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



保護古建筑文物對于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提高對古建筑的重視程度,能夠保證施工質量,最大限度做好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結合管理要點,減少對古建筑文物的損害,推動保護工作進展。本文從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入手,結合實際案例,針對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不妥現象,通過科學管理,為后續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提供參考,此舉對于古建筑文物傳承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古建筑文物是傳承文化的載體,由于修建年代久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因此需要修葺與維護。而規范的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證古建筑文物價值的關鍵。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類型
古建筑修復工程。即使用現代化修復工藝對其修復,將其內部裝飾和外觀還原。通常,古建筑修復工程需要對古建筑文物勘察,確定使用的材料,保證最大限度還原古建筑,保留其文化價值。不當的修復工程,不僅無法保存古建筑原本價值,還會破壞古建筑原貌,產生不可逆的影響。表1是古建筑工程與一般房屋建筑的修復成本對比,能夠看出古建筑項目消耗的成本更高,因此把控古建筑修復細節尤其重要。
表1 古建筑工程與常規工程項目費用占比
項目名稱 人工費占比% 材料費占比% 其他費用占比%
(常規建筑項目) 38 42 19
古建筑項目1 75 18 9
古建筑項目2 23 56 23
古建筑項目3 35 21 44
文物封存保護工程。古建筑文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也是留存至今有重要意義的建筑,如果不加以保護,會使得古建筑變得更加破舊,所以需要采用特殊工藝對文物進行處理,減少對古建筑文物的影響。
古建筑科研保障工程。在對古建筑文物進行保護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古建筑對于考古和歷史領域,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需要對其進行持續性研究,保證工作長久開展。研究期間,古建筑結構完整,是對科研工程的一項保障。古建筑科研通過現代化手段,對古建筑修建,作為考古工作場地。
文物展覽開發工程。部分古建筑隨著時間發展,其外表經過修復而還原,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需要對其進行開發工作。通過科學設計開發,推動文物展覽開發工程進程,這一環節涉及的施工內容較多,不僅需要對原本的古建筑文物進行保護,還需要注重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維系古建筑開發與保護之間的平衡(如圖1)。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常用施工技術
古建筑勘察。古建筑勘察工作是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中的常見技術,通過科學勘察能夠確定古建筑此時的狀態。根據勘察結果,確定具體的修復方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方案,保證古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根據實際情況作出修復、加固等決定。古建筑文物勘察與現代化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相似,均是秉承著安全原則。盡管使用的安全手段不同,但是檢查內容多是針對結構損傷等入手。只有明確古建筑損傷情況,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修復,保存古建筑價值。
鋼筋混凝土施工。古建筑開發與保護,會使用混凝土作為結構支撐主要材料,經過裝飾后,將混凝土結構裝飾成與古建筑相同的外觀。施工過程中,要避免鋼筋混凝土結構直接與古建筑主體結構接觸,避免對古建筑的木質結構產生影響,導致其腐蝕等不可逆的后果。
鋼結構施工。古建筑文物在開發和保護過程中,存在臨時性建筑以及遮蓋類建筑,此類建筑耐久性較差,使用鋼結構能夠保證其臨時承載需求。鋼結構易于拼接和拆裝,是綜合成本和效率的最佳選擇。
木結構施工。古建筑結構多是木結構,連接方式多為卯榫結構。對其進行修復的過程中,使用木結構和金屬連接,代替傳統的卯榫結構,加強對木質材料的防腐處理,使得木結構耐久性更高。完善木結構施工技術,能夠保持結構與古建筑文物一致,提高修復質量和質感,提高建筑文化價值,不會造成過多的影響。
木結構修復和加固。現代化背景下,經過專業技術檢測,古建筑文物自身存在諸多不穩定性,需要對其結構進行優化,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固與修復是技術標準,需要與勘察工作同時進行。不同的古建筑文物也需要應用不同的修復技術,科學選擇技術是古建筑文物修復工程的管理要點之一。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要點
建立現場責任制、強化現場管理。為了規范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順利實施,需要明確現場各部門和人員權責,建立現場責任制,能夠對現場進行科學處理。確定相關工作權責,由負責人帶領工人在現場進行施工修復,做好區域施工管控。開展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時,嚴格執行責任制度,將工作落實到相關責任人身上,通過制定獎懲措施,加強現場管控,達到科學管理的目的。在施工過程中,為了減少人為因素帶給工程的影響,需要提高施工單位的專業性,加強現場管控,同時對文物周邊地區規劃,加強對古建筑文物的保護,避免施工期間現場管理質量下降,減輕保護單位的壓力。
細化施工項目各部門職責。古建筑文物修復效果質量,關乎建筑的歷史價值和遺產傳承,也關乎施工企業能否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作為施工承包單位,需要做好細化施工管控,從多角度進行科學處理。以戰略性眼光看待這一問題,需要做好全面部署,對古建筑文物進行施工管控,提高文物施工管理質量。
