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以“三調”成果為基礎做好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22〕 411號)文件要求,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需要進行地類溯源。該研究以全國國土調查及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數據庫,采用FME軟件,依靠其強大的空間幾何數據和屬性整合能力,構建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數據庫。
關鍵詞:FME;審查報批;地類認定;數據整合;基礎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P208"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17-0173-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n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construction l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surveys\" (Natural Resources Office Letter (2022)No. 411)(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otice\"), it is necessary to trace the source of the land category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construction lan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land survey and change survey data as the basic database, using FME software, relying on its strong spatial geometric data and attribute integration ability, to build a construction land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land category identification database.
Keywords: FME; review and approval; land class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data integration; basic database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國的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為了更好地做好耕地保護工作,《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以“三調”成果為基礎做好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22〕411號)(以下簡稱《通知》)下發以來,自然資源部門明確工作思路,確定工作方法,采用TD/T 1055—2019《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構建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數據庫。
1" 技術路線
假設當前最新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則以2009年、2018年、2020年年度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數據庫,構建2020年度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數據庫。
按照《通知》要求,結合自然資源部門意見,確定當前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規則有:①報批認定前地類采用2020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庫地類,分為2020年度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②2020年度農用地中耕地按2020年度變更調查現狀地類報批,非耕地套合2018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套合結果在2018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中是耕地的,按耕地地類報批,是非耕地的,按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現狀地類報批;③2020年度建設用地先要套合2009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根據套合結果,在2009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地類是非建設用地的,按農用地報批,是建設用地的,按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現狀地類報批;④2020年度未利用地按照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現狀地類報批。因此,地類報批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2" 數據準備
按照構建數據庫規格,準備2009年、2018年、2020年年度變更調查數據。
3" 數據預處理
3.1" 數據坐標轉換
按照建設用地報批要求,面積計算采用CGCS2000坐標系。在ArcGIS中,利用數據管理工具的投影功能,將2009年、2018年年度變更調查數據由西安80坐標系轉換到CGCS2000坐標系。
3.2" 線狀地物面狀化
按照三大分類面積統計要求,以及數據特點,將2009年、2018年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庫中的線狀地物(XZDW)進行面狀化,線狀地物主要包括溝渠、農村道路等地類。在ArcGIS中,利用分析工具中的鄰域分析,以線狀地物屬性中標注的寬度進行面狀化。以農村道路為例,首先在屬性表查找農村道路寬度D,打開工具箱中分析工具,接著打開鄰域分析,單擊打開緩沖區,彈出緩沖區對話框,在輸入要素中選擇農村道路線狀地物(XZDW),在距離[距離或字段]中可以手動輸入緩沖距離,也可以根據篩選字段給緩沖距離賦值,在這里緩沖距離應為農村道路寬度D的一半。
3.3" 地類分類掛接
在Excel中將二調中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所包含地類與三調中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所包含地類一一對應起來(見表1),以便最終分析輸出結果采用三調地類[1-2]。
3.4" 構建地類認定數據庫(DLRDDB)
