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張鷹



城市是文明的承載者。將城市融入自然景觀是我國傳統城市居住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城市建設以周圍的自然元素為重要參考,并與自然景觀形成一個整體空間格局。這是中國城市文化景觀的傳承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不同時期的發展技術,現存的文化景觀信息詳實豐富。傳統的“八景”概念,作為地方文化和個性的象征,在地方志的記錄上,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質的表現,是以園林為基礎,將自然元素與人文元素結合,反映了景觀設計中對人文意義的追求,通過詩歌、繪畫、文學等,表達地域的審美品位,與當今日益城市化、人工化、唯美化和貴族化的景觀趨勢形成對比,八景的自然和諧、藝術理念值得人們推崇和支持。這些景觀不僅體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積淀,隨著時間變遷,雖有些被替代或遺忘,然而,八大景觀的文化仍在傳承,在新時代傳承并賦予新的內涵。考述八景不僅是為了總結這一景觀類名詞,也是希望在以后的城市更新中能將人文、歷史、時代的大背景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生命力表現的景觀設計。
江蘇“八景”作為江蘇各個城市獨特的地域文化符號之一,成了地方文化內涵的有效載體,對城市形象的傳播也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八景”景觀意象的形成,與江蘇城市的區域位置以及歷史文化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其寓意也在時代進程中不斷嬗變。如今,在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建設文化強國、推動城鄉文化高質量的發展早已成為主流趨勢。但是目前關于“八景”文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其美學意義以及傳播的現代價值,沒有從實踐的角度以景觀的形式落實其文化敘事,停留在構想層面。因此文章將探索江蘇“八景”中的文化景觀,詩韻意象,以期探索基于新時代新領域的“八景”的創新模式。
江蘇“八景”的形成原因
自然賦予。江蘇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東臨黃海,南瀕杭州灣,北界淮河,西鄰安徽、浙江兩省。地勢平坦,河流眾多。其中長江是江蘇省最重要的河流,它從西南流經江蘇,對江蘇的經濟和交通起著重要作用。豐富的水域資源,擁有眾多湖泊、河流和水庫。其中最著名的湖泊有太湖、洞庭湖和駱駝湖等。其中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江蘇省擁有美麗的風景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江蘇省是中國的經濟重要省份之一,擁有發達的工業和農業。其地理位置靠近上海,享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省會南京和經濟中心蘇州是江蘇省的兩個重要城市,它們在歷史、文化和經濟方面都有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力。總的來說,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水域資源和發達的經濟。它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為該省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優勢和機遇。
歷史文脈。江蘇歷史悠久兼具南北文化特點,有許多具有文化意義的建筑,或許最初僅是為了遮風避雨、陶冶情操、記錄詩書,但也代表了當地當時特定文化的價值觀、信仰、歷史和傳統。往后的發展演變里,雖然受到各種因素如歷史傳承、宗教信仰、社會價值觀、藝術表達等的影響,但歸結起來,是百姓和文人墨客以及主客觀因素的追求,“八景”不僅是存在于古籍上的記錄,更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情境,影響人們的生活。雖然當時受到各方面的制約限制,甚至在律令制度以及動蕩的社會上有所影響,但是民居的生活環境及其建筑景觀不會發生突變。
