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民 許雅潔 楊欣
摘 要:從規范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過程出發,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為例,將大學生思想政治表現、學習成績、社會實踐能力作為培養教育入黨積極分子的抓手,開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構建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體系,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先進性培養。通過實驗的方法,在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生黨支部中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提供了示范。
關鍵詞:學生黨支部建設;入黨積極分子;積分制;量化考核
中圖分類號:D26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4)02 — 0029 — 05
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考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2]。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得好不好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否達成的重要依據[3]。朱愛勝[4]提出新時代的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突出“導”,強調價值引導的重要性。鄭洋[5]指出,高校黨建應該注重價值引領,突出政治性。長期以來,黨員發展都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本著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開展黨員發展工作。在高校,入黨積極分子隊伍龐大,黨員發展數量不斷攀升[6][7]。然而,目前高校在發展黨員時,對于“成熟”的衡量往往存在較大的主觀判斷。怎樣更好地培養入黨積極分子,使得“成熟”更具有客觀性、可操作性且符合黨性,是高校黨支部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通過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量化考核,希望可以強化黨組織在發展黨員過程中的引導、考察教育作用。
一、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的含義及意義
(一)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的含義
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應參照黨員發展要求,確定入黨積極分子階段重點考察指標,并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根據個體在各方面現實表現賦值,累計相加并積分,以積分為參考實現對入黨積極分子的量化考核評價。
(二)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的意義
1.緩解黨員發展中程序和數量之間的矛盾
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在發展程序層面,與大學生黨員發展數量要求之間存在著兩個方面的矛盾,一是時間矛盾,二是人力矛盾[8]。根據《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2014)要求,公民年滿十八周歲才能遞交入黨申請書,而未來三個月即將離開學校的也不能發展,以上兩點決定了高校本科生黨員吸收主要集中在學生入學后的第四至第七個學期,也就是吸收黨員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兩個年級,除去中間的幾個假期,發展的窗口期實際上僅有4個學期。高校在發展學生黨員過程中,一般對發展對象進行集中培訓和材料歸檔,時間緊、任務重,對黨支部來說具有很大挑戰。在人力上,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聯系人一般由黨建組織員、輔導員、黨員班主任組成,學生中的正式黨員要在大三第二學期末或大四才會出現,數量不多,且剛轉正的黨員在黨性方面還需進一步培養考察,為了保證黨員發展的連續性,一般也不會將其安排作為培養聯系人或入黨介紹人。按照全國平均8.8%左右的畢業生黨員比例來看,每個培養聯系人要發展17名學生黨員[8]。而入黨培養聯系人一般繼續擔任入黨介紹人,也就是說每位入黨介紹人需完成20余名黨員發展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培養聯系人和入黨介紹人發揮足夠的培養考察作用。因此,通過建立一套量化考核體系,用制度來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考察有利于緩解時間和人力上的矛盾。
2.提升高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的可操作性、規范性、全面性
傳統的培養考察通常是以黨小組、培養聯系人、所在班級同學的日常觀察意見作為參考,主觀性、片面性較強,對照黨員標準界限模糊,確定發展對象過程難免存在不規范現象。高校黨員發展一般都會按計劃發展,在按照指標數量分階段發展黨員時,上述方法可操作性較弱。量化考核將培養考察的內容進行量化,用數據將寬泛模糊的考察內容具體化、可視化,增強了入黨積極分子考察的可操作性和規范性,降低了人為觀察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有利于提升黨員發展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同時,可以根據量化考核的結果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情況進行分析,將一些暫時不符合黨員發展要求的入黨積極分子清理出去,凈化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始終保持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同時,還可以根據量化考核結果發現一些入黨積極分子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有利于強化問題導向,開展有針對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體系的建立
(一)量化考核指標的選擇