基于數據庫構建規則的不變性,構建新的地類認定數據庫(DLRDDB),用于處理數據內容可變問題,具有可實現性和現勢性。通過探索新方法、新途徑,運用FME,將復雜問題簡單化,重復的問題流程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質量。
FME是一個具有數據轉換、數據共享、數據變換、數據質檢和數據整合的數據處理工具。在FME Workbench中,以布置不同模塊和轉換器的方式,實現對象與對象之間的數據分流。例如,AreaCalculator轉換器可以用來計算多邊形的面積;AreaOnAreaOverlayer轉換器可以解決當相鄰區域存在空白或重疊關系時修復該區域拓撲;AttributeCreator轉換器可以給目標要素賦屬性;Clipper轉換器可以對幾何對象進行裁剪操作; GeometryFilter轉換器可以按照不同的幾何類型輸出要素;Sorter轉換器可以按照選定的要素屬性值對要素進行排列;StatisticsCalculator轉換器可以按照輸入要素的屬性進行統計計算。
依據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規則,按照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類別,對2020年年度變更調查數據進行地類重新認定,形成新的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認定數據成果,在FME的支持下,將新的認定數據結果進行合并[3-5],構建可用于報批建設用地溯源的地類認定數據庫(DLRDDB)。
具體做法是依據GB/T 21010—20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中的 “三大類”,按照圖1地類報批技術路線,在ArcGIS中按屬性篩選出“三大要素”要素,以農用地為例,農用地中的耕地(GD_2020)直接導出耕地要素圖層GD_2020.shape,非耕地(FGD_2020)與2018年度土地變更調查面狀數據庫(TDBG_2018)使用分析工具中的相交功能,導出相交要素圖層FGD_2020intersect2008.shape,再對FGD_2020intersect2008.shape中2020和2018年地類進行對比,若2018年地類是耕地,則輸出2018耕地要素GD_2018.shape,若2018年地類是非耕地,則輸出2020現狀非耕地要素FGD_2020XZ.shape。按照同樣的方法,對2020年建設用地(JSYD_2020)和2020年未利用地(WLYD_2020)進行處理,分別得到2009農用地要素NYD_2009.shape,2020年現狀建設用地要素JSYD_2020XZ.shape和2020年未利用地要素WLYD_2020.shape。最后,將GD_2020.shape、GD_2018.shape、FGD_2020XZ.shape、NYD_2009.shape、JSYD_2020XZ.shape和WLYD_2020.shape導入新建的個人地理數據庫,對這6個要素進行合并融合處理,形成新的地類認定數據庫(DLRDDB)。
3.5" 實現路徑
為了實現快速分析建設用地報批地類,研究思路是采用“磨豆漿”式處理方式,放入豆子后,磨一磨就能產生豆漿,問題關鍵就是要有石磨,而處理地類認定數據庫(DLRDDB)的模型就是本次研究需要的“石磨”。地類認定實現的主要方法是將報批地塊范圍線和DLRDDB導入“石磨”中,通過AttributeExposer轉換器使得DLRDDB中隱藏的屬性暴露出來,通過聚合體和DonutBuilder轉換器處理數據庫中可能存在數據空洞等問題,通過GeometryFilter轉換器對輸入的報批地塊范圍線數據進行幾何類型的處理,通過Clipper轉換器進行裁剪分析,利用AttributeManager轉換器編輯數據屬性信息,利用Sorter轉換器輸出有用字段信息。本研究主要輸出Shape數據和Excel表格(如圖2所示)。表1" 二調、三調地類對照表
4" 實例應用
以襄陽市某年度批次建設用地為例,對該批次建設用地進行地類認定,并進行地類變化分析。圖3中白色線表示報批建設用地地類認定范圍線,影像表示地類認定前后現狀。
首先,采用2020年年度變更調查數據,運用ArcGIS和FME軟件[6-7],分析統計出該批次年度現狀土地地類分類情況(見表2);然后,采用DLRDDB,運用FME軟件,分析統計出該批次按照《通知》要求,該報批地塊地類重新認定的土地分類情況(圖4);最后,對重新認定地類前后的地類結果進行地類變化分析。
通過表2和圖4對比分析,可得出報批地塊2020年度現狀地類認定為建設用地15 101.8 m2,追溯后,有2009年度農用地14 333.20 m2,2020年度建設用地767.98 m2。結果表明:①有14 333.20 m2的農用地流向建設用地,其中耕地有11 172.22 m2;②報批地類和面積按2009年度農用地14 333.20 m2,2020年度建設用地767.98 m2進行報批認定。從宏觀上看,圖3也反映出了地類的變化。
根據最終追溯結果不僅能夠直接對地類流向進行定性,還能對流量變化進行定量。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建設用地報批時,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制定政策,防止農用地流失,特別是耕地流失,這對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5" 結束語
運用FME對建設用地報批地類進行審查,主要優點如下。①自動化。在對報批地類進行認定時,自動進行分類,中間過程無須干預。②簡單化。在數據分析方面,只需簡單輸入報批地塊范圍線和DLRDDB,啟動開始直接輸出結果。③便捷化。在認定數量時,可以同時對多個地塊同時進行分析,并且分地塊出地塊認定結果。④可復制。在認定方法上,在不同地區都可以采用,具有很好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效果。不足之處如下。①無動態更新。數據庫構建完成以后,不能自動更新,需手動重建。②數據匯總需要改進。對于多個地塊,只是輸出每個地塊的認定結果,不能將所有地塊的認定結果統一輸出,形成匯總后的Excel統計數據。
參考文獻:
[1] 鄒威,李磊,龔其琛.一種基于FME的空間數據屬性更新方法[J].地理空間信息,2020(5):99-101,114.
[2] 王慧,王星星,吳承紅,等.基于WalkScript的不動產非空間屬性流程化處理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21(1):38-40,52.
[3] 聞達,陳向斌,葉春鳴,等.基于FME的地名空間數據庫提取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2(9):137-138,142.
[4] 邵澤興,張雨,陳鵬,等.基于FME的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數據整合與質檢方法研究——以房屋建筑普查為例[J].地理空間信息,2022(9):14-17.
[5] 甘迎娟.FME在城市部件數據入庫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1(12):106-108.
[6] 李鳳英,王宇新,吳冀湘,等.FME和ArcGIS相結合在云南省歷年耕地數據處理中的應用[J].地礦測繪,2022(2):47-50.
[7] 陶彣君,李廉睿.基于FME二次開發的不動產要素批量處理[J].地理空間信息,2018(1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