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榮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課堂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創新是各學科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為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項目式教學的應用凸顯了一定的優勢,不僅能夠突出學科特色,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本文以“溶液:硬糖DIY”為項目主題對項目式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旨在用真實的項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知識建構,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 ?項目式教學 ?溶液 ?硬糖DIY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4-0154-03
項目式教學以真實的情境和真實的問題為主要特征,引導學生針對學科知識以及知識應用建立聯系,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同時提高學生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在本文中,以“溶液”章節教學為例,引導學生開展“硬糖DIY”的項目化實驗,體現了對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等知識的實踐應用,促進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為此,筆者展開如下論述,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整合教材內容,確立項目主題
項目主題是整個項目式教學過程的核心和靈魂,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對教材進行整合分析,確定教材所處的位置以及教學功能,結合學生的學習經驗以及實際情況,設立合適的項目主題。例如,在教學“溶液”的時候,這一章節在初中化學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為后期復分解反應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同時,“溶液”知識也將學生以往的宏觀學習轉為微觀探究,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現象、明確實驗反應”到“反應物內部的成分變化以及反應過程”展開系統化的研究學習,如溶解過程中,溶質的分子數量和質量變化;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對關系;溶液體積、溶質、溶液質量分數的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微觀世界的知識,通過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掌握微觀思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動態分析認識事物的基礎,以此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在項目式教學中,以蔗糖溶液的制作為核心任務,與本章節的課程知識結構正好匹配,如溶液的形成過程、溶液的概念、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蒸發、結晶等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立“硬糖DIY”的項目主題,由此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
二、緊跟課標要求,設立項目目標
在設立項目目標的時候,教師應該圍繞課程知識,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出發,讓教學目標指向化學素養要素,以此貼合課標要求,發揮項目式教學的長效價值。在“硬糖DIY”這一項目式教學中,學生需要跟隨教師的指導,在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按時按質地完成項目任務。基于此,教師可以設立如下項目目標。
目標一: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2)理解飽和溶液、過飽和溶液的含義;(3)掌握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以及簡答的計算方法,并能完成定量質量分數溶液的制作。
目標二: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1)理解溶液、飽和溶液、過飽和溶液的根本差別;(2)理解溶液到飽和溶液,再到過飽和溶液的變化過程,理解飽和溶液的平衡狀態。
目標三: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1)能夠借助所學知識推理并且解決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2)能夠根據項目目標構建實驗模式,并自主完成“硬糖DIY”的項目任務。
目標四: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1)提升信息搜索和整理的能力;(2)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實驗探究能力;(3)學會與小組成員溝通合作,高效地完成項目任務。
目標五: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1)通過親手制硬糖,體會溶液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2)認識化學研究對人類、社會甚至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目標六: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1)形成嚴謹有序的科學研究態度,能夠以理性思維應對項目中出現的問題;(2)正確看待項目研究過程中的失誤、失敗,形成積極樂觀的科學態度。
通過上述項目目標的確立,為項目式教學的有效開展明確了方向,同時凸顯學科特色,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促進項目式教學的有效實施。
三、圍繞課程進度,巧設項目任務
(一)課時1-2
項目式教學具有一定的階梯性和層次性,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轉難地學習課程知識,完成項目任務。因此,在課時1-2中,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溶液知識,并創設項目主題相關的情境,將項目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體驗溶液配置,為后期項目完成做好鋪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一:搜集制糖方案。教師創設情境:同學們,大家喜歡吃糖嗎?棒棒糖、軟糖、硬糖,不同口味的糖果相信是大家美好的童年回憶。大家在吃糖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這些糖果的配料表呢?大部分硬糖的主要原料是白砂糖,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白糖”,那么從白砂糖到硬糖,經過了怎樣的制作過程呢?它的制作原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完成“硬糖DIY”的項目式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集家庭版制糖的方案,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有的學生提出“將很多的糖溶解在水中,然后再冷卻”;有的學生提出“將很多的糖溶解在水中,然后再將里面的水蒸干”。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搜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將課程知識巧妙地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提前熟悉溶解、溶液、溶解度等的概念。
任務二:制作蔗糖溶液。教師結合學生的猜想,組織學生體驗制作蔗糖溶液,并觀察實驗現象,做好記錄。步驟一:分小組選擇實驗器材,并確定適量的實驗材料。步驟二:分組制備蔗糖溶液,觀察實驗現象,說一說蔗糖溶解到水中是怎樣的過程。
教師向學生展示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微觀動畫示意圖,引導學生更加直觀且詳細地觀察溶解過程,認識溶液的概念,能夠得出,蔗糖溶液具有均一、穩定的特征,且當蔗糖溶液達到一定的濃度后,蔗糖便不再溶解,且出現少量沉淀。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重點讓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溶解、溶液形成認知,掌握溶液的特征,從而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
任務三:配置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按照學生在項目任務前的猜想,學生認為“配置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再將其冷卻,可以得到硬質的糖”,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首先體驗配置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
項目要求:配制40g質量分數為40%的蔗糖溶液。
項目步驟:步驟一為計算40g質量分數為40%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蔗糖質量和水的質量。步驟二為根據計算結果稱取對應的蔗糖材料,將蔗糖放置燒杯中。步驟三為用量筒稱取對應質量的水,將其倒入燒杯中。步驟四為用玻璃棒攪拌,直至蔗糖完全溶解,并將木筷用泡沫塑料板固定在燒杯的上方。步驟五為將溶解后得到的蔗糖溶液放置于低溫條件中,如實驗冰箱或者低溫的室外等等。
教師鼓勵學生猜想,溶液在低溫環節下冷卻靜置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學生認為“木筷上會出現蔗糖晶體”“木筷上不會出現蔗糖晶體”。
通過該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和掌握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并掌握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項目學習的樂趣,并鼓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動手實驗能力。
經過1-2課時的項目式教學,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入手,學習溶液、溶質、溶質質量分數等的概念,并體驗簡單的實驗操作,加深學生的學習理解,同時促進項目式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課時3-4
基于課時1-2的學習經驗,學生發現“配置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再進行冷卻,并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硬糖晶體”,由此實驗失敗,教師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項目學習,引導學生繼續探究硬糖的制作方法。
任務一:體驗蒸發結晶。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將糖融入水中,形成蔗糖溶液,再將溶液進行蒸發操作,蒸干水分,是否會出現蔗糖晶體呢?
