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陳雪 周玲 馬志遠 鄒若雅


摘? ?要:校園欺凌是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英國為應對校園欺凌,建立了較完備的預防和干預體系。其中包括:創建完整、系統的校園欺凌政策和法律體系,從預防、應對和監督這三個層面防治校園欺凌;構建由政府、學校、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的校園欺凌治理機制,學校在校園欺凌的治理中處于責任主體地位;形成一系列以學校為核心的反欺凌項目共同體,促進各利益相關方的合作,推動校園欺凌防治行動的順利實施。英國的校園欺凌治理方案和反欺凌項目實踐,可為中小學校園欺凌防治工作提供有價值的經驗啟示。
關鍵詞:英國;中小學校;校園欺凌;反欺凌項目;欺凌治理;預防和干預
中圖分類號:G5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4.05.005
校園欺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 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關注。2019年經合組織發布《教與學國際調查》[1]:在參與調查的48個國家中,英國中學校園欺凌的發生率高居第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為治理校園欺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規,開展了一系列反欺凌項目實踐,進入21世紀后,校園欺凌的發展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英國治理校園欺凌的實踐,可為我國中小學校園欺凌防治工作提供經驗參考。
一、英國校園欺凌現狀
(一)對欺凌的定義
英國尚未對欺凌和校園欺凌進行統一界定,但英國政府以及相關指導法規對校園欺凌和欺凌行為做出了解釋。英國政府欺凌定義為以下特征的行為[2]:重復;意圖在身體上或情感上傷害某人;通常因為種族、宗教、性別或性取向等因素針對某些群體。英國教育部于2017年發布的指導性文件《預防和處置欺凌》,將校園欺凌定義為一個學生(或群體)持續地故意傷害與其力量不匹配的另一個學生(或群體)的身體或情感的行為[3],主要包括身體欺凌、言語欺凌、關系欺凌、性欺凌、網絡欺凌和間接欺凌六種形式,并強調教師對學生的言語攻擊和非正常身體接觸也屬于校園欺凌規定的范疇之內[4]。英國北愛爾蘭教育局于2021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一項新法律將校園欺凌定義為[5]:一名學生對另一名學生進行重復的口頭、書面或電子交流行為,目的是對其造成身體或情感傷害,也包括故意孤立某人。英國教育與技能部認為偶發事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被看作欺凌,強調力量的失衡使被欺凌個體感到無助[6]。
(二)校園欺凌的發生率
英國的校園欺凌問題由來已久。1992年,英國甚至被媒體稱作“歐洲欺凌之都”[7]。21世紀以來,英國政府部門及社會組織堅持對中小學生的校園欺凌問題進行追蹤和報告。2006年,英國民意調查機構Ipsos-MORI的調查顯示[8],53%的家長最擔心的問題是子女入學后“遭遇校園欺凌”。2012年6月,英國教育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公布的調查報告中,50%的小學生和38%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曾遭遇校園欺凌[9]。英國“撕下標簽組織”(Ditch the label)在英國各地中小學抽樣調查后宣稱[10] 21,在2014年至2020年,學生報告“每天都被欺凌”“每兩周至少遭受過一次欺凌”的頻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見圖1)。2024年,英國政府發布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兒童經歷的欺凌和網絡欺凌:截止到2023年3月》發現[11] 2:有1544000名10至15歲的兒童(34.9%)遭遇過面對面的欺凌,847000名兒童(19.1%)遭遇過網絡欺凌。
英國校園欺凌的發生率在類型和性別上有所差異。英國撕下標簽組織《2020年度欺凌調查》顯示[12],12—18歲青少年群體中最常見的校園欺凌行為是群體排斥(89%),其次是言語欺凌(86%),身體欺凌(24%)的出現頻率降低。英國教育部發布調查顯示,10—15歲女生比男生更有可能遭受校園欺凌[13] 6。男生和年齡更小的兒童(10至12歲)比其他群體更容易遭受身體欺凌,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遭受網絡欺凌[13] 3。
(三)校園欺凌的發展趨勢
到2015年,英國此前十年的校園欺凌發生率明顯下降[14,15]。2018年英國教育部報告,將10年級(2014年)與11年級(2015年)的校園欺凌發生率進行對比發現[16],總體校園欺凌發生率有所下降(見圖2)。
2006年,倫敦大學教授彼得·史密斯(Peter Smith)等人研究發現[17],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容易成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2009至2011年間,對歐盟國家25000多名9—15歲學生的調查發現[18],五分之一的英國兒童表示曾遭受過網絡欺凌,并指出網絡欺凌是兒童使用網絡時難以規避的風險之一。2018年,英國教育部發布一項調查結果[19],7%的青少年表示曾遭遇過網絡欺凌,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經歷過網絡欺凌(9%和5%)。《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網絡欺凌:截至2020年3月》顯示:大約五分之一(19%)的10至15歲兒童在2020年3月之前的一年中至少經歷過一種網絡欺凌行為(相當于764000名兒童)。被辱罵或咒罵以及發送惡劣信息是兩種最常見的網絡欺凌類型[20]。《英格蘭和威爾士兒童經歷的欺凌和網絡欺凌:截止到2023年3月》報告顯示,64.7%經歷過網絡欺凌行為的10至15歲兒童表示,這是他們自己學校的人所為[11] 13。