近年來,學生黨員的培養和考察體系指標研究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張磊[7]總結出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五個“著力”,即著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著力強化思想引領、著力培養責任意識,著力提升品德修養。王正坤、龐翠[1]提出引入“KPI”管理理念,將“政治表現、理論學習、專業水平、工作實踐、明德守紀”五項作為關鍵參數,構建入黨積極分子積分制管理機制。吉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9]實施大學生黨員精細化管理,從入黨積極分子政治素質、工作實踐、定期匯報情況等三個方面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考察。彭杰、王建東[6]提出可將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學業能力、遵紀守法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作為考核黨員的一級指標,通過設置二級指標觀測點開展黨員的定量考核。汪茜[10]從思想覺悟提升度、支部活動投入度、社會工作貢獻度、校園活動參與度、院校志愿服務度,五個維度考核入黨積極分子,從而提高黨員發展工作效率。學者們對于指標選擇各持觀點,對定量考核體系的建立和具體操作沒有進一步的研究,實施后效果也沒有相關論證。筆者通過查閱《黨章》等其他黨內規范性文件發現,量化考核的指標確定是有章可循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2021)規定學生黨支部應當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镀胀ǜ叩葘W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規定發展黨員要強化發展質量,強調要在確保政治合格的同時,把綜合素質作為發展黨員的重要考察內容??梢钥闯?,政治性是首要前提,同時綜合素質上應該要體現足夠的先進性,這和《黨章》總綱中第一段關于黨的性質所體現的政治性、先進性完全契和。綜合前人的研究,本文將思想政治表現、學習成績表現、社會實踐能力表現作為一級指標,根據需要再細分出相應的二級指標。
(二)量化考核指標體系設計
本文設置了13個二級指標,考核滿分為100分,這些觀測指標可以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基礎評分指標、加分指標、扣分指標、一票否決指標。在實際操作中,由入黨積極分子每學期填寫一次《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表》,得到每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核分數。
1.思想政治表現
(1)考核入黨積極分子入黨動機是否純潔,意志是否堅定,思想品德是否優秀,能否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主要指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認真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學習并順利結業。
(2)考核入黨積極分子是否每季度向黨組織匯報一次思想和工作情況,按時提交思想匯報,并按要求完成入黨過程中應填寫的所有材料。
(3)黨支部為每名入黨積極分子指派了2名正式黨員擔任培養聯系人,入黨積極分子應每季度至少1次主動找培養聯系人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請培養聯系人審閱思想匯報,并及時上交《培養聯系人與入黨積極分子談心談話情況登記表回執單》,考核小組將對談話情況進行考核。
(4)考核入黨積極分子是否積極參與學校、學院組織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活動通知以考核小組成員發布的為準??己诵〗M將對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情況實行定期通報制度。
(5)考核入黨積極分子是否積極參與學校、學院安排的各項集體活動,活動通知以考核小組成員發布的為準。考核小組將對入黨積極分子參與集體活動情況實行定期通報制度。
(6)鼓勵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利用“學習強國”等線上平臺開展學習,以線上平臺后臺統計數據為依據,黨支部對入黨積極分子參與線上學習情況實行定期通報制度。
2.學習成績表現
(1)對入黨積極分子每學期學分加權平均分的考核,由考核小組根據每學期教務系統中的數據下發加分依據,入黨積極分子如有疑問應在規定時間內反饋。
(2)考核入黨積極分子取得各級、各類獎學金的情況,由考核小組每學期初整理加分依據并下發核對稿,入黨積極分子如有疑問應在規定時間內反饋,并對錯加、漏加的項目及時提供證明材料。
(3)考核入黨積極分子取得各級、各類技能證書的情況,由入黨積極分子提供證明材料(粘貼在自評表中,掃描件、照片均可),沒有證明材料的不予加分,不在考核學期內取得的證書不予加分。
3.社會實踐能力表現
(1)考核入黨積極分子擔任校、院兩級學生干部的工作成效及履職盡責情況。
(2)考核入黨積極分子受到院級以上團內榮譽表彰的情況,由考核小組每學期初整理加分依據并下發核對稿,入黨積極分子如有疑問應在規定時間內反饋,并對錯加、漏加的項目及時提供證明材料。
(3)考核入黨積極分子在各類文體活動、學科競賽中的獲獎情況,在校級以上新聞媒體發表文章的情況。在各類文體活動、學科競賽中的獲獎情況由入黨積極分子提供證明材料(粘貼在自評表中,掃描件、照片均可),沒有證明材料的不予加分,不在考核學期內取得的證書不予加分;在校級以上新聞媒體發表文章的情況由考核小組每學期初整理加分依據并下發核對稿,入黨積極分子如有疑問應在規定時間內反饋,并對錯加、漏加的項目及時提供證明材料。
4.扣分或取消入黨積極分子資格的情況
(1)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未能結業,應重新參加下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學習,如參加第2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仍未能結業,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
(2)因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表現欠佳,受到院內通報批評2次及以上,在所得基礎分上扣10分;因寢室不文明行為受到校級通報批評1次,在所得基礎分上扣20分,受到校級通報批評2次及以上,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入黨積極分子資格;除寢室不文明問題外受到校級以上違規違紀通報或處分的(以下發文件為準),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
(3)考核學期學分加權平均分≤70分,在所得基礎分上扣10分;學分積欠(補考后仍不合格)≤5分的在所得基礎分上扣20分;學分積欠(補考后仍不合格)>5分的,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
(4)不按照要求保質保量地填寫量化考核自評表,或個人業績材料弄虛作假,在所得基礎分上扣10分。
(5)不按時提交思想匯報或不按時上交入黨期間所需材料的,出現1次在所得基礎分上扣10分,2次及以上的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
(6)不主動找培養聯系人匯報思想表現,不能按時上交《入黨積極分子談心談話情況登記表》回執單,出現1次在所得基礎分上扣10分,2次及以上的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
(7)連續兩個學期量化考核排名在本專業同年級積極分子中處于倒數30%范圍內的,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
(8)其他造成不良影響的,由黨支部研究決定后,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