教師為學生播放蒸發結晶的實驗視頻,并鼓勵學生按照視頻指導,一步步地完成“溶液制作—蒸發結晶”的實驗操作,并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學生實驗,發現未得到理想中的結晶。
通過該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質疑,溶液冷卻和蒸發結晶兩種制作方式都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硬糖作品,是實驗環節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實驗原理存在漏洞?由此促進學生形成嚴謹有序、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究精神。
任務二:制作過飽和溶液。基于任務一的失敗經歷,教師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兩種制作硬糖晶體的實驗都失敗了,我們應該從哪里找突破口呢?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資料,明確飽和溶液的定義以及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方式。基于此,教師向學生明確只有飽和溶液才能夠出現結晶的現象。因此在硬糖DIY項目中,我們需要制作飽和溶液,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硬糖。
教師向學生展示過飽和溶液制作的實驗步驟,并帶領學生再次進入項目中,完成過飽和溶液的制作。步驟一:制作蔗糖溶液,并加熱至沸騰,向其中繼續加入蔗糖,攪拌,直至出現不再溶解的蔗糖。步驟二:過濾不能溶解的蔗糖,并用冷卻后的筷子前端沾滿糖液。步驟三:將筷子置于蔗糖溶液中,并用泡沫板固定筷子。步驟四:將蔗糖溶液放置于儲物柜中慢慢冷卻。
通過上述步驟,教師指導學生完成過飽和溶液的制作,通過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互相轉化,引導學生認識溶液制作中的動態特征,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從而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至此,本項目式教學一共耗費四個課時的時間,以“硬糖DIY”為主題,引導學生探索溶液的制作與形成、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的制作,同時體驗蒸發結晶以及過飽和溶液的應用。在這樣的項目式教學中,學生一邊體驗化學實驗,跟隨教師的指導完成項目任務,一邊學習溶液相關的課程知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獲得發展。
四、探究項目經驗,展示項目作品
在項目式教學的結束環節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展示項目成品,并且根據項目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探究項目經驗。
在該環節中,教師再次借助蔗糖過飽和溶液的制作步驟,加深學生對過飽和溶液特征的理解,同時結合學生的制作成品展開分析。有的學生成功地制作出蔗糖晶體,而有的學生依然實驗失敗,筷子上只有少量的蔗糖晶體。在學生的合作交流中,學生找出“攪拌不充分,溶液中的蔗糖量不足,未達到過飽和的狀態”“制作溶液時溫度不夠高,蔗糖融化的速度慢”等等原因。通過該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利用課程知識分析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推理思維和探究能力。
五、做好項目反思,促進深度學習
在項目式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整個項目的進展以及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成果等進行評價,做好項目反思,并針對項目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意見,從而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本“硬糖DIY”項目式教學選擇了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經歷了知識“來”和“用”的具體過程,確保項目的連貫性和遞進性,引導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應用課程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相比于常規的教學,項目式教學能夠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保持持續的探究興趣,更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當然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一個學習單位,教師難以對所有學生都觀察到位、指導到位,難免會出現學生渾水摸魚、學習不透徹的情況。因此,在后期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每一個課時和環節結束后,都為學生留出答疑的時間,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以及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構建靈活的知識基礎,實現深度學習。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項目式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具有非常突出的實踐價值。教師應該根據課程知識的特點,整合教材內容,確立貼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項目主題;并緊跟課標要求,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素,設立項目目標;另外,教師要結合課程知識的具體內容,巧設項目任務,引導學生在參與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課程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實踐能力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從而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顏丙合.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2):114-116.
[2]楊娟娟.項目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智力,2023(29):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