(四)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
英國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十分復雜,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因為任何原因而遭遇欺凌[21]。其典型風險因素可歸納為個人、家庭和偏見三個方面。
1.個人因素
研究發現,欺凌者通常表現出強烈的外化行為——挑釁、破壞性和攻擊性,其同理心也較低[22]。他們通常表現出高度的道德脫離感,進而不受道德約束嚴重傷害他人[23]。沖動性是預測欺凌行為的首要人格因素[24]。而校園欺凌中的受害者身體更弱[25],性格更加安靜膽怯,這些滋生了其低自尊和消極的自我認知。受害者容易將遭受欺凌的原因歸結于自身,并選擇不報告教師和父母,進而更易遭受校園欺凌[26]。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兒童和青少年接受社會化的起點。欺凌者的家庭背景被認為是形成欺凌特征的一個強有力前兆[27]。有研究指出欺凌的發展通常涉及來自更大社會環境的影響,即在家庭中對攻擊行為的模仿,甚至可以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暴力信息來探討家庭對兒童欺凌行為穩定性和變化的影響[28]。此外,缺乏父母支持與監督也是成為校園欺凌者和欺凌受害者的重要原因[29]。
3.偏見因素
偏見導致的欺凌近年來引起英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英國教育部認為欺凌往往是出于對特定群體的偏見[30],如基于種族、宗教、性別、性取向、特殊教育需求、殘疾或因為兒童被收養、被照顧、有照顧責任等。它可能由學生之間的實際差異或感知差異引起。這種欺凌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受到欺凌往往不是因其個人(如身心方面的特點),而是其所代表的家庭、族群,甚至宗教等因素[31]。為此,蘇格蘭政府于2017年發布《尊重所有人:針對蘇格蘭兒童和青少年的反欺凌國家方法》,強調學校應將反校園欺凌的重點放在預防和解決偏見的根源上[32]。
二、英國校園欺凌政策和法律
1992年,校園欺凌成為英國教育部的優先事項。為防止青少年犯罪,英國于1998年頒布《犯罪與動亂法》。規定達到一定年齡(英格蘭和威爾士要求10歲,蘇格蘭要求16歲)的個體需負刑事責任,針對不同程度的犯罪行為,采取相應懲罰措施。若青少年初犯且犯罪情節較輕,則由警察對其進行勸誡和警告,并需要有其他成年人在場,他們可以是父母或監護人、社區福利工作人員、年滿18歲的非警務人員或警察雇傭的人。若個體在受到勸誡和警告后仍然犯罪,則將被轉交給青少年犯罪小組安排參加由國務大臣決定的改造計劃,進行更深入的勸誡和教育。當青少年對他人造成了人身傷害、財產或其他損失時,可對個體發布賠償令,要求個體對受害人進行書面或當面道歉,并向受害人或社區提供不超過24小時的勞動。對于嚴重欺凌事件,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對青少年實施拘禁,包括:個體是慣犯;只有通過拘禁才能確保公眾安全。拘禁期限從4個月到24個月不等[33]。
《2002年教育法》明確規定了地方政府和中小學反校園欺凌的責任和義務[34]。2003年,英國推出《反欺凌行為憲章》,號召學生參與反校園欺凌行為[35]。隨著欺凌形式和對象的多樣化,英國政府立足調查研究推出新政策。例如,《2006年教育檢查法》賦予學校規范和管理學生校外行為的權利[36],2007 年《安全學習:學校反欺凌任務》提出了學校預防網絡欺凌的行動框架[37]。
2016年,英國政府制定《校園欺凌處置法》,這是英國唯一專門針對校園欺凌的法律,首次對報告機制進行了規定,以加強對學校的監督[38]。在報告機制方面,學校董事會需要確保對所有涉及欺凌的事件進行記錄,包括出現在校園內、上學和放學途中、學生在學校的合法監督和管理內、學生在學校安排下接受校外教育時發生的欺凌事件。記錄應涵蓋事件的發生時間和地點、前因后果、欺凌者的動機、欺凌的形式以及欺凌事件的處理方式。監督方面,學校董事會需要確保學校制定并實施防止欺凌行為的政策和措施,并進行定期審查,規定每四年審查一次。另外,在制定和修訂反欺凌政策之前,應詢問校長、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并且準備一份關于這些政策措施的書面說明,免費提供給學校工作人員和家長。
2023年,英國教育部發布《網絡安全教育指南》,為學校提供了如何保護學生互聯網安全問題的指導。英國格外重視學生的反欺凌教育問題,不斷對學校的反欺凌教育課程提出新的建議和指導。該指南指出了當前學校應包括的反欺凌課程,每個課程應納入的網絡安全問題教學內容以及適用的年齡和學業階段[39]。
總的來說,英國出臺了一系列校園欺凌政策和法律,以形成地方政府、學校、家長和社區協同治理的模式,同時為適應形勢變化,持續更新政策,頒布新法。
三、構建校園反欺凌的預防、干預和監督機制
(一)預防機制
1.明確學校職責
一是制定反欺凌措施。《學校行為和紀律:給校長和教職員工的指導意見》(2014年),提出校長在制定反欺凌策略時應考慮以下方面[40]:(1)目標。以促進學生良好的行為、自律和尊重他人,防止和管理欺凌行為為目標。(2)原則。監督和搜查學生的權力、合理使用武力的權力、恰當與他人進行肢體接觸的權力、校外管理的權力,對持續表現出破壞行為學生需要的評估,以及對因不當行為受指控員工的關懷。(3)學生行為標準。明確不良行為的定義和相應的懲罰措施。(4)學校教職工管理學生的權力。其中應包括管理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的行為。(5)宣傳。學校應每年至少一次向老師、學生和家長公布反欺凌策略與措施。(6)公開。學校管理機構要將反欺凌措施在網站上公開,并告知家長網址和詳細信息。
