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體育課程作為培養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成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如何完善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重要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研究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創新策略,探索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5.038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DAI Binrong
(Hangzhou Xix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51)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often has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by studying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innovate
小學體育課程是培養學生健康體魄和身心素質的重要環節,然而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如重視競爭而忽視合作、缺乏個性化指導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完善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通過對現有研究和實踐的綜合分析,本研究提出了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給予個性化指導和制訂綜合性評價體系等策略,以期為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 "現有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個性化教學
小學體育課堂通常采用統一的進度和要求,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某些學生可能對某些運動項目更感興趣或有更強的天賦,但由于統一的教學安排,他們無法得到更多個性化的指導和培養。由于缺乏個性化教學,教師可能無法及時發現和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一些學生可能在某個運動項目中表現突出,但由于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無法得到專門培養。不同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各不相同,有些學生可能更喜歡籃球,而有些學生可能更喜歡游泳。缺乏個性化教學導致一刀切的情況,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體育技能、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缺乏個性化教學會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而另一些學生則可能覺得學習內容過于簡單。
1.2 "缺乏足夠的動態參與
現有的體育課堂常常側重于集體活動,而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動態參與。在大班授課的情況下,時間和資源有限,教師難以給每個學生提供個體化的指導和反饋。一些學生可能無法得到充分的關注和幫助,導致他們在體育課上缺乏積極參與的動力。體育課堂往往采用固定的運動項目和訓練方式,缺乏新穎性和個性化的設計。這使得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倦感,缺乏動力積極參與。現有的體育課堂常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指導和安排,缺乏主動參與和決策的機會,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此外,某些教師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無法提供高質量的體育教學。同時,學校也缺乏專業的體育指導力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1-2]。
1.3 "考核評價單一
現有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通常只注重學生在技能方面的成績,如跑步速度、投球精準度等,忽視了其他重要方面的評價,如團隊合作能力、領導能力、身體素質等。普遍的考核評價標準往往無法綜合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每個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天賦、興趣、身體狀況都不相同,而單一的評價標準可能無法充分體現這些差異。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評價過于單一,缺乏對學生體育素養的綜合評價[3-4]。
2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完善與創新的措施
2.1 "引入多元化運動項目
引入多元化運動項目是完善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重要措施。通過引入多種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在體育課程中引入各種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如游泳、籃球、足球、羽毛球、拔河等,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和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根據學生的年齡、體能水平和興趣愛好,逐步引入不同的運動項目。從簡單易學的項目開始,向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過渡,讓學生逐漸提升技能。設立輪換制度,每學期或每學年輪換不同的運動項目,確保學生有機會接觸和參與多種不同的項目,培養他們的綜合運動能力。在體育課程外,還可組織其他體育體驗活動,如戶外露營、登山徒步、攀巖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不同的運動項目以拓寬視野。將運動項目與其他學科整合,如將音樂、舞蹈、戲劇等元素融入體育課程中,創造全方位的體驗和學習機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運動項目,實現個性化發展。
2.2 "采用項目式學習方法
項目式學習方法是完善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重要措施。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定具體項目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實踐運用的教學方式。在體育課程中設定具體的項目目標和任務,如組織一場友誼比賽、設計一個體育運動日活動等,讓學生明確目標并努力實現。讓學生參與項目規劃的過程,包括確定項目主題、制訂計劃、分工合作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鼓勵他們在團隊中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完成項目任務,培養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給予學生實踐運用的機會,讓他們在實際活動中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實踐獲得經驗和提高能力。鼓勵學生在項目結束后進行反思和評價,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問題,為日后項目的改進和效果的提升提供參考。通過采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培養他們合作和創新的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這種方法能夠使體育課程更具實踐性和個性化,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2.3 "開展游戲化教學
游戲化教學是完善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重要措施。游戲化教學將游戲元素和競賽元素引入體育課堂,通過創造多樣化的游戲環境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體育課堂中設定明確的游戲目標,增加學習的挑戰性和趣味性。設計有趣的游戲規則和激勵機制,鼓勵學生通過游戲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利用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如角色扮演、追逐游戲、小組競賽等,讓學生在游戲中運動,提高學習的參與度。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游戲項目,如拼圖游戲、迷宮探險、障礙挑戰等,通過游戲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他們在游戲中互相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制訂游戲評估標準,及時給予學生反饋,鼓勵他們在游戲中不斷提升自己,并發現改進的空間。通過開展游戲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其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全面發展。游戲化教學模式可以使體育課程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為學生提供積極、愉快的學習體驗。
2.4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體育課程不僅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教師要設立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課程目標,包括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心理健康等方面。教師在體育課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健康的人際關系;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輔導和支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幫助,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體育課程中教授運動放松技巧,如瑜伽、冥想等,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調節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組織定期體檢,監測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干預,保障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心理需求,引導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身心健康意識。針對有特殊身體情況或需要康復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康復運動指導,幫助他們有效恢復身體功能。與家長密切合作,加強家校溝通,共同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并共同制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計劃。通過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體育課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和自信心,促進他們全面成長和發展[5-6]。
2.5 "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
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是完善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重要措施。因為每個學生的興趣、能力、學習風格和身體條件都有所不同,針對其個性化需求進行指導,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在開課之前進行學生興趣調查,了解學生對不同體育運動和課程內容的喜好,為個性化指導提供基礎。結合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能力水平,采用差異化教學策略,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體能水平和目標需求,設計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幫助他們有針對性地提高體能和技能。將學生按照能力水平分層,給予不同層次的指導和支持,讓每位學生在適合自己水平的環境中學習和進步。設立個人化的學習任務和目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目標進行學習規劃和實踐。在課程中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或項目,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定期對學生進行評估,及時反饋學習情況和表現,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指導他們制訂進步計劃。通過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可以更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果和成就感。個性化指導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發揮自己的潛力,還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實現個體差異化發展的目標。
2.6 "制訂綜合性評價體系
綜合性評價體系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狀況,為他們提供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反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設定明確的評價目標,包括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確保評價的全面性。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體育課程的特點,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觀察記錄、測試評估、作品展示、口頭表達等形式。在評價體系中綜合考慮各個評價要素,如技能水平、學習態度、團隊合作、創新能力等,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建立明確的評價標準,針對不同的能力和目標,明確量化指標,為評價提供客觀依據,并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及時向學生提供評價反饋和指導,告知他們的優勢和不足,并提供具體的改進措施,幫助他們進一步發展和提升。鼓勵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通過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培養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持續地評價和記錄學生的學習進程和成長情況,形成學生成長檔案,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參考。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評價結果和發展情況,為其制訂個性化發展計劃,并定期溝通交流,促進學生的綜合成長。
3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創新策略,發現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給予個性化指導和制訂綜合性評價體系等策略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策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僅僅提出策略還不足以解決問題,需要教育部門和學校共同努力,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導。
參考文獻
[1] 黃圓圓.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創新策略研究[J].電腦愛好者(電子刊),2021(12):2215-2216.
[2] 楊露.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創新策略研究[J].互動軟件,2022(8):3829-3830.
[3] 張輝輝.小學校園五人制足球課堂教學與課余競訓融合的策略研究[D].宜昌:三峽大學,2022.
[4] 師忠潮.體育中考背景下原陽縣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2.
[5] 滕汝琪.小學體育“一校多品”特色課程建設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2.
[6] 許奇.溫州市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