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讀促寫”教學法是一種以文本為載體,從文本的內容出發,設計與之相關的“寫”的訓練,使閱讀、寫作、思維訓練三者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將“以讀促寫”教學法運用到英語課堂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改善學生的英語寫作態度和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在運用“以讀促寫”教學法時,應分別從寫前閱讀和寫作教學兩個方面著手,有針對性地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 以讀促寫;初中英語;教學法;閱讀與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4)04-0057-03
一、何謂“以讀促寫”教學法
“以讀促寫”教學法指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充分利用文本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章體裁、主題語境、篇章結構、語言特點等,發現和關注作者為了達到寫作目的、彰顯主題意義所采用的方法策略,然后指導學生將閱讀所獲取的語篇知識和寫作策略運用于寫作、內化遷移為自身寫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以讀促寫”教學法主要有如下幾種應用類型:一是讀中探寫。這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學習寫作知識,并在教師指導下圍繞主題進行寫作,習得寫作技巧。例如,教師通過分析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作者想要表達情感的技巧、作者的寫作思路等,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寫作方法。二是讀中插寫。在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及時插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進行插入式的寫作練習。例如,教師布置對原文進行改寫、擴寫或縮寫等任務,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寫作思路。三是讀后仿寫。教師為學生指定文本或者是由學生自主選擇文本,在學生完成深度閱讀后,教師指導學生借鑒一篇或多篇文章,從文章的結構、語言或風格等方面進行仿寫,以此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二、英語教學應用“以讀促寫”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以讀促寫”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通過大量閱讀不同類型的英語文章,學生可以擴大英語詞匯量、提高語感、培養語法意識和閱讀理解能力。[1]例如,在課堂精讀環節,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夠快速掌握文本中的核心詞匯,了解文章結構和重點段落,體會作者的精詞妙句。同時,學生將原有閱讀知識和經驗與文本含義結合起來,能深刻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課后自主閱讀環節,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或者自己查找的材料,進行更為廣泛的閱讀,找出在課本上沒有學過的詞匯,通過上下文猜測詞匯含義,并借助辭典進行驗證。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詞匯,了解英語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含義,同時還能有效培養學生語感,增強語法意識,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二)有助于改變學生的英語寫作態度
單詞構成了短語,短語組成了句段,句段最終形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這可以說是寫作由內部言語到外部言語表達的一個過程。其實閱讀教學也是如此,教師通常按單詞—短語—句段的順序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寫作特點、風格及作用等。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這是閱讀的步驟,也是寫作的步驟。所以,教師進行“以讀促寫”教學需要循序漸進,使寫作漸漸達到從形式到內容、從部分到整體、從文字到思想、從現象到本質的升華。這樣以文本閱讀為基礎的寫作教學,有助于學生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三個層面上產生積極的轉變。“以讀促寫”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寫作的形式來分析文章,闡述自己的思想。學生不再對英語寫作感到恐懼,而是能夠從容面對,將英語寫作當成一種情感表達和溝通的方式,并創作出更具創意的文章。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教師通過選擇適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根據所讀內容進行寫作,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2]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以讀促寫”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學生把握英語作文結構。一篇優秀英語作文的結構一定是清晰且具有邏輯性的。學生通過閱讀能習得所讀文章的結構,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二是有助于學生豐富英語寫作內容與思想。英語文本不是簡單的單詞累積,而是傳達了一定的思想。通過對英語文本的閱讀,學生能夠深入文本創造者的思想境界,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豐富自己對人、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加深對寫作意圖的理解。三是有助于學生提升英語寫作技巧。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征,當然寫作不同的文體也有不同的寫作要求。通常,學生寫出的英語作文平淡乏味、口語化現象嚴重,這樣的作文肯定不會出彩。“以讀促寫”教學方法就是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應該用的語言,包括詞匯、修辭、句式、表達方式等。學生寫作時,表述同樣的意思,用經過修飾的語句就比直接說的效果要好。
三、“以讀促寫”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
(一)寫前閱讀策略
1.文本精讀
與傳統教學模式中精讀教學不同,“以讀促寫”教學法中文本精讀,是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自行完成文本閱讀。在文本精讀過程中,學生要做好語篇分析,從而為后續寫作提供內容借鑒。
文本精讀的第一步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本大意和核心內容,獲取關鍵信息,判斷主題并了解中心思想,能總結主要內容,將閱讀主題與寫作任務聯系起來。對于文本中提供的信息,學生不需要全部背誦,只需要記錄關鍵詞,以便在后續的寫作中靈活運用。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文章為例,學生在閱讀時要先了解文章大意:(1)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2)Its not necessary to be the same.(3)I dont really care if my friends are the same as me or different.