二是評估反欺凌措施有效性。學校需進行自我評估,評估來源包括教職工、學生和家長,通過他們的意見來衡量反欺凌措施的有效性,并制定評估周期。評估內容涵蓋:欺凌事件概述,欺凌發生后平均解決時間;欺凌復發率;報告欺凌事件的學生是否得到了自認滿意的結果;欺凌的新趨勢和新的受害群體;是否需要新的反欺凌形式;學生缺課率;平等理念的貫徹程度。學校應收集適量信息并有一個明確的信息保留時間表,為保護數據安全,學校需設置一名數據保護人員,確保所有的數據得到合法使用,并保護個人隱私。
三是任命學生管理員。在制定反欺凌措施時,要考慮學生的意見。政府建議學校任命學生擔任管理員并作為學校委員會成員,每個年級應有兩名學生管理員。學生管理員須掌握欺凌行為的定義,了解報告欺凌和非欺凌行為的相關要求,知曉學校實時的反欺凌策略。
四是建立家長反饋渠道和投訴程序。制定反欺凌策略時,需要考慮家長是否了解當前的反欺凌政策;家長反饋欺凌問題的渠道和投訴程序;家長對孩子的支持以及對學校價值觀的看法[41]。
2.開展校園欺凌教育宣傳
一是普及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英國社會組織——反欺凌聯盟每年都會舉辦“反欺凌周”活動,目的是提高人們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反欺凌意識,同時普及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在“反欺凌周”,各地會舉辦競賽和演出,如中小學生詩歌競賽和反欺凌巡回演出,還以電影、戲劇、講座等形式講述校園欺凌的危害。
二是開設相關課程。英國《兒童與社會工作法》(2017年)規定,學校必須開設人際關系教育、人際關系與性教育和健康教育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課程,學習建立和維持關系的安全性、健康人際關系的特征、人際關系如何影響身心健康和福祉,了解欺凌的類型和性質;認識欺凌行為的消極影響,以及遇到欺凌事件時的應對方式。同時,課程設置應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宗教背景[42]。
3.明確教師職責
一是開展教職工反欺凌培訓。《預防和應對欺凌:給班主任、教職工和管理機構的建議》(2017年)提出,學校要對員工開展有效的反欺凌培訓:使員工了解反校園欺凌的政策和學校的法律責任,如何解決欺凌事件,以及通過哪些渠道尋求支持;使員工了解學生的需求,以便能及時提供合適的援助[43]。
二是明確停學等懲戒權。《學校行為:給校長和學校教職工的建議》明確提出,學校教職工有懲罰學生的權力。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或違反規則時,教職工可以實施懲罰,權力范圍包括管理學生的校內和校外的欺凌行為,可以行使言語訓斥、停學等。《2011年教育法》還規定,教師有權檢查學生的電子設備。在實施處罰時,需要考慮學生年齡、是否有特殊教育需要或殘疾、宗教背景等,且不能實施體罰[44,45]。
4.發揮反欺凌聯盟等社會專業組織作用
英國專業的社會組織,如反欺凌聯盟、戴安娜獎,在協助防治校園欺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反欺凌社會組織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加強宣傳。如發布反欺凌課程、海報、視頻和文章,向學校和社會普及反校園欺凌的知識,或者采用同輩教導的方式,讓年輕人擔任反欺凌大使,教授同齡人反欺凌的知識和技能。二是提供幫助。有些社會組織會定期安排人員在校園周邊巡邏,防止校外欺凌,也為受欺凌學生提供申訴渠道;有些社會組織會開展各地反欺凌活動調查,獎勵反欺凌工作有成效的教職工,為學校提供支持。
(二)干預措施
1.對欺凌者進行干預
干預措施包括懲罰和教育兩個方面。懲罰措施包括訓導、沒收違禁物品、留校察看、隔離室察看、做社區服務、停學等。其中,隔離室察看是將學生暫時安排在一個遠離其他學生的校內區域,只有在口頭訓誡等懲罰方式無效且學生的行為嚴重到需要隔離時才會使用。校長負責制定隔離政策和要求(如隔離時長、隔離期間允許和不被允許的行為),教師、輔導員或校園警察等人則進行監督。隔離期間學生不得隨意離開隔離室,但依然要接受教育,以改正不良行為為目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隔離期間反思自己的問題,包括通過什么方式改善行為以及未來如何避免類似行為。學生一般不會被鎖在隔離室中,但在必要時,為保證其他學生和教職工的安全,可以采用物理控制的方式。學校在決定采取隔離措施后,應及時告知學生家長,并向所有教職工和學生公開采取隔離措施的原因。停學和開除則是發生嚴重欺凌事件后且學校認為其他懲罰措施對改正行為沒有效果時所做出的決定[46]。
除了改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外,還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為此,英國一些社會組織、企業和私立學校會為欺凌者提供替代教育服務。替代教育最遲始于在停學后的第六日,由學校董事會或當地政府安排,并制定完整的全日制教育計劃,包括教育目標、時間框架、評估和檢測進展的安排等。若在停學前五日未做出任何安排,可以通過“谷歌教室”和“橡樹學院”等軟件在線上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47]。替代教育期間,學生除了學習主流課程(如英語、科學、數學)之外,還要接受心理輔導、道德教育和社會技能培養。學生通過考核后才能回到普通學校,否則需要繼續接受替代教育直到達標。考核可以邀請專家參與,提供評估建議。
2.為被欺凌者提供特殊支持
