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靚嵐 尹向毅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基于社會與情感能力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借助社會與情感能力理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推進、以對話式互動區分課型實施,取得繪本閱讀的最佳教學效果。文章以繪本《沒頭腦和不高興》為例,分課型設計了導讀課、推進課和拓展課。導讀課初步感知,了解人物性格;推進課深入閱讀,聚焦人物性格;拓展課在閱讀延伸中踐行,增強學生的體驗,促使低段學生在繪本閱讀過程中獲得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
【關鍵詞】繪本閱讀;社會與情感能力;課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9—0114—05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重認知,輕情感”的傾向導致了學生能力發展的失衡,“許多孩子表現出自我中心意識突出、任性等不良傾向,同時他們還不善于與同伴友好相處,不會處理同伴間的矛盾”[1],尤其在面對集體任務時,他們缺乏責任感、抗壓能力弱,在交往過程中經常出現消極行為。當今社會既要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要重視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培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倡導學生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有理有據、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2]。
《沒頭腦和不高興》是任溶溶先生創作的童話故事集,“沒頭腦”和“不高興”是兩個主人公的外號。“沒頭腦”不是不聰明,而是做事馬虎、丟三落四,缺乏責任感和自控力;“不高興”不是不會笑,而是固執任性,情緒調節能力差還不愿意與他人協作配合。兩人因為自己的缺點而鬧了不少笑話,在一次次教訓后,他們決心改正缺點。繪本《沒頭腦和不高興》是一、二年級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以“趣味性第一”為原則,讓低段學生對閱讀產生最原始的好奇和沖動,同時還是培養低段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優秀載體。本研究以該繪本開展閱讀教學實踐,設計導讀課、推進課、拓展課這三種不同課型,探索社會與情感能力培養的閱讀教學路徑。
一、整體設計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社會與情感能力定義為“人在實現目標、與他人合作和管理情緒過程中所涉及的能力”[3]。同時OECD建構了社會與情感能力的五大維度測評框架(如表1所示),分別為交往能力、協作能力、任務能力、情緒調節能力、開放能力。
基于上述理念,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創設故事情境、設計教學任務,培養低段學生的社會與情感能力。導讀課“聽讀猜想”初讀繪本、了解人物性格,感知社會與情感能力;推進課舉例聯想深入閱讀、聚焦人物性格,聯系社會與情感能力;拓展課利用口語與書面表達練習“移情延伸”、根據自身性格踐行,發展社會與情感能力。“表2”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活動和成果展現等四個方面設計繪本閱讀教學的課型。
二、課型分析
閱讀課堂教學是培養低段小學生認知能力和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借助原創性繪本,實施導讀課、推進課和拓展課這三種課型,有效激發低段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推動學生認知、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導讀課
導讀課旨在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引出主人公,調動低段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初步感知社會與情感能力。導讀課共設計了兩個學習任務,一是配對人物:體會口頭禪與人物性格特征之間的相關性;二是初識主角:分析人物語言、行為與其性格特征之間的相關性。
任務一:配對人物
1.完成關系對應“圖1”:將經典臺詞與其相應動畫人物連線配對。
2.師生問答:為什么看到這些話,你就能馬上猜出對應的人物呢?因為這些人物所說的話反映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
【設計意圖:以動畫人物的經典臺詞引出人物相應的性格特征,拉近師生之間、學生與繪本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性格特征之間的關系。】
任務二:初識主角
1.想“沒頭腦”說什么、做什么。出示語段:
“對不起,我書包給忘了。”他一邊脫帽子手套,一邊進屋子找書包。他找到書包,走了,我把門剛給關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門了。我開門一看,還是沒頭腦。“對不起,我帽子給忘了。”
引導學生發現“沒頭腦”常說的話是“對不起,我……給忘了”,體會人物語言、行為與其名稱之間的關系;再出示書中其他情境,學生根據“沒頭腦”的性格特征想一想他還會說什么、做什么,啟發學生感知人物性格特征。
2.想“不高興”說什么、做什么。出示語段:
與此同時,舞臺劇《武松打虎》馬上就要開演了。一位演員說道:“哎呀,你怎么還沒有化妝呀!”他卻說:“我不高興演老虎,我要演武松!”其他演員都催促他快換上衣服,他又說道“不高興!”
