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飛機制造廠的首位女總工,組織策劃了ARJ21項目和C919項目的研制技術總方案,成功構建了ARJ21支線客機項目和C919大型客機項目工藝規范體系,以她看似柔軟的肩膀扛起了中國的大飛機夢
“我心里有個中國的大飛機夢,這里適合我也需要我,能讓我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1991年,25歲的姜麗萍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設計專業碩士畢業,進入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工作。4年后,她被調入上海飛機制造廠。之后幾年,她主持建立了與波音飛機公司對應的聯絡工程體系,領導建立了符合客戶要求的先進質量系統。
因工作出色,1999年,姜麗萍被上海飛機制造廠的母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派遣到空客英國工廠參與A318飛機(一種小型客機)的設計工作。
在英國工作期間,姜麗萍以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成了“免檢”技術員——只要是她提交的現場問題分析手冊,即便是業內專家都挑不出毛病。
雖然身在異國,但姜麗萍一直關注著國內民用飛機產業發展動態,牢記“出去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成后報效祖國”的初心。因此,當ARJ21支線客機項目于2002年4月立項時,她果斷地提前結束了與空客公司的合作,放棄優厚的薪酬回國。
當時,上海飛機制造廠經濟效益不佳,不少青年職工離職,姜麗萍卻逆向而行回到了這里。不少人對她的選擇不理解,她笑著回應:“我心里有個中國的大飛機夢,這里適合我也需要我,能讓我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初心引領前進方向,姜麗萍將全部身心都傾注在了大飛機事業上。8個月后,她被任命為上海飛機制造廠的總工程師,也成為我國飛機制造廠的首位女總工程師。2004年11月,她又被破格任命為ARJ21支線客機項目總工程師。
“通用設備可以引進,但裝配工藝與集成技術無法引進,關鍵工藝技術的自主攻關,是成功研發C919的必由之路,一定要掌握在中國人手上。”
要想把飛機造出來并實現量產,總工程師不僅要具備全面的綜合知識和技能,還要能夠駕馭復雜的局面。“ARJ21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唯有全力以赴,夢想才能‘起飛’。”姜麗萍說。
走馬上任后,她一方面虛心向老工程師請教,另一方面敢啃硬骨頭,面對一個個難題,不完美解決誓不罷休。比如面對ARJ21支線客機研制交付時間緊的問題,她打破常規,創造性提出“兩總師”(即飛機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協調溝通制度,保障了制造環節的進度和質量,讓首架飛機得以按時交付。
2008年11月,ARJ21支線客機迎來激動人心的時刻,在上海首飛成功。那一刻,對姜麗萍來說意義非凡:通過它,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自主研制、國際合作、國際標準”的國產商用飛機技術路線,積累了重大創新工程的項目管理經驗,鍛煉、培養了一支寶貴的大飛機人才隊伍。這一切,都為后來的C919大型客機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同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原屬于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上海飛機制造廠整體劃入其中。成立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讓中國的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身為制造總工程師的姜麗萍感到責任重大。
相比ARJ21,C919機體尺寸大,全機6萬余個零件,上百萬個連接件,部件對接更困難,且采用的是鋁鋰合金等新型復合材料,制孔及裝配工藝十分復雜。
面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諸多挑戰,姜麗萍與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機體裝配工藝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不斷總結和創新。像飛機外殼的蒙皮厚度僅2毫米,用手指一摁就會變形。為了將這種柔性材料與剛性材料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姜麗萍創造性地提出了剛柔混合結構裝配偏差分析法,并開發出數字化裝配偏差仿真分析系統,最終有效降低了裝配誤差,實現了裝配工藝質的提升。
此外,姜麗萍及其團隊還突破一個個技術瓶頸,組織實施建設了數字化測量、智能鉆鉚、智能監控等5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為獨立研制C919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說:“通用設備可以引進,但裝配工藝與集成技術無法引進,關鍵工藝技術的自主攻關,是成功研發C919的必由之路,一定要掌握在中國人手上。”
在姜麗萍眼里,ARJ21和C919如同她的孩子。在生產線安裝過程中,她每天都要去現場看一眼C919首架機。有時出差一周,回來哪怕已是半夜,她也要到現場看一看才放心。同事跟她開玩笑:“你這個當‘娘’的,總要看到‘兒子’好好的才放心。”
2017年5月5日,啟動、滑行、機頭昂起、騰空……C919首飛成功。在飛機1小時20分鐘的飛行過程中,姜麗萍一直以充滿期待的目光密切關注著,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以前,民航天空基本由空客和波音壟斷。C919的成功首飛,意味著中國的大飛機也在這一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飛機制造是個系統性的工程,我遇到過無數困難,但航天人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直支撐著我、鼓舞著我。”
從ARJ21到C919,既是制造體系上的飛躍,也是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上的飛躍。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姜麗萍和團隊成員對質量精益求精的追求。作為領導者,姜麗萍和團隊成員的關系非常融洽,她樂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常常激勵團隊成員敢于擔當,在各自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因此,她的團隊工作量是最大的,跳槽的人卻是最少的。
對事業永不滿足的心態,激勵著姜麗萍不斷前進。2018年3月,由她領導完成的“大型客機機體數字化裝配關鍵技術及集成應用”項目,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2年9月,中國大飛機事業再度迎來高光時刻:C919大型客機完成全部適航審定工作后,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標志著我國具備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大型客機的能力。
2022年10月,姜麗萍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參會期間,當被參會代表問及如何攻克一道道難關時,她侃侃而談:“飛機制造是個系統性的工程,我遇到過無數困難,但航天人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直支撐著我、鼓舞著我。有一回,我下車間時看到,一個年近六旬的技工為了將一個部件準確安裝到位,在機頭下部艙內吃力地趴在一件工裝上,指揮工人移動部件。因為那個部件又大又重,而安裝空間又很狹小,從外面根本看不清楚安裝部位的情況,他只能整個人趴在那兒。我心想,一個快要退休的人尚且這么努力工作,我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姜麗萍在工作中是不折不扣的“女強人”,但在生活中卻是個幸福的小女人,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丈夫也從事航空制造方面的工作,夫妻倆一直在事業上相互鼓勵、彼此幫助。兒子受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取得博士學位后也加入了飛機制造的行列中,一家三口共同助力偉大的中國夢。在姜麗萍看來,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你愛的那個人正好也愛著你;而最最幸福的是,他不僅僅愛著你,還愛著你的理想。
2023年5月28日下午,C919開啟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順利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截至2023年12月31日,C919首架機已累計飛行近2000小時,完成航班655個,累計載客8.2萬人。2024年2月17日,C919首次飛出國門,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降落,飛行近6小時,行程約4200公里。
以身報國志,筑夢長空情。姜麗萍已在一線為國產民航飛機事業奮斗20余年,見證和創造了中國大飛機事業的多個里程碑。2024年1月,中國婦女報社評出2023十大女性新聞人物,姜麗萍名列其中。接受采訪時她說,未來她將繼續在她熱愛的大飛機事業上不斷創新,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竭盡所能。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