《對于兒童及青少年受欺凌者的支持》提出,學校應采取措施確保被欺凌的學生能夠繼續上學。同時,英國政府與非營利性組織、企業、私立學校合作,為受害者提供特殊教育,并提供專業的監測、指導和支持,這類學校通常由地方教育局監管。另外,為了增強被欺凌者的自尊和信心,幫助其恢復心理健康,還會開設藝術課程、提供心理咨詢服務[48]。
3.由法院對監護人發出教養令
家長應對學生的欺凌行為負有責任。《1996年教育法》規定,當學生因欺凌行為遭停學處分后,教育局或學校應向法院提出申請,對家長發出教養令。一方面,家長和監護人需要接受家庭教育課程培訓;另一方面,家長應學習協作改正學生不良行為。如果家長違反教養令,將會面臨最高1000英鎊的經濟處罰[49]。
4.提供線上線下舉報渠道
線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或撥打兒童熱線電話,匿名或實名舉報校園欺凌,按下社交媒體服務和網站的緊急按鈕,也可以直接報警;線下則可以向反欺凌協調員進行舉報。學校鼓勵學生勇于舉報校園欺凌,如海菲爾德中學通過“做一個英雄”活動,幫助學生轉變“舉報欺凌是告密者”的心態[50] 26。
(三)監督機制
1.建立欺凌信息報告機制和信息庫
欺凌事件的上報有助于政府建立反欺凌信息庫,了解各地欺凌情況,從而修訂和完善政策,為學校和家庭提供反欺凌措施的建議。《中小學反欺凌規程》規定,欺凌信息的上報層級依次為反欺凌專項小組、學校管理委員會、督察辦公室、教育和技能部。反欺凌專項小組每學期需向管理委員會報告學校欺凌事件綜述、所涉學生信息、欺凌事件的處理等。管理委員會應評價學校反欺凌政策的執行情況,整理欺凌事件報告,建立資料庫。督查辦公室評估學校反欺凌行動,結合報告對學校當前的政策提供修改意見。教育和技能部評價各項報告,構建信息庫,向國家教育委員會提交綜合報告,向社會公布每年欺凌情況[51]。
蘇格蘭政府專門為學校建立了上傳信息的數據庫,學校需上傳欺凌事件的具體信息,并持續更新信息,學校領導則需要監控欺凌事件。學期末時,教育局則對欺凌事件做出總結。北愛爾蘭要求報告的范圍更加廣泛,凡是涉及欺凌或可能構成欺凌的事件,都需要詳細記錄。
2.定期開展系統調查
英國會定期對校園欺凌展開調查,從而制定更合適、更有效和有針對性的反欺凌政策。調查內容包含欺凌事件的發生率、欺凌者和受害者特征、欺凌類型、發生地點、學校應對欺凌事件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等。例如,《英格蘭欺凌:從2013年4月到2018年5月》,報告了英格蘭兒童受欺凌現象,重點描述受害者的性別、年齡、種族、宗教信仰、身體疾病、家庭收入,以及欺凌頻率、類型和發生地等[52]。《英格蘭和威爾士兒童經歷的欺凌和網絡欺凌:截止到2023年3月》,報告了英格蘭和威爾士兩個地區的欺凌現象,說明了欺凌受害者的性別、種族、疾病比例,欺凌類型、次數、發生地、學生對學校處理欺凌事件的滿意度等[11]。
五、英國反欺凌項目的學校案例
英國構建了由政府、學校、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的校園欺凌治理機制,學校在校園欺凌的治理中處于責任主體地位,每個學校都要建立各自的校園欺凌治理方案,且要告知每位教師、學生以及家長[53]。英國教育標準局負責監督校園欺凌問題,發揮學校在校園欺凌中的主導作用[54] 20。教育標準局會為每所學校設置統一資源名稱代碼,視察員會隨機視察學校不同班級和角落,觀察學生是否受到欺凌威脅,隨時記錄并保障所記錄資料的透明性。視察員若發現教師不當施教、欺凌事件和學生受虐事件,將舉報至地方警察局或兒童社會福利機構進行處理。在視察工作完成后,視察團會分析學校欺凌治理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出具一份報告,根據視察結果對學校評級,包括優秀、良好、及格、有待改善四個等級[54] 24-25。以下學校[50]皆在英國教育標準局的欺凌治理評級中被評為優秀或良好。
(一)全學校預防欺凌方案
以牛頓阿伯特中學(Newton Abbot College)為例[50] 21-23。這是一所招收7—12年級學生的大規模中學,學生主要是英國白人,接受學生津貼或有殘疾、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人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學校開發了全學校(The Whole School)預防欺凌方案,重點是創造支持和關懷的環境,促進積極行為,并提高對欺凌行為及其影響的認識。
該校采取了以下特色舉措。一是在學校的所有互動活動(如何與人打招呼、如何幫助他人)中,展現分享和關懷的精神;二是設立垂直的教學系統,即每個導師組中包括各個年級的學生,鼓勵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建立關系,消除對高年級學生的恐懼;三是推廣THINK活動,鼓勵學生在說話之前先思考。THINK中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一個問題:T,這是真的嗎(true)?H,有用嗎(helpful)?I,它鼓舞人心嗎(inspiring)?N,有必要嗎(necessary)?K,這是善良友好的嗎(kind)?四是政府部門代表為新生主持為期兩天的開學儀式,在儀式上談論欺凌行為以及對學生的期望,通過戲劇展示不同類型的欺凌,組織座談會,讓新生提問和討論;五是關注言語的影響,向學生提供現實生活中欺凌事件的例子,展示欺凌對受害者的影響;六是明確界定欺凌行為,以確保所有學生特別是7年級新生,都清楚欺凌行為的類型,避免學生或家長的誤解和錯誤指控;七是使用保密在線報告系統。學生有任何擔憂時,都可以通過學校所有電腦上的“信任”圖標,向高級教職員發送匿名信息;八是在午餐時間和放學后提供課外活動,讓學生“忙碌起來”,減少潛在的欺凌行為和欺凌問題。
學校形成了反欺凌支持機制。一是成立反欺凌小組,該組織由學生領導,并選出學生反欺凌大使,負責學生在反欺凌活動中的多種任務;二是建立伙伴系統,將有類似經歷的學生配對,以提供支持和幫助其建立友誼;三是建立與教學無關的學生支持團隊,以便在出現任何問題時無需等待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即可迅速采取行動;四是開展支持家長的晚間活動,即為家長提供適當的資源,幫助其處理子女可能面臨的校園欺凌問題。
