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理華 吳飛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一直坐在班里第一排,比班里其他小朋友矮了一大截。開學時,孩子們都穿同一個碼的校服。幾個月之后,其他小朋友的校服褲子就短得露腳脖子了,我們家孩子還能接著穿。”短短幾句話,透露出家長對孩子身高的擔憂。

“長個兒”是個熱詞。令不少家長糾結的是,該如何判斷孩子是“長得晚”還是矮小癥。奉勸各位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矮小癥的“帽子”。確診為矮小癥,需要經過一系列詳細的醫學檢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家長評估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同齡人比較。當家長發現孩子的身高增長緩慢或是與同齡孩子相比較矮時,往往會產生擔憂。這種心理很正常。但是,孩子長得慢,或者身高比同齡人矮,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是矮小癥。
從醫學上看,矮小癥指兒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2SD,標準線稱為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簡單來說,100個孩子按身高排隊,最矮的3個可以被初步認為是矮小癥患者。
雖然孩子個子矮不一定就是矮小癥,但家長們要像偵探一樣用心觀察,通過不斷地量體重、身高,比對身高體重表,來初步判斷孩子的身高是否與同齡人差距過大。發現潛在的生長問題,就好比發現了孩子成長之路上的“地雷”,及時采取措施,就能規避傷害和損失。
矮小癥的確診流程是非常嚴謹的。醫生們如何發現矮小癥的苗頭,并進行確診呢?
了解病史
醫生會詢問父母雙方的身高,了解孩子的出生過程、成長故事、家族傳承及過往病史,以便找出任何可能導致矮小癥的線索。
全面問診
醫生需要給孩子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包括測量身高、體重及頭圍。醫生還會仔細觀察孩子的外貌特征,看孩子身體各部位是否勻稱,有無異常現象。此外,醫生也會了解孩子的性發育情況。
X線測骨齡
帶孩子拍攝左手手腕部的X線片,可以判斷孩子的骨齡,看骨骺線是否閉合。了解孩子的骨齡,可以預測孩子的生長潛力和成年期身高。
化驗檢查
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檢查等,這一系列化驗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生長問題的疾病。如果有必要,醫生還會讓孩子留取尿液,通過尿檢了解孩子有無泌尿系統相關疾病。
其他檢查
醫生還可能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安排其他檢查。比如,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可以評估孩子的生長激素水平,腦部磁共振成像檢查可以確認垂體和蝶鞍區是否有異常情況。有的孩子還需要接受遺傳學檢測,如染色體核型分析等,以排除部分遺傳疾病。
如果檢查結果最后確定孩子個子矮不是矮小癥引起的,家長就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日常營養情況。營養是生長的基石,家長先要確保孩子獲得充足的營養,包括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元素的攝入。同時,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和合理運動。人體在深夜會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所以在生長激素分泌高峰到來之前進入深睡眠,是助力孩子“長個兒”的必要保障。運動也能促進生長,家長要鼓勵孩子進行適當的鍛煉,特別是跳躍性運動。
如果孩子確診為矮小癥,那就需要盡快進行規范治療。矮小癥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營養調理和其他輔助治療。
藥物治療
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生長激素是身體生長所必需的一種激素,對于骨骼和肌肉的發育至關重要。矮小癥患者體內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使得生長受到限制。該方法的治療原理,就是通過補充生長激素或調節機體內其他因素,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發育。
生長激素替代治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充方式為注射。該治療是個長期的過程,家長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治療進展,確保孩子按時就診、正確使用藥物,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并順利度過治療期。再次提醒家長朋友,要與醫生密切合作,遵循醫囑,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證治療效果。
營養調理
矮小癥孩子的營養調理也很重要。除了提供身體每天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家長還要給孩子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D,以及含鋅的食物。
其他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方式包括甲狀腺功能的調節等。這些輔助治療方式可以優化治療效果,提高孩子的生長潛力。
孩子的生長發育出現異常,是每個家庭都不愿意遇到的事情。如果孩子被確診為矮小癥,家長先不要“亂了陣腳”。綜上所述,矮小癥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治療效果還不錯。
大家熟悉的足球明星梅西,就曾在11歲時被診斷為矮小癥。因生長激素缺乏,醫生預測他最多只能長到140厘米。可是,通過規范的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梅西不僅長到了170厘米,還成為了全球矚目的體育巨星。他在足球場上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技術和能力,從一個被貼上矮小癥標簽的少年,逆襲為一代足球傳奇。除了梅西,我們在臨床上也見到很多孩子通過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最終達到了滿意的身高。
孩子被確診為矮小癥,家長不要慌。請相信,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可以為孩子 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