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采編工作是公共圖書館日常工作的基礎與重點,其在優化館藏資源建設、促進文獻資源流通、提高信息服務質量、支持學術研究活動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高度重視采編工作,確保館藏資源的優質性與多樣性。但就現階段而言,由于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采編工作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應基于現狀改弦更張,充分發揮網絡科技的便捷性、即時性、高效化優勢,致力于采編效率與質量的協同提升。尤其近年來,網絡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信息化時代悄然而至,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領域得以不斷擴充,服務能力得以持續強化。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在步入發展新階段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新挑戰,唯有與時偕行、抓住機遇、直面挑戰,方能謀求新突破、實現新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現狀展開研究,以期更好地適應網絡環境,為讀者提供優質的信息資源與服務。
二、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新挑戰
(一)信息爆炸與過載
網絡環境在給生產、生活帶來便利之余,也使海量信息不斷生成、繁復數據不斷積累,信息的爆炸與過載問題已然成為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一大考驗。
首先,在文獻資源的篩選與評估方面,在網絡信息的爆炸式激增下,圖書館采編工作迎來更復雜的信息源,加大了采編人員的篩選與評估難度。這就需要采編人員精準辨別圖書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與權威性,就內容質量、作者資質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確保采編到的圖書資源同讀者需求相符合。[1]其次,在文獻資源的整理與分類方面,面對龐雜的信息源,采編人員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整理與分類,要想提高工作效率,便要習得最新的組織與管理方法,巧妙運用分類體系與標簽將圖書資源處理好,確保讀者可以更輕松、便捷地查詢、瀏覽所需信息,提高文獻資源的可用價值。最后,在文獻資源的更新與時效性方面,網絡環境下信息更迭速度加快,要求采編人員及時把握最新的信息趨勢與行業動態,做好館藏資源的補充、更新管理。他們必須定期監測、拓展、優化采編渠道,同變化多端的網絡信息環境維持同步性,方能最大化保證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時效性與新穎性。
(二)讀者需求多元化
網絡環境下,讀者的閱讀習慣、學習方式皆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這給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首先,身處于網絡高度普及、信息多元豐富的信息化時代,讀者對圖書資源類型的需求更具多樣性,他們需要的是同自身喜好與需求相適應的個性化閱讀推薦與服務引導。這使采編工作更為復雜,且讀者對綜合性知識的需求不斷提升,采編人員必須具備跨學科思維,收集不同學科領域的文獻資源,方能適應讀者日益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其次,數字化背景下,讀者對多媒體資源,諸如圖像、影音等的需求也隨之加大,在采編工作中還應綜合考量不同形式的文獻資源。除了基本的實體圖書文獻外,電子圖書、在線課程、視頻資料等的采編同樣不能忽視,方能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最后,全球化趨勢下,讀者對各國文化、不同語言的學習興趣愈發濃厚,采編人員還應重視對多元文化圖書文獻的收集與匯整工作,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料。在這些新挑戰的影響下,采編人員應致力于服務策略的調整與優化,讓讀者可以享受個性化的閱讀推薦,獲得針對性的服務引導。
(三)數字化轉型與技術更新
網絡環境下,采編工作亟須加快數字化轉型與技術更新進程。一方面,采編工作的數字化轉型需要以充裕的經費投入與完善的資源配備為支撐,諸如要及時更新數據庫系統、引入信息檢索工具等,這給圖書館帶來一定的財政壓力;紛繁的數字化信息資源也使圖書館面臨嚴峻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壓力,必須及時配備嚴謹細致的安全技術與管理規范,方能更好地保護好用戶數據、維護好信息安全;數字化轉型同樣要求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更為便捷、優質的數字化服務,受此影響,采編工作應注重信息推薦的針對性與多媒體資源支持的便捷性;采編人員還應強化跨平臺數據的管理與集成能力,全面考量不同平臺、系統之間的數據互通與集成,為讀者提供綜合性與便捷性的服務。對于這些挑戰,公共圖書館要與時偕行,從多方面著手緊抓數字化轉型的規劃與部署,進行針對性的管培引導與技術配置,提高采編工作的實際效率與整體質量。另一方面,隨著數字化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圖書館應緊抓采編技術、工具與系統的更新工作。采編人員要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諸如數據庫檢索技巧、信息分類手段、數字化資源管理技術等,這使圖書館在面臨學習成本壓力的同時,還面臨較大的技術更新壓力。
三、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新趨勢
(一)采編工作一體化
在過去,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實行的是相對獨立的采編模式,采購環節與編目環節往往各自分開,聯系較少。新形勢下,采編工作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所謂采編工作一體化,也就是要深化采購環節與編目環節的聯系與整合,利用構建共享數據庫、統一標準與流程、引入前沿技術與工具等措施,提高采編工作的整合與協同效率。[2]
在采編實踐中,應注意如下要點。首先,要構建共享數據庫,依托共同的數據庫,采購環節與編目環節能夠共享所需要的圖書資料與信息資料。在采購環節可以及早將購置圖書的基本信息上傳至數據庫,同編目員展開實時交流,如此,在圖書到館之后便可以以更快的速度進行編目,確保圖書盡快上架。其次,要統一標準與流程,在采購環節與編目環節制訂一套統一的工作標準與流程,具體應涉及圖書的選購評估標準、編目細則及分類規定等多項內容。如此,采購員便可以在充分把握編目員具體需求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購置圖書;編目員則可以參照相應標準將圖書編好目、歸好類,致力于采編效率與質量的協同提升。最后,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前沿技術與工具,更好地實現采編工作一體化。近年來,大數據分析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在采編工作中的應用愈發普遍,基于對讀者閱讀行為、興趣喜好的綜合分析,能夠更好地洞悉讀者的閱讀需求,以此為采購與編目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指導與參考。與此同時,還可以適時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手段,實現編目、分類等工作的自動化,提高工作準確性與效率。總之,采編工作的一體化是提高采編工作效率、優化讀者服務質量的有力之舉,依托上述措施,可有效提升圖書上架效率、減輕工作壓力。