人地演變。自然環境優越,氣候宜人是江蘇地區的先天優勢,早在古代,該地區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痕跡。經過數千年的演變,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目前經濟最為先進、文化最為繁榮的省市之一。這里居民長期的生活需求逐漸顯現為各種類型的景點,深化了景觀的文化內涵。盡管傳統禮儀制度的束縛導致各地建筑景觀呈現出相似的風格和特征,然而,江蘇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塑造了其建筑的獨特結構、形態,也影響了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其展示了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色景觀文化。
江蘇“八景”景觀的空間分布
“八景”文化形成的歷史在發展中涉及諸多文化現象。通過江蘇“八景”文化景觀解讀當代城市人居環境,在梳理江蘇各地地方志,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從經濟、文化、社會變遷等多維度,厘清、解析地方志中具有代表性的“八景”文化景觀脈絡是江蘇“八景”中的重要部分。
通過地方志及調查數據可得,“八景”景觀記載從宋朝至今共有19 487條(一條按一個景觀計),其中2 019處為江蘇“八景”景觀數量。由圖2可得出江蘇“八景”景觀空間整體均衡,部分突出“S”形態特點。如徐州、鹽城、南京等地,再如蘇州、無錫都是“八景”景觀數量高值區,位于以上城市間隔地帶的連云港、鎮江等地為“八景”景觀數量低值區。整體來說,江蘇“八景”景觀數量分布在全國排行靠前。其中緣由有地理資源也有經濟發展條件影響,在江蘇地區的降水量分布中,可知在水源充沛的地區,景觀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從經濟角度看,江蘇南部具有更加發展的經濟水平和文化實力,也是導致江蘇地區“八景”景觀數量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基于江蘇“八景”山水空間分布特點
江蘇“八景”文化源遠流長,省轄十三個地級市分別都有獨屬的“八景”文化,其中省會南京擁有金陵四十八景、靈谷八景等,反映著南京文化景觀歷史的悠久,蘇州的靈巖山十八景、無錫的青祁八景等“八景”文化也比較發達,從山水空間分布情況來看,存在隨著山水空間分布的密集程度、自然地貌特征豐富的地域,“八景”的數量也隨之增加的特點(如圖3、圖4)。當然這樣的山川河流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域的規律也影響著經濟文化的發達程度,如南京、蘇州等地,工商業的繁榮帶動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催生了“八景”文化的發展與興盛,也促使這些地區誕生了很多地貌八景、水文八景等相關“八景”文化。
江蘇省“八景”景點數量大致2 019處(一條按一個景點統計)。為方便對江蘇省“八景”特點分析,基于賈文毓教授《旅游地理學視域中的中國名勝組景分析》中的方法進行景觀分類,依據景點所描繪的側重點并結合旅游資源分類中的景觀資源分類法、部分描寫景觀的詩文資料等。
地貌類景觀。地文地貌類景觀是對山峰、山脊、巖石山丘等地的描寫;由于此類山群景象來說都是比較巍峨的山體,歸屬于“山景類”這一類別。其他的像“洞、塢、石、澗、谷、灘”則都屬于地文類景觀。在金陵四十八景中的“鐘阜晴云”,描繪的就是位于南京市紫金山的“城市山水”眺望美景,展示了天象景觀、城市山水;連云港市云山“八景”之一的“獅崖覽勝”,也直接說明了可在獅崖(獅懷頂)一覽勝景;這些均是描繪山體景觀的,故將其歸為山景類。江蘇“八景”中包括山、峰、崗、臺、石等多種地貌相關類別(表1)。其中,對山的四季之“景”和“翠”的描寫也是十分多樣的,如“鳳山積雪”“靈谷深松”“松崖挹翠”等;還有用“崖”邊風景來表達地貌的壯美也不少,如“三宿名崖”“藤崖佇月”“崖陰積雪”等。總的來說,在江蘇省地貌類“八景”景觀中,對其的欣賞主體是山體,表現其山色、攬勝、眺望及懷古之美。