需要對各區域施工修復工作劃分,保障施工工作有序開展。促使各個部門形成緊密聯系,能夠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做好后續工作部署,嚴格按照施工合同內容,組建不同項目小組,設立采購、管理等部門。對現場各個環節有效監督,形成各部門分工協作;項目經理需要對現場進行質量、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基礎上,在規定范圍內,對建筑進行修復。監督環節中,則需要與監管部門配合,保證驗收質量,提升施工質量。落實安全衛生管理條例,采取抽樣檢查,對施工工藝評定,保證古建筑文物修復質量。工程質量監督與文明施工,需要經理負責監督,對現場修復進度協調管控,對人員和建筑材料科學分配,避免出現浪費現象。古建筑文物修復工程現場,應有項目負責人,對現場實時監管,遇到技術問題時,協調現場進行科學處理,避免對文物造成損害。總工程師承擔著技術指導與檢測等工作,這也是保證施工質量符合標準的重要指標,做好技術檢測與測量等工作,才能避免返工現象。此外,古建筑文物修復工程資金有限,需要控制項目整體開支,協調管理的同時,緩解單位的成本壓力。通過現場科學指導,保證修復的規范性,承擔起編制和施工責任。在現場作業過程中,做好記錄工作,生成相應的影像資料。
科學管控資金。工程進行新項目前,需要針對性開展預算工作,預算工作包含材料、設備等成本投入情況。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單位根據有限的預算對修復工程全面把控。古建筑文物修復工作相對復雜,需要支出的資金數目較多。加上古建筑文物修復涉及較多不可控因素,導致工程可變因素較多,預算構成更加復雜。需要在進行成本編制過程中,兼顧所有特殊情況,保證修復質量,優化工程預算。
加強人員培訓。古建筑文物修復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增強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專業性。保證工作人員通過考核后,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技術交底、配合工作,切實保障現場修復管理質量。發揮人員優勢,在保障施工效率的基礎上,推進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開展,肩負起自身工作責任。根據各個項目實施情況,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培訓,按照項目規定完成日常工作,做好質檢、監察等工作,保持古建筑修復人員隊伍知識更新,將修復與高新技術結合,做好人才培養規劃,為古建筑文物修復工程開展提供保障。
借鑒行業先進技術與經驗。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表現出較多類型,行業內使用的修復方法隨著時間發展逐漸增多。在工程開始前,需要修復單位充分考慮古建筑文物自身價值,能夠確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加強對古建筑文物的保護,達到推動古建筑文物高質量修復的目的。
BIM修復。傳統的嵌補、換新工藝無法滿足現階段古建筑文物保護需要,需要實行更加精細化的保護手段。并尋找新材料和新工藝,在繼承傳統工藝、材料的基礎上,實現修復創新突破,彌補傳統技術工藝的不足。
對于現代化的古建筑文物修復工程而言,需要更好地利用新技術和新材料,通過科學配比分析,確定不同修復結構的功能機理,測量其物理力學性能變化。針對性使用材料和技術,對結構加固處理,提高結構抗壓力、抗剪效果,還可以使用BIM技術對古建筑做模型分析,結合模擬試驗分析古建筑性質變化,對材料科學管理使用,實現修復工程精細化管理。修復方面,還可以探索新的修復材料,發揮材料性能,提高修復質量,如無機納米技術、有機物雜化技術等,能夠有效對相應的材料修復完善,增強結構性能,保證古建筑的耐久就行。碳纖維則能夠強化環氧樹脂壽命,提高結構抗疲勞性,有效加固受損結構。探索更有效的材料和加固工藝,在遵循修繕原則的基礎上對古建筑修復,提高修復的精確性。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修復。與傳統古建筑文物修復手段相比較,現代化發展背景下,人們能夠利用的修復方法更加先進。選擇三維激光掃描對古建筑修復,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拓展。通過對古建筑全方位掃描,收集三維數據模型,從而在計算上呈現立體的三維古建筑模型。通過對古建筑數據分析,研究房梁、墻體細節,進行局部建模,通過對模型觀察,找出需要修復的區域,進行針對性修復。掃描后的古建筑能夠建立三維模型,便于后期進行修復和查詢,將記錄完整保存。結合數字技術對其修復,克服傳統修復方法的局限性,是古建筑文物修復工程中的技術變革,對于古建筑修復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數字技術修復。數字技術在北京某古建筑修復工程得以應用,應用VR、AR技術與全息投影結合,對建筑城墻進行修復。現如今,北京保存的古城墻數量越發稀少,難以恢復以往城墻高大的形象記憶,加上大量建筑、交通設施占據原本屬于城墻的空間,阻礙了修復工作開展。運用數字技術對古城墻修復,針對城墻軸線連接,同時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全息投影技術,對城墻進行虛擬再現。結合多重技術呈現的效果疊加,提高數字技術在古建筑文物修復中的可行性。
使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構建城墻需要的空間,精準確定城墻修復區域。利用全息投影擺脫固定場所的限制,有效對建筑進行跟蹤。運用光學信息學實現古建筑裸眼在線。對城墻遺址調查,確定具備使用數字技術條件的區域,進行完整的遺址修復,提高古建筑價值。新科技的發展,勢必為古建筑修復帶來新的可能。數字技術在古建筑文物中的應用,能夠傳遞古建筑文物價值,將古建筑修復與城市功能相結合,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中,使其長久傳承下去。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為了更好地將古建筑文物傳承下去,針對古建筑保護措施也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通過科學維護、規范化管理能夠保護古建筑安全,并挖掘其潛在價值。針對保護施工而言,也需要強化人員專業技能和保護意識,更好地推動保護工程開展,有效保護古建筑文物,將保護工作落實,增強古建筑文物的文化底蘊。
(作者單位:山西省古建筑保護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