請同學們初步閱讀、自主發現“不高興”會在不同場合經常說什么、做什么,深化學生對人物性格特征的認識。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把握人物語言、行為與性格特征之間的關系,初步了解人物個性,感知社會與情感能力。】
《沒頭腦和不高興》以兩位主人公的成長歷程為主線,串起了一個個有趣又相互獨立的小故事。一至二年級正是小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借繪本人物經常說的話(語言)、經常做的事(行為)及其性格特征,引導低段小學生初步感知社會與情感能力。
(二)推進課
推進課聚焦人物性格特征、聯系社會與情感能力。推進課共設計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故事續編:學生在初步掌握人物性格特征后合理預測故事發展情節;二是句式練習:揭秘主人公的語言、行為、性格特征和社會與情感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任務驅動式設計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旨在培養低段小學生深度把握主人公語言、行為、性格特征以及社會與情感能力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同時發展其社會與情感能力。
任務一:故事續編
學生自主閱讀“球場風波”“超級設計”等多個片段,小組討論,大膽想象“沒頭腦”還會做哪些沒頭腦的事,“不高興”還會因為哪些事不高興。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續編,培養想象能力,深度把握主人公性格特征。】
任務二:句式練習
1.填表格:指導學生結合“沒頭腦”和“不高興”的語言、行為、后果以及相應的性格特征、社會與情感能力,先自主閱讀、填寫、記錄“表3”,然后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填寫結果。
2.造句子:引導學生參照閱讀記錄表,用“因為……所以……”造句子。
【設計意圖:教師出示社會與情感能力結構框架圖,引導學生填表格、造句子,既能幫助學生深刻感受人物的形象和個性,又能自然過渡到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相關內容,便于低段小學生理解和接受。】
教師根據繪本精心設計驅動型任務,引導學生填寫閱讀記錄表,借此理解人物語言、行為、性格特征和社會與情感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學生在閱讀繪本故事和記錄人物語言、行為的過程中適時總結其性格特征,再利用發揮想象、搭建框架等方式帶動情感投入,培養想象創造、合作溝通等多維能力,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建立認知和社會與情感能力培養的有機聯系,推動學生閱讀走向縱深。
(三)拓展課
拓展課引導學生在深度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礎上,開展口語與書面表達練習、深化情感體驗,踐行社會與情感能力。拓展課共設計兩個學習任務,一是口語交際:以“讓我們一起幫幫沒頭腦”或者“請你勸勸不高興”的形式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二是寫話練習:讓學生想想“我”是否有類似的行為,又該如何改正,以小練筆的形式練習寫話。借助反思性討論、紀實性寫話等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交往中學會調控情緒、合理表達,進而調適自我,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
任務一:口語交際
1.同學們深入閱讀繪本故事、完成閱讀任務“表4”,小組討論交流成果。
2.各小組派代表上臺,以“讓我們一起幫幫‘沒頭腦”和“請你勸勸‘不高興”的形式開展口語交際活動。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使學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流,在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進而提高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和交往能力。教師引導學生上臺交流展示,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展示活動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外向性和創造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從幫助別人的角度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培養其社會與情感能力。】
任務二:寫話練習
本任務引導低段小學生總結繪本故事,回想自身是否有類似主人公的行為,最終以寫話的形式實現讀寫結合、自我反思與改進結合,將繪本故事延伸到學生自身,“使學生既能走進書中感受人物的經歷,又能走出書外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4]。
1.談一談讀完繪本后的感受與啟發。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過類似“沒頭腦”和“不高興”的事。
3.完成半填空寫話“圖2”,分享、隨堂點評、課后修改完善。
【設計意圖:用半填空的形式練習寫話,低段學生可以按照提示語,將事情的場景、起因、經過、結果,自身心理變化、原因反思和改正辦法等依次描述出來,既有效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又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學會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培養和發展積極的社會與情感能力。】
拓展課,既是展現學生閱讀成果的時刻,又是引導學生將自我情感體驗轉化為理性思考,培養積極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好時機。在閱讀完繪本后,教師設計了“你是否也做過類似“沒頭腦”和“不高興”的事?”的表達任務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繪本故事練習口語與書面表達。學生在反思型任務情境中不僅有效地訓練了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并且將“道德情感航道導入健康、積極的層面上來”[5],以此來培養低段學生積極的社會與情感能力。
三、繪本閱讀教學設計的反思
(一)素養導向
基于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繪本教學是培養低段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要依據新課標要求實施多元化教學設計,在踐行核心素養要求的同時加強對低段小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培養。《沒頭腦和不高興》作為中國原創性繪本,其文字與圖畫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審美性,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中的故事與人物所蘊含的道理來培養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話能力、思辨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等多種能力素養。
(二)任務驅動
基于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繪本教學以多元任務驅動來設計閱讀課堂教學。從繪本《沒頭腦和不高興》中人物的語言、行為、性格特征出發,再延伸至學生自身,設計覆蓋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口語表達、寫話練習相融合的學習任務群。不同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繪本閱讀提供支架,循序而上,同時培養低段小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如成就動機、自我反思與控制、責任感等任務能力和共情、信任、合作等協作能力。
(三)對話式互動
基于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繪本教學強調對話式互動。生生間、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有效地參與到課堂環節中,促進思維及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交流可以使學生培養樂群、果敢和充滿活力的交往能力。尊重別人的意見,接納不同的看法,提高包容度等開放能力,同時“讓學生的閱讀思考得到有效展示,推動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發展,為將來的社會協作奠定能力基礎”[6]。在《沒頭腦和不高興》教學過程中,設置多種口語交際與書面表達、小組討論活動,既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繪本內容,還引導學生自我對話、反思,發展積極的社會與情感能力。
總之,在瞬息萬變的當代社會,僅靠知識層面的認知能力培養已不能滿足個體的長遠發展需要,學生還應具備樂觀、合作、自我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社會與情感能力。閱讀課堂教學中,只有將上述兩者結合才能真正促進低段小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迎接未來社會所面臨的種種挑戰。閱讀能力作為一種通用能力,對學生理解社會,認識世界具有重要意義。閱讀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閱讀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積極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由此,借助原創性繪本,創設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閱讀課堂,幫助學生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培養閱讀技能,鍛煉交往能力、協作能力、任務能力、開放能力以及情緒調節等綜合能力,獲得認知和情感上的全面發展,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
參考文獻
[1]李敏.繪本悅讀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J].教育科學論壇,2015(12):71-7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6.
[3]盧立濤,余雨芳,唐程.中小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內涵及培養路徑[J].福建教育,2022(45):17-20.
[4]田喬.小學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尋——以《沒頭腦和不高興》為例[J].華夏教師,2022(34):67-69.
[5]潘曉芳.如何在繪本教學中培養幼兒的社會情感[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04):12.
[6]石偉偉.基于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中學閱讀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09):26-28+49.
編輯:閻韻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