(二)保持反欺凌勢頭
以伯頓河畔小學(Burton-upon-Stather Primary School)為例[50] 24-25。這是一所中等規模的小學,奉行“善良很酷”的精神。學校認為,全年關注“善良”和“反欺凌”是確保學校欺凌事件數量保持在很低水平的關鍵。學校與慈善機構-戴安娜獎(Diana Award)合作開發廣泛的反欺凌實踐,其中包括:(1)在校園中用海報和標志宣傳“善良很酷”的精神;(2)將專門的反欺凌課程納入課程體系;用“巴迪和本尼”(Buddy and Benny)的反欺凌角色幫助學生談論他們的擔憂,并把角色嵌入反欺凌課程。學生們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擔憂,可以給“巴迪和本尼”發電子郵件,高級領導團隊會收到信息并采取適當行動;(3)讓學生擔任反欺凌大使并接受解決欺凌問題的培訓;(4)每周五舉行“成就大會”,向每個班級的一個孩子頒發“做個善良的人很酷”證書,獎勵他們本周做的好事,獲獎者當天會穿一件笑臉T恤,并可進入一個特殊游戲區玩耍;(5)每半個學期舉行一次反欺凌集會,主題除了與欺凌問題相關,還涵蓋諸如安全、善良、友誼、多樣性和價值觀等;(6)開展“善良的一天很酷”(Cool to Be Kind Day)活動。在夏季學期,學校組織全校學生花一整天的時間參與這項內容豐富的活動,例如:互相寫下對其他同學的贊美、把善良元素作為“配料”以食譜的形式寫下來;把一些適合孩子們在學校里做的隨機善舉寫在紙上,學生選擇其中一張并挑戰完相應的善舉;學生把擔憂的事寫在氣球上放飛,讓“憂慮”消失等。
(三)預防和解決網絡欺凌
以滑鐵盧小學(Waterloo Primary School)為例[50] 38-39。學校承認并支持學生安全使用互聯網。采取措施包括:(1)給家長定期舉辦有關上網安全的信息會議,包括如何保護孩子的網上資料,如何控制彈出式廣告,舉例說明孩子在網上可能面臨的危險;(2)通過應用程序將學校網站上的家長資源推送到家長手機;(3)通過與學生討論網絡言論給他人帶來的感受,鼓勵學生培養網絡社會良知;(4)聯系Facebook等社交媒體機構,讓學生了解社交媒體隱私設置,以及學生如何才能最好地保護自己;(5)利用兒童開發和在線保護組織(Child Exploitation and Online Protection, CEOP)的資源,對全體員工開展系列培訓;(6)確保所有學生知道如何報告欺凌事件,包括如何保存證據、向誰報告等;(7)開設恢復性練習課程,解決網絡欺凌事件,將受害者和欺凌者聚集在一起,面對面討論網絡欺凌或網絡不友好的負面影響。
六、英國中小學反欺凌項目
校園欺凌是一個復雜問題,不僅需要政策法規的監管和政府提供的支持,還需要學校與社會各方的合作。因此,英國反欺凌項目和干預活動在多個層面上進行,創建了一系列以學校為核心的反欺凌共同體。
(一)學校與政府協作的項目
大多數反欺凌項目包括在整個學校系統實施的幾個干預部分,針對參與欺凌的個人、同齡人、教師、學校工作人員、家長或更廣泛的社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KiVa反欺凌項目。
2011年,英國威爾士政府引入芬蘭開發的KiVa反欺凌項目,并將其列入獲得行為管理培訓補助金的資格項目之一。2015年,兒童早期干預信托基金會獲準成為英國KiVa培訓中心,對本國小學教職員工進行培訓。
KiVa反欺凌項目不僅針對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欺凌事件提供科學干預方案,還為所有師生和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反校園欺凌課程、培訓和指導手冊。該項目致力于全面提升學校中所有支持系統對欺凌問題處理的能力,真正實現“全民反欺凌”。KiVa還開發了一款反欺凌電腦游戲,通過虛擬現實方式模擬校園欺凌情境,并在不同情境中傳遞相應的反欺凌策略[55]。
KiVa項目以學校為中心,每所學校設立專門的KiVa工作小組,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這些教師要接受為期兩天的培訓,還將進行課程實踐、訪問在線材料(包括兒童調查、學習處理欺凌的策略),討論項目啟動以及如何在學校中保持有效執行[56]。接受過培訓的教師再將項目內容介紹給本校其他工作人員,并在學年開始時啟動項目。
2012—2013學年,一項針對KiVa的17所小學(威爾士14所、英格蘭鄰縣3所)的小型試點研究發現,在項目實施9個月后,自我報告受害(16%降至9%)和欺凌行為(6%降至2%)顯著減少。2019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英國41所學校的7—11歲學生在KiVa實施一年后自我報告受害和欺凌程度。結果顯示,全面實施KiVa計劃顯著減少了受害和欺凌現象,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都有所減輕[57]。
(二)學校與社會組織協作的項目
英國有許多專業的社會組織為校園欺凌提供各種解決項目或方案,促進中小學反欺凌行動的有效進行。其中,反欺凌周(Anti-Bullying Week)是學校與社會組織協作的一個代表項目。
英國國家反兒童暴力協會與國家兒童局于2002年成立了英國最大的反欺凌組織——反欺凌聯盟(Anti-Bullying Alliance,ABA)[58]。自2012年起,該聯盟每年11月都會舉行反欺凌周活動,以提高對社會欺凌的認識、制止欺凌行為,為兒童生活帶來持久改變。該聯盟會根據各界的反欺凌訴求,策劃有關當年反欺凌周的主題和其他各類反欺凌活動[59]。如2022年的主題是“伸出援手”(Reach Out),2023年的主題是“共同抵制欺凌”(United Against Bullying)。該聯盟與其成員合作,為英國各類學校提供反欺凌周資源包,其中包括電影、集會計劃、跨課程想法、有關在線安全的提示、海報和誓言講義,幫助學校順利開展反欺凌周活動,幫助人們提高對欺凌的認識,并掌握預防和應對方法。