水文類景觀。在江蘇省“八景”景觀類型里除了對山體或天象的描寫外,最多的便是對水文類的記錄,自此分類為水文景觀。水文元素因為其各樣形態以及面積等特征,將其劃分為河段類、積水類和其他3種類別,并細分成13種基本類型。河段類涉及的水文元素是河、溪、江以及其他,例如南京四十八景之一的“永濟江流”,以山體為主體布局的山水游賞,登高眺望式賞析永澤寺臨岸眺望江天一色的美景,此特征為水文景觀中的“河段類”;積水類在水文“八景”中,其涉及的水文元素是湖、潭、池、海,如海陵(今泰州)后八景之一的“城樓眺海”,其含義為在望海樓觀看海景;再談論到瀑布、泉水、潮涌、波浪等其他水文景觀元素,更是種類紛繁,如“桃渡臨流”“珍珠浪涌”。總的來說江蘇“八景”的水文類景觀總數為370個,其類別多樣如表2。
所謂的“山水”涵蓋了廣闊的范圍,從宏大的角度來看,包括山脈河流的地形、風云變幻;從微小的角度來看,包括每一塊石頭、每一處景致、每一座亭臺樓閣、每一泉水溪灘,都是廣義的自然景觀。山水畫展現了大自然的靜謐與活力、色彩與聲音,以及人類創造與自然奇跡的神奇融合。山水與文化密不可分,山水承載著文化,而文化則是山水的靈魂。通過對江蘇省地方志及相關“八景”資料圖冊等的查閱整理,結合分析,解讀江蘇地域“八景”與山水空間地貌的關系,利用“綠地——山——水——情——意——境”等步驟,使得山水空間與地域景觀結合成為一種情境,成為一種帶有文化價值的景觀。對“八景”的成景規律有更多的發現,進一步運用到實際場景設計中,有理有據、擁有文化根源。
江蘇“八景”特點及對城市歷史景觀建設保護的啟示
“八景”作為中國傳統景觀概念的重要范疇,常常被詳細記錄在當地的歷史地理志書中,呈現出濃郁的本土氣息和與眾不同的文化特性。這些景觀是經過漫長演化后,所建立的一個系統的、有結構層次的且相對穩定的景觀體系。
江蘇“八景”特點。悠久平穩:燕京八景、羊城八景、西湖八景等地區的八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內容有新舊的交替,但是江蘇的“八景”大部分都得以保留,并且在原本的基礎上,“八景”得以衍生,涵蓋了更多具有文化歷史底蘊的地方景點。江蘇的“八景”,是與時代和城市歷史共同保留傳承下來的。文化深厚:城市景觀、建筑不僅僅在于外觀美、自然美,更在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如南京的“北湖煙柳”,雖然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但唐衛莊寫下的“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詩中玄武湖畔臺城上的垂柳和煙景跨越了千年時光,使人們看到了大自然的活力,給予人們無限的美好啟示。
江蘇“八景”城市歷史景觀建設保護啟示。以江蘇“八景”為基礎的城市歷史景觀整體保護意義。在對江蘇省的八景景觀整理中可以發現,某一個地區會重復多次的評選八景,而且評選的八景數量條目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因而在社會城市的發展中,許多曾經景觀消失或者已經不在,但適時地對一個地區的景點進行重新評選,結合時代歷史,將文化融合,能夠更適應當前人們對于景點游覽以及歷史文化的需求。城市歷史景觀強調了城市遺產及其環境的整體性,在城市空間中,具有人文價值,城市的景觀重點地段往往會被優先考慮并設置,在資源豐富的區域或風景網絡的中心位置尤為明顯。城市歷史景觀除“歷史中心”的概念之外,它還包括更廣闊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環境,包含了人、大自然、建筑,每組景觀都涵蓋了豐富多樣的景觀元素,通過人的五感去感受,更是情懷和心靈的共鳴。
“八景”的傳承對現代城市景觀的意義。“八景”中涵蓋了大多數地域性景觀的景觀設計方法,對于分析其文化內涵和景觀價值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文化事業的發展還存在個性特色和品質有待提升、文化資源轉化能力亟需加強等諸多問題,為深化“強富美高”江蘇文化建設,以地方志為切入點,識別“八景”文化景觀特質,重塑江蘇文化景觀價值,并將其融入城市的人居環境當中,由此可得,對“八景”的研究不僅可以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還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為歷史建筑資源和景觀環境資源開發,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