(二)采編方式多元化
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采編方式出現了較大變化,日益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此趨勢正是由網絡的飛速發展所推動的。采編方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首先,圖書館不斷深化同各方供應商的交流與協作,借助其豐富多元的文獻資源優勢與便利的訂購模式采購圖書。這樣的采編方式,有助于圖書館廣泛獲取渠道多元、類型豐富的圖書資源,致力于館藏資源的不斷優化,同時也讓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得以滿足。比如,數字化閱讀方式得以不斷推廣,圖書館可以依托于電子圖書平臺以及數字資源供應商,實現對電子圖書資料與數字化文獻資源的采購。這一采編方式在助推圖書數字化進程、優化電子圖書借閱服務、豐富讀者的閱讀選擇等方面可以起到顯著作用。其次,在網絡平臺的助力下,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好社區力量,提高采編工作質效,綜合運用讀者建議購書、捐書等途徑,讓讀者的相應需求得以滿足。[3]再次,還可以協同其他圖書館、出版社進行合作,致力于圖書資源的共享與共用,此舉可有效避免圖書購置的重復性問題,做到資源共建、互利互惠。最后,重視對合法自主出版資源的采集。近年來,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自出版也成為時下新興的出版模式之一,圖書館也應將部分注意力放在自主出版資源的采編上。總之,這些新采編方式的不斷涌現,給圖書館的采編工作帶來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從而豐富館藏資源、優化采編質量。總之,圖書館必須全面考量多方面因素,綜合運用多種采編方式,擬定更具針對性的采編方案與管理規范,以此助推采編工作的多元化創新。
(三)讀者服務個性化
信息化時代,讀者在信息需求方面的個人特色愈發明顯,公共圖書館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實現長效發展,在采編工作中必須注重創新,并秉持個性化原則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信息服務。
其一,要為讀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資源選擇,采編人員應購置不同的文獻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大的信息選擇空間。除傳統出版物之外,對數字出版物、多媒體資源的采編也要加以重視,以期盡可能地滿足不同讀者的信息需求。其二,要致力于采編方案的創新與優化,采編人員應立足于本館資源配置現狀與工作實際,擬定針對性的采編方案,以提高館藏資源的豐富性。比如,可以綜合運用主題采編、特別采編等手段,購置類型更多元、內容更豐富的文獻資源,以滿足不同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4]其三,在保障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數字化、虛擬化服務,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下,圖書館可巧借技術優勢,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以通過豐富數字化館藏、提供電子閱讀服務、打造個性化推薦系統等途徑,讓讀者獲得更便利、獨特的閱讀體驗。其四,要做好讀者調研與需求分析,廣泛運用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不同渠道,深入把握讀者的閱讀喜好、閱讀需求及行為習慣。基于對讀者的檢索記錄、借閱歷史、意見反饋等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夠更辯證且全面地了解不同讀者的信息需求。其五,要組織類型多元的閱讀活動,面向不同的讀者群體,分別設計與其興趣喜好相適應的閱讀活動,諸如圖書分享會、名著專題講座等,讓讀者在閱讀活動中習得更多知識。同時,采編人員還要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同讀者展開互動,及時獲取閱讀反饋信息,還可以依托這些平臺開展圖書推介活動。
(四)采編人員專業化
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人員除了基本的專業素養之外,還應具備更扎實的數字素養與技能。這要求圖書館做好基本的培訓引導工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構建一支可以適應網絡環境的專業化采編人員隊伍。
首先,要緊抓內部管理,制訂內部人才培養計劃,強化對現有采編人員的日常培訓,保障學習與培訓的資金支持,盡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教育與培訓機會。例如,要對工作人員進行數字資源管理與利用方面的培訓,涉及數字圖書館建設、數字化編目與歸類、線上文獻資源采購等內容,讓他們熟悉數字化工作流程,學會操作相應技術工具;還要開展數據分析與應用技巧的培訓,使采編人員可以有效利用圖書館系統以及其他分析工具,就讀者的閱讀行為數據進行細致分析,獲得更多的反饋信息;還可以強化戰略規劃與交流合作培訓,引導他們深化同出版單位、社區合作伙伴等的合作,確保可以獲取到更優質的文獻資源。其次,要重視人才招聘,完善職業規劃機制,摒棄以往“采編工作等同于圖書選購”的固化觀念,致力于崗位體系的不斷健全。基于圖書館采編工作的具體需求、工作細節等對崗位體系加以優化,明確各個崗位的具體職責與詳細要求。同時,還應參照人才需求分析的具體結果,推進后續的人才招聘與引入工作,引進更多具備信息化采編能力且經驗豐富的優秀采編人才。[5]最后,還可以依托行業研討會、主題研修、項目指導、設置內部知識共享機制等途徑,引導廣大采編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持續提高自身業務素養與綜合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應對網絡環境對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沖擊,圖書館必須全方位、多角度著手,致力于采編工作的創新與優化。只有與時俱進、破舊立新,圖書館采編工作才能得以穩健前行,在網絡環境下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曉君.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辦公室業務,2017(07):172.
[2]陳瑩.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現狀和發展趨勢[J].蘭臺世界,2022(07):111-113.
[3]郭狀.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現狀和發展[J].今古文創,2020(39):80-81.
[4]鄭穎.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2,42(03):52-54.
[5]祁勇.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采編工作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科學中國人,2017(11):177.
(作者簡介:黃煒,男,本科,百色市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