2019年6月,該聯盟面向6935名學生對反欺凌周和各類反校園欺凌活動的后續成效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87.3%的學生所在學校曾舉辦過ABA組織的各類反校園欺凌活動,這些學生中,96.6%的人認為自己通過這些活動對反欺凌產生了更完善的認識,78.6%的學生表示,他們在活動舉辦后學校對校園欺凌的處理方式讓他們更滿意了[60]。
(三)學校與慈善機構協作
學校可獲得的大多數反欺凌項目都是由慈善機構提供的。這些機構為學校反欺凌工作提供專門支持和幫助,學校也可以從中借鑒處理欺凌問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例如,戴安娜獎(Diana Award)是一家獨立的慈善機構,曾被英國教育標準局評為最佳實踐組織,組織了多個反欺凌項目,其中2012年啟動的反欺凌大使項目(anti-bullying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
反欺凌大使項目認為青少年才是反欺凌援助的最佳人選,因此在學校選拔反欺凌大使。選拔出的反欺凌大使將接受專業的反校園欺凌培訓、傳播反欺凌知識、協助學校制定反欺凌條例、領導和組織各類反校園欺凌活動、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身邊同學的行動進行“巡邏”,以便及時發現校園欺凌進行制止和后續處理[61]。
戴安娜團隊在學校中招募有興趣并具備領導潛力的年輕人作為反欺凌大使,并在反欺凌大使培訓結束后,持續為他們提供資源、支持和機會,支持他們開展創意活動,增強學校的安全性,并廣泛傳播反欺凌信息。截至2023年6月,該項目已經在英國各地培訓了50000多人成為反欺凌大使,使他們能在學校領導反欺凌運動[62]。
此外,ZAP反欺凌項目(Zeros Aren't Power)由英國兒童慈善機構兒童港灣(Kidscape)開發,主要是將5—8年級面臨相似受欺凌經歷的學生聚集在一起開研討會,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幫助學生通過各種活動、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學會辨別欺凌行為并掌握應對潛在欺凌情況的技能[63]。
參考文獻:
[1]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LIS 2018 Results (Volume I)[EB/OL]. (2019-06-19)[2023-12-31].https://www.oecd.org/education/talis-2018-results-volume-i-1d0bc92a-en.htm.
[2]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Bullying at school[EB/OL]. [2023-12-28]. https://www.gov.uk/bullying-at-school/bullying-a-definition.htlm.
[3]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Preventing and tackling bullying[EB/OL]. (2017-07)[2023-12-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69688/Preventing_and_tackling_bullying_ advice.pdf.
[4]余雅風,王祈然.科學界定校園欺凌行為:對校園欺凌定義的再反思[J].教育科學研究,2020,(02):78-84.
[5]Northern Ireland Education Authority. Addressing Bullying Type Behaviour in Schools[EB/OL].(2023-11-22)[2023-12-28]. https://www.eani.org.uk/sites/default/files/2023-11/Addressing%20Bullying%20Type%20Behaviour%20in%20Schools%20-%20Primary.pdf.
[6]House of Commons Education and Skills Committee. Bullying[EB/OL]. (2007-03-05)[2023-12-28]. https://dera.ioe.ac.uk/id/eprint/6436/1/85.pdf.
[7]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Britain is “Bullying Capital of Europe”[EB/OL]. (1990-04)[2024-04-26]. https://www.ojp.gov/ncjrs/virtual-library/abstracts/britain-bullying-capital-europe#:~:text=Britain%20is%20%22Bullying,Capital%20of%20Europe%22.
[8]Ipsos. Bullying At Secondary Schools Is A Top Concern For Parents [EB/OL].(2006-05-18)[2023-12-28]. https://www.ipsos.com/en-uk/bullying-secondary-schools-top-concern-parents.
[9]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No place for bullying[EB/OL]. (2015-03-16)[2023-12-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5a7f0f7eed915d74e33f4177/No_place_for_bullying_-_summary_leaflet.pdf.