(三)以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為例
為了驗證此套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體系的可行性及其實施后的效果,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某年級2019年上下半年兩批入黨積極分子四個學期跟蹤考察情況為例,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4月,對30名入黨積極分子實施了此套方案,實驗結果如表1,表中用序號代替了具體的人名。
從量化考核結果來看,隨著黨組織的培養考察,大部分學生(序號1、3、5~12、15、18~21、23、25~27、29、30)自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后,考核的結果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量化考核對入黨積極分子具有正面引導作用,能夠起到教育引導作用;少部分學生(序號2、4、13、16、17、24)存在量化考核結果上下波動的情況,說明有部分學生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之后對自己存在時而松懈時而嚴格的情況,這部分學生需要更長的考察期甚至清理出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極少部分學生(序號14、22、28)量化考核結果一直處于較低值,甚至有出現負值的,說明也存在極少部分學生出現嚴重的思想懈怠,針對這部分學生應及時開展談心談話,并清理出入黨積極分子隊伍。
根據量化考核結果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學生自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以來每學期的綜合表現,掌握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整體狀況,并結合當年黨員發展計劃對入黨積極分子能否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對于綜合表現不符合入黨積極分子身份的學生,在經黨支部委員會研究后,可清理出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實現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動態調整,始終保持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先進性。
三、積分制量化考核的思考
1.有利于黨支部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管理
起到思想政治工作抓手作用,考核體系的二級指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定期更新完善,可將一些新政策新規定納入考核。而學生群體當中出現的一些思想政治問題,也可通過設置二級指標來加以引導,這既體現了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鋒示范作用,又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導向性,能夠很好地發揮抓手作用,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中。
2.有利于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意識
高校學生直接參與政治的方式較少,但是黨員發展強調政治標準是第一標準,這要求在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時候應該突出政治性,注重培養其政治意識。通過將一些涉及政治的小事件,諸如是否積極參加院校兩級組織的活動、是否認真使用學習強國APP學習等作為量化考核指標觀測點,引導入黨積極分子主動參與政治,營造講政治氛圍,達到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政治意識的效果。
3.有利于增強入黨積極分子的綜合素質
專業學習成績和社會實踐能力是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兩大方面,將其納入考核體系,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不斷增強自身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傳統的量化考核方式需要通過填表的方式進行,需要考核小組定期收集學生的各項數據,考核過程相對繁瑣,可以將此套考核體系結合互聯網模式,作為智慧黨建框架下的模塊,入黨積極分子通過登錄個人賬戶填寫申報考核表,再由考核小組線上審核,自動生成考核結果,并進行公示,無異議后形成電子存檔。
如前所述,從實驗的情況來看,對入黨積極分子實施量化考核有很好的教育引導作用,提高入黨積極分子整體質量,量化考核也為高校學生黨支部開展黨建工作提供了抓手。但是,本文中的量化考核結果學生分數普遍偏低,跟積分制的定義還有所差距,考核系統的積分規則還有待進一步改進,量化考核指標的選擇還需進一步調研。
〔參 考 文 獻〕
[1]王正坤,龐翠.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積分制管理探究——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2):45-47.
[2]孫毓蔓.以“微黨課”為載體加強高校服務型學生黨組織建設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7,34(05):140-144.
[3]尚冰聰,周麗杰,張貝.高校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培養教育策略研究[J].公關世界,2021(12):74-75.
[4]朱愛勝.新時代高校黨建思政工作的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27-28.
[5]鄭洋.“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的戰略思考[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8,35(05):147-152.
[6]彭杰,王建東.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2):42-43+77.
[7]張磊.關于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著力點的思考[J].理論視野,2020(06):78-82.
[8]周琳,王振宏.基于統計數據的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矛盾分析及對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82-89.
[9]吉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員精細化培養方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2.
[10]汪茜,張香港.高校研究生黨員發展考核體系的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24-26.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