于解答觀眾疑問,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算法,自動識別和回答觀眾的問題,節省主持人的時間和精力;快速獲取和分析大量信息,幫助主持人及時回答觀眾的疑問,提高直播節目的實時性和互動性;通過大數據和知識圖譜等技術,積累并更新各種領域的知識,為主持人提供更全面和準確的答案;根據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和偏好定制回答問題的方式和內容,提升觀眾體驗和互動效果[6]。
通過分析可知,人工智能的應用為播音主持工作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根據實際需要有選擇性地引入人工智能,不僅有助于主持人更輕松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質效,同時也可以創造出更加新穎、具有吸引力的節目內容,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聽體驗??梢灶A見的是,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完善,播音主持工作將得到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