[10]張嘉欣.英美反欺凌教師培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2.DOI:10.27312/d.cnki.gshsu.2022.001214.
[11]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Bullying and online experiences among children in England and Wales: year ending March 2023[EB/OL]. (2024-07)[2024-04-0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cs/bullying-and-online-experiences-among-children-in-england-and-wales-year-ending-march-2023.
[12]Ditch the label. ANNUAL BULLYING SURVEY 2020[EB/OL]. [2023-12-28]. https://www.ditchthelabel.org/research-report/Annual%20Bullying%20Survey%202020.pdf.
[13]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Bullying in England, April 2013 to March 2018[EB/OL]. (2018-11)[2023-12-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5f686565e90e075a0248a088/Bullying_in_England_2013-2018__1_.pd.pdf.
[14]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Bullying in school plummets[EB/OL]. (2015-11-15)[2023-12-2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bullying-in-school-plummets.htlm.
[15]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 cohort 2, wave 2[EB/OL]. (2016-07-06)[2023-12-2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ongitudinal-study-of-young-people-in-england-cohort-2-wave-2.pdf.
[16]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 cohort 2, wave 3[EB/OL]. (2018-06-13)[2023-12-2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ongitudinal-study-of-young-people-in-england-cohort-2-wave-3.pdf.
[17]SMITH P K, MAHDAVI J, CARVALHO M, et al. An investigation into cyberbullying, its forms, awareness and impa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gender in cyberbullying[J]. Research Brief No. RBX03-06. London: DfES, 2006.
[18]LIVINGSTONE S, HADDON L. EU Kids Online[J]. Zeitschrift Für Psychologie/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9, 217(4): 236.
[19]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Bullying in England: April 2013 to March 2018[EB/OL]. (2018-11-12)[2023-12-2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bullying-in-england-april-2013-to-march-2018.pdf.
[20]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nline Bullying in England and Wales: year ending March 2020[EB/OL]. (2020-11-16)[2024-04-0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cs/online-bullying-in-england-and-wales-year-ending-march-2020.
[21]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 Bullying and cyberbullying[EB/OL]. [2023-12-31]. https://www.nspcc.org.uk/what-is-child-abuse/types-of-abuse/bullying-and-cyberbullying/.
[22]COOK C R, WILLIAMS K R, GUERRA N G, et al. Predictors of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10, 25(2): 65.
[23]GINI G, POZZOLI T, HYMEL S. Moral disengagement among children and youth: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links to aggressive behavior[J]. Aggressive behavior, 2014, 40(1): 56-68.
[24]JOLLIFFE D, FARRINGTON D P. Is low empathy related to bullying after controlling for individu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variables?[J].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11, 34(1): 59-71.
[25]Humanium. School bullying[EB/OL]. (2021-07-16)[2023-12-28]. https://www.humanium.org/en/school-bullying/.
[26]SMOKOWSKI P R, KOPASZ K H. Bullying in school: An overview of types, effects,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J]. Children & Schools, 2005, 27(2): 101-110.
[27]DAUTENHAHN K, WOODS S N, KAOURI C. Bullying behaviour, empathy and imitation: An attempted synthesis[J]. Imitation and social learning in robots, humans and animals: behavioural, social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 2007: 323-340.
[28]ESPELAGE D L, BOSWORTH K, SIMON T R. Short-term stability and prospective correlates of bullying in middle-school students: An examination of potential demographic,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 Violence and victims, 2001, 16(4): 411-426.
[29]SMITH P K. Bullying: Definition, type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J].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016, 10(9): 519-532.
[30]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Bullying in UK Schools[EB/OL]. (2020-02-04)[2023-12-31]. https://commonslibrary.parliament.uk/research-briefings/cbp-8812/.
[31]許明.英國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及其解決對策[J].青年研究,2008,(01):44-49.
[32]Scottish Government. Respect for All: national approach to anti-bullying[EB/OL].(2017-11-15)[2023-12-28]. https://www.gov.scot/publications/respect-national-approach-anti-bullying-scotlands-children-young-people/pages/5/.
[33]Government of United Kingdom. Crime and Disorder Act 1998[EB/OL]. (1998-08-07)[2024-03-27]. https://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98/37/part/IV/1998-08-07.
[34]曹燕. 國外校園欺凌防治政策的共同特征及其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 2018, 45 (08): 56-67.
[35]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Bullying-A Charter for Action[EB/OL]. [2023-12-16]. 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20050309224839/http://www.dfes.gov.uk/ibis/news_events/newsarchive.cfm?id=15.2005-03-09.
[36]Government of United Kingdom. Education and Inspections Act 2006[EB/OL]. (2006-11-08) [2023-12-17].https://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06/40/part/7.
[37]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Safe to Learn: Embedding anti-bullying work in School[EB/OL]. [2023-12-17]. https://dera.ioe.ac.uk/id/eprint/8125/7/SAFE%20TO%20LEARN_Redacted.pdf 2023-12-16.
[38] 張艷,王璐瑤. 英國校園欺凌的法律規制與司法實踐[J]. 復旦教育論壇, 2023, 21 (03): 39-48.
[39]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eaching online safety in schools[EB/OL]. (2023-01-12)[2024-03-24].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teaching-online-safety-in-schools/teaching-online-safety-in-schools.
[40]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ehaviour and Discipline in Schools: Advice for Headteachers and School Staff[EB/OL]. (2014-02-06)[2023-12-26].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77894/Behaviour_and_Discipline_in_Schools_-a_guide_for_headteachers_and_school_staff.pdf.
