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珍
兒童青少年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心理健康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及整體的幸福感。從幼兒害怕離開父母,到學齡兒童出現學習或交友困難,再到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和對自我身份的探索,每個階段的孩子都可能面臨不同的心理暗礁。了解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并幫助他們處理這些問題,家長和老師需要掌握以下知識點。
在幼兒期,孩子開始學習如何與父母以外的人相處,這個階段的常見心理問題主要有兩個。
分離焦慮 當孩子需要與父母或主要照料者暫時分開時,他們會感到非常不安和害怕。比如,小孩第一次去上幼兒園或托兒所時,可能會哭鬧不止,不愿意進入教室。
行為問題 比如發脾氣或對抗家長,這通常是孩子試圖表達想法或探索獨立性的方式。
案例
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只要小明走到幼兒園門口,就會表現出強烈的不安。他緊緊抓住媽媽的手,拒絕進入教室,并且大聲哭泣。每天早晨,這個過程都會重復上演。他還經常在上幼兒園前說自己肚子痛、要拉肚子,有時甚至會嘔吐。即使在家里,小明也會經常詢問上不上幼兒園的事,他擔心媽媽會離他而去。顯然,小明是一個典型的有分離焦慮的孩子。
分離焦慮的表現包括:
極度擔憂 害怕發生不好的事情,擔心與照料者分離可能導致傷害或事故。
身體癥狀 頭痛、肚子痛或者嘔吐等,在預感到分離時出現這些癥狀。
難以入睡 因害怕在沒有父母或照料者在場的情況下睡覺,總是難以入睡。
拒絕上學 上學意味著要與照料者分離,所以不愿意上學。
過度黏人 在家表現出極度黏人的行為,不愿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
家長可以采取多種策略應對分離焦慮,如逐漸適應、使用安慰物,以及正面肯定和獎勵孩子在分離時表現出的勇敢行為等。如果分離焦慮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長就要帶孩子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學齡期的孩子面臨更多的學習和社交挑戰,這一時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學習困難 如閱讀障礙或注意力缺陷障礙,這可能影響兒童的學習和社交能力。
社交困難 孩子可能在與同齡人建立友誼的過程中,或在集體中找尋自己的位置時遇到困難,比如感到羞澀、交友困難或者遭受同伴欺凌。
案例
小杰是個7歲的男孩,他在課堂上無法靜坐,經常會有小動作,如摳橡皮、卷書角、咬指甲等。小杰有時會突然站起來,打擾同學學習,甚至無緣無故發脾氣、攻擊同學。面對老師的教導和勸說,他常常無動于衷,甚至公然挑釁老師的權威和學校規則。家長帶他到醫院后,醫生根據他的行為特征,診斷為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也就是多動癥。
多動癥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之一,發病率為5%~7%。這意味著每個班級都可能有一到兩個受影響的兒童。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常因行為問題被誤解或忽視,這可能導致他們自卑,甚至發展出更多的行為問題。
對于多動癥和其他學習障礙的兒童,早期識別和干預很關鍵。通過合適的教育策略、行為治療和必要的醫學支持,他們可以較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
青春期是個人發展極為關鍵的時期,伴隨著顯著的生理、心理和情感變化,可能產生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
情緒問題
抑郁癥:青少年可能表現出持續的悲傷、失去興趣、能量減退和自我價值感降低。
焦慮癥:包括廣泛性焦慮、社交焦慮和恐慌發作等,青少年可能對學業、社交活動或未來充滿擔憂。
風險行為
風險行為包括吸煙、酗酒和藥物濫用等。這些行為通常是青少年嘗試處理壓力、逃避現實或增強社交聯系的不良策略。
案例
16歲的小華是高中生,最近他的行為表現有些異常。小華的父母注意到,小華看起來郁郁寡歡,對他以前喜歡的籃球和吉他演奏都失去了興趣。他會通宵玩手機游戲,導致白天沒有精神,上課時昏昏欲睡,學習成績也開始下滑,而且他放學后經常獨自一人待在房間里。小華的父母決定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困擾和需求,同時為孩子預約了心理咨詢。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小華說出了他對即將高中畢業的焦慮,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心理咨詢師幫助小華掌握了一些壓力管理技巧,也教小華父母學會了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
總之,心理健康對兒童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早期識別和適時干預,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不良情緒和行為問題,享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