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愷
摘 要:經濟全球化使得當今的發展環境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因此黨的十九大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納入要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風險控制的重要性??梢娊L險導向性的內部控制體系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目前存在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構建可執行、全過程業務覆蓋的更適合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
關鍵詞:風險管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內部控制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是黨中央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是政府風險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促進權力運行的規范,加強對舞弊和腐敗預防作用。但是,我國內部控制建設整體起步較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水平較滯后。通過查閱文獻不難發現,目前關于內部控制建設方面的研究多針對于企業,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較少。而行政事業單位與企業相比,目標不同、具體風險也不同,因此針對于企業所開展的相關研究并不適用于行政事業單位。
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目前存在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構建可執行、全過程業務覆蓋的更適合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單位領導個人品質以及對內部控制認識程度對內部控制影響
行政事業單位主要依賴財政資金,生存壓力較小,不考核成本效益,沒有利潤的壓力。導致行政事業單位一把手的權力較大,其個人修養品質和道德水平直接影響整個單位的誠實、守信和有效。行政事業單位一把手對待內部控制的重視度直接決定單位內部控制是否能夠有效執行。領導越重視內部控制,其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越有效。
(二)缺乏獨立有效內部監督
行政事業單位在權力制衡方面較為薄弱,并且其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屬于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職能部門,與其他執行部門政治地位屬于同一級別,獨立性不強,無法有效行使監督權力。
(三)內部控制文化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員工都抱有不過問或不質疑領導的決策,更甚者只要是領導的要求就全部滿足,這些行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特權思想,難以形成有利于內部控制建設的單位文化。從根源分析,行政事業單位較難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有利于內控的單位文化是由于其“人治”模式。行政事業單位所占有的資源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資源,行使國家所賦予的職能但是實際中會存在受到私人利益的驅使,花公家的錢,辦自己的事的情況屢見不鮮。
(四)行政事業單位普遍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行政事業單位是由社會提供的公共資源,從事非營利性質的社會公共服務活動。因此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認為自己并不需考慮內、外部風險問題,忽視了行政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面臨的其他風險,導致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風險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
(五)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信息溝通方面突出的特點是信息不夠公開透明、信息溝通的渠道不暢通、信息反饋機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且存在安全隱患等。信息溝通的渠道分為縱向和橫向兩方面,縱向的溝通渠道是指領導層面的決策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單位每一位員工,同時包括下情上達,橫向的溝通渠道主要是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以及單位與外部之間的溝通。一方面,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縱向信息溝通渠道并不順暢,普通職工的意見缺少上達的渠道。另一方面,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也缺乏相應的規范程序。
(六)信悤化技術水平低且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水平普遍比較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大部門仍停留在單機運用水平,不利于信息在部門之間的順暢流動。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隱患,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較大,網絡防御性較差。這些問題都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與溝通進而影響內部控制體系。
(七)內部控制評價框架不健全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構建基本上都是按照法律法規,并未真正結合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工作。較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將內部控制構建工作外包,第三方事務所不了解單位內部情況,僅僅梳理單位內部全部的規整制度進行簡單機械不切合實際的分析,由此得出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實際工作相脫節,內部控制評價框架不夠健全。具體表現在:內部控制模式較為落后、內部控制評價指標不科學、內部控制評價標準不合理。
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的對策
(一)提升單位領導素質以及對待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提高內部控制意識
內部控制能否有效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待內部控制的態度。那么單位領導的個人道德品質以及認知程度決定了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執行的效果。因此,對于單位領導的選拔應當將道德品質作為提拔的重要標準,并切實加強后續培訓和教育,不斷提升其修養認知水平。
(二)建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單位文化
具有遵紀守法、克己奉公、積極向上、團結和諧、權責分明的行政事業單位文化將會極大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的效果。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能夠以身作則,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的監督,讓單位內部員工對領導人品能力信服、佩服,領導的個人魅力會影響單位內部員工建立正能量健康的價值觀,其次通過開展宣傳活動倡導和諧進取的單位文化,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構建大家共同認可的價值觀。
(三)加強風險管理意識,完善溝通機制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并非沒有風險,相反一樣需要面臨自然環境風險、道德風險、領導干部舞弊風險等,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完善風險評估體系。
(四)健全信息溝通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真實、及時、完整地披露單位社會服務的履職情況。信息“公開”和“透明”是預防腐敗的必要前提。進一步規范和精細信息公開的內容,使信息公開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橫向和縱向的信息溝通渠道,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實現信息共享和有效溝通。
(五)加強單位內部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內部控制執行效率,自動減少“人”的影響,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降低日常工作出錯的概率。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加強單位內部信息化建設,對預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管理和合同管理等關鍵環節采用全過程內部控制信息化全覆蓋監督。
(六)完善內部控制評價框架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科學制定評價指標,形成合理的評價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慶龍.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框架設計與有效運行北京[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繆艷娟.企業內控規范實施機制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會計研究[J]. 會計研究,2020,(11):34.
[3]劉永澤,張亮我國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的構建研究[J].會計研究,2012(1):10-19.
[4]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