文本精讀的第二步要求學生學會梳理文章脈絡。初中英語教材中文章篇幅通常較短,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如了解文章的結構、作者如何遞進信息等,逐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梳理文章脈絡時,學生不僅要查看段落間的連接詞,還要挖掘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將習得的寫作知識合理運用到英語寫作實踐中,避免出現寫作偏題或邏輯混亂等問題。在把握文章結構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出英語文章提綱,并添加關鍵詞匯,初步形成寫作思路。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一單元的旅行日記寫作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了解旅行日記的寫作方式,即首先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然后介紹天氣,以時間為線索描述活動過程,并表達感受,最后對一天的活動進行總結。
文本精讀的第三步要求學生學會積累關鍵詞匯和句型。詞匯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詞匯量的多少,對寫作質量有直接影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忽視對詞匯的積累,會造成寫作時出現詞不達意、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通過合適的方式加強對詞匯的記憶和理解。一般而言,初中英語文本主要包括長句、短句、簡單句和復合句等句式結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當有意加強對上述句式結構的學習積累,為后續寫作做好準備。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五單元為例,學生可以積累“Successful”、“Popular”、“Unlucky”等重點詞匯,積累“Think of”、“Try to do”、“Face danger”、“Be ready to do”等固定搭配,積累“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等句型。
文本精讀的第四步要求學生學會掌握語篇的銜接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從不同視角梳理文本內容,了解句子和段落之間的銜接方式,把握句子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并通過分析明確銜接方式對文本質量的影響。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一單元的第二篇旅行日記為例,該文本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創作的,句子之間使用so、because等連接詞進行連接,讓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可以學習這些連接詞的用法,使文本內容前后自然連貫、清晰明了。
2.課外泛讀
初中英語教材提供的閱讀文本數量較少,文章的體裁類型也較為簡單。因此,教師單純依靠教材文本便很難達到“以讀促寫”教學的理想效果,也難以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從初中生閱讀能力現狀出發,圍繞教材文本主題,選擇合適篇目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外泛讀。課外泛讀有兩種形式:一是由教師提供與教材文本體裁或內容相關的閱讀資料,讓學生在完成課文學習后,以課后作業形式進行閱讀,從而鞏固學生在課堂中習得的知識。二是由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外閱讀資料,進行更為寬泛的閱讀。課外泛讀所選擇的文本,應當盡量以朋友、城市、介紹事物、未來計劃和打算、邀請信與回復信、未來生活、一天生活等學生感興趣的題材為主,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每一主題閱讀應至少包括5篇相關文章,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對比過程中,加深對主題的認識和文章表達方式的理解,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話題素材,為后續寫作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寫作教學策略
1.閱讀積累與寫作銜接
學生在完成精度和泛讀后,已經初步了解寫作主題。為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有效銜接,教師可以采用支架教學方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閱讀交流,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寫作思路。以八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為例,寫作教學主要包括三個流程:
一是快速閱讀和精讀。快速閱讀要求學生提取不同人對朋友的看法。如“一個好朋友就像一面鏡子。”“朋友就像書一樣。”“我最好的朋友和我不一樣。”“我真的不在乎我的朋友是和我一樣還是不同。”教師在引導學生初步抓住文章主題后,還應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方向,并進行下一階段的精讀。精讀要求學生逐句閱讀文本并進行分析,找出三個人與他們的朋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分析三人所表達的觀點。通過學習文本對相同點與不同點的表達,整理相關句式,如使用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來表達不同點,使用“both”或“too”來表達相同點等,以此引導學生從詞匯運用到句子表達,再到文章立意,逐層深入進行分析。
二是討論和總結。教師利用小組教學,引導學生從詞匯、句型、文章立意和段落結構等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總結,掌握文本寫作的基本方法。在總結詞匯后,學生探究文章的寫作思路,舉例闡述提出的觀點。文章從性格、外貌、愛好、運動等方面對人物進行描寫,并使用事實論證法,即通過形容人物有趣的事例來增加論證的可信度。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借鑒這種寫作方法,通過事例來證明觀點。
三是嘗試寫作。對八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語句寫作能力基礎。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句子寫作入手,利用比較級的形式對兩者進行比較。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對朋友的比較延伸到對任意兩個事物的比較,并反復操練相關句型。在完成句型訓練后,教師可以文本中別人對朋友的看法為寫作思路,讓學生利用積累的詞匯、短語和句型,表達自己的觀點,搭建整體寫作框架。
2.布置寫作任務
在課堂寫作訓練完成后,學生初步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對此,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借助現有的閱讀積累和討論話題進行創作,推動以讀促寫目標達成。仍以本單元寫作主題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friend”進行寫作,闡述自己對“交朋友”的看法。在寫作中,學生能夠將寫作任務與閱讀語篇相結合,積極借鑒閱讀語篇的表達、修飾等,并利用現有知識完成寫作任務。
3.開展寫作評價
在“以讀促寫”教學活動中,要確保教學目標有效達成,教師就必須有針對性做好寫作評價,準確分析寫作中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改進自身不足,提升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作文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然后讓學生進行互評,相互學習借鑒寫作技巧和寫作內容。教師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客觀性評價,并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評價可以從作文完成度、語言水平和結構連貫性等幾個方面進行。作文完成度包括內容的完整性,即是否充分表達觀點,是否有充足的論據來支持論點。語言水平包括學生是否能夠在閱讀語篇后,運用新學習的形容詞及其比較級進行作文創作,是否能夠使用語篇中的優秀短語和詞組進行寫作表達。結構連貫性指作文是否像語篇一樣使用總—分—總或總—分的結構,是否在闡明論點之后利用論據進行說明,是否能夠使用適當的連接詞來實現句子和段落之間的銜接和過渡。[3]全面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準確把握寫作問題,在不斷改進中提升英語寫作素養。
(王登芹,遵義市播州區尚嵇中學,貴州 遵義 563100)
參考文獻:
[1] 康青.“以讀促寫”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3(7):140-143.
[2] 屈睿.“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寫作作業設計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3(1):72-74.
[3] 邱瑩.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J].海外英語,2022(2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