[41]Government of Welsh. Rights, respect, equality: Statutory guidance for governing bodies of maintained schools[EB/OL]. (2019-11-06)[2023-12-26]. https://www.gov.wales/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2019-11/rights-respect-equality-statutory-guidance-for-governing-bodies-of-maintained-schools.pdf.
[42]Government of United Kingdom. Children and Social Work Act 2017[EB/OL]. [2023-12-24]. https://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17/16/part/1.
[43]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Preventing and tackling bullying: Advice for headteachers, staff and governing bodies[EB/OL]. (2017-07-04) [2023-12-24].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69688/Preventing_and_tackling_bullying_advice.pdf.
[44]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ehaviour in schools: Advice for headteachers and school staff[EB/OL]. (2013-07-16)[2023-12-24].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51d42d86a6955001278b2af/Behaviour_in_schools_guidance.pdf.
[45]Government of United Kingdom. Education Act 2011[EB/OL]. [2023-12-15].https://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11/21/part/2.
[46]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ehaviour in schools: Advice for headteachers and school staff[EB/OL]. (2013-07-16)[2023-12-24].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51d42d86a6955001278b2af/Behaviour_in_schools_guidance.pdf.
[47]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Suspension and Permanent Exclusion from maintained schools, academies and pupil referral units in England, including pupil movement: Guidance for maintained schools, academies, and pupil referral units in England[EB/OL]. (2023-09-01)[2024-03-25].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4ef773513ae1500116e30db/Suspension_ and_permanent_exclusion_guidance_september_23.pdf.
[48]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School support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who are bullied [EB/OL]. [2023-12-26].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444864/Supporting_bullied_children .pdf.
[49]Government of United Kingdom. Education Act 1996[EB/OL]. [2023-12-15]. https://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96/56/contents.
[50]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pproaches to preventing and tackling bullying case studies[R/OL].(2018-6)[2023-12-29].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5b1e7e9fe5274a190383bc78/Approaches_to_preventing_and_tackling_bullying_- _case_studies.pdf.
[51]景苗苗. 愛爾蘭中小學校園欺凌防治措施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 2021.
[52]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ullying in England, April 2013 to March 2018[EB/OL]. (2018-12-12)[2023-12-26].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5f686565e90e075a0248a088/Bullying_in_England_2013-2018__1_.pd.pdf.
[53]付玉媛,韓映雄.多元主體參與:英國校園欺凌治理實踐與啟示[J].比較教育學報, 2021, (04):60-74.
[54]高露,李彬.英國中小學校園欺凌治理政策與實踐路徑[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9,(02):20-34.
[55]GAFFNEY H, FARRINGTON D P, WHITE H. Anti-bullying programmes[J]. Anti-bullying Programmes, 2021.
[56]CLARKSON S, AXFORD N, BERRY V,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micro-costing of the KiVa school-based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me in Wales: study protocol for a pragmatic definitive parallel group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public health, 2015, 16: 1-11.
[57]CLARKSON S, CHARLES J M, SAVILLE C W N, et al. Introducing KiVa school-based antibullying programme to the UK: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effectiveness and programme cost[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2019, 40(4): 347-365.
[58]Anti-Bullying Alliance. About ABA[EB/OL]. (2020-04-11)[2024-03-28]. https://www.anti-bullyingalliance.org.uk/aba-our-work/about-aba.
[59]The Magna Carta School Ambassador Blogs[EB/OL]. (2017-04-01)[2024-03-28]. http://www.magnacarta.surrey.sch.uk/461/pastoral/antibullying/ambassador-blogs.
[60]MENARD S, GROTPETER J K. Evaluation of Bully-Proofing Your School as an Elementary School Antibullying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School Violence,2019,2(13):88-111.
[61]The Diana Award[EB/OL]. (2020-04-12)[2024-03-28]. https://diana-award.org.uk/about/our-story/.
[62]The Diana Award. Over 10,000 children trained as anti-bullying ambassadors by 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 and the diana award [EB/OL]. (2023-06-12)[2024-03-28]. https://diana-award.org.uk/news/over-10-000-children-trained-as-anti-bullying-ambassadors-by-nationwide-building-society-and-the-diana-award.
[63]Kidscape. Zap in schools:Assertiveness&Resilience workshops[EB/OL]. [2024-03-28] http://www.kidscape.org.uk/programmes/zap-in-schools-assertiveness-resilience-workshop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llying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United Kingdom
SUN Qian? ?CHEN Xue? ?ZHOU Ling? ?MA Zhiyuan? ?ZOU Ruoy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Abstract: Bullying in schools is a social problem of great concern to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United Kingdom has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ystem to deal with bullying in schools. These include: creating a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school bullying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to prevent and control bullying in schools at three levels: prevention, response and supervision; constructing a school bullying governance mechanis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e.g., government, school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with schools being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governance of school bullying; forming a series of anti-bullying project communities with schools as the core to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all stakeholders, and facilitat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bully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tions. The UKs school bullying governance program and anti-bullying program practic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ully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words: United Kingd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chool Bullying; Anti-bullying Programmes; Bullying Governanc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編輯 郭向和? ?校對 張又文)
作者簡介:孫茜,浙江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講師(浙江金華,321004);陳雪、周玲、馬志遠、鄒若雅,浙江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浙江金華,321004)
基金項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與決策研究服務專項2023年委托課題“中小學校園欺凌行為預防與管理國際比較研究及數據庫建設”(編號:MOE-CIEM-202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