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孫國珍 王倩怡 王潔 黃楊曦 于甜棲 劉沈馨雨 溫高芹



【摘要】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效果的維持有賴于良好的運動康復依從行為,有效及科學地評估其運動康復依從性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但目前國內外尚缺乏公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評價工具。目的 編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為快速便捷地評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提供科學、適宜的工具。方法 在前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最佳證據總結和質性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文獻回顧、結合課題組意見,形成初始條目池;根據小樣本預調查、德爾菲專家函詢形成臨床測試版量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江蘇省3所三級甲等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的穩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第一階段發放有效量表274份,結合項目反應理論和經典測量理論對量表的條目進行篩選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版量表;第二階段發放有效量表282份,對正式版量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形成最終版量表。結果 正式量表包括2個維度11個條目。各條目的難度合理,且均未出現逆反閾值,條目區分度、項目信息量及項目特征曲線均較優。量表總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5,其中“處方依從”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95,“監測依從”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910。總折半信度為0.724、重測信度為0.902。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2個因子能解釋總變異的70.231%,進一步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模型各參數較優,擬合較好。結論 本研究構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條目難度、區分度合理,項目信息量較好,同時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的評估工具。
【關鍵詞】 心力衰竭;運動康復;運動依從性;經典測量理論;項目反應理論;信度;效度
【中圖分類號】 R 541.62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81
Developmen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dherenc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est on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GAO Min1,SUN Guozhen1,2*,WANG Qianyi3,WANG Jie2,HUANG Yangxi2,YU Tianxi2,LIU Shenxinyu2,WEN Gaoqin1
1.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
2.Nursing Schoo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66,China
3.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Jiangyin 2144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UN Guozhen,Professor/Master supervisor;E-mail:gzsun100@126.com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maintenance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depends on good adherence to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valuate the adherence to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eff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ccepted tools to evaluate the adherence to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t home and abroad.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dherenc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tool for the rapid and convenient evaluation of adherence to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ummary of the best evidenc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the initial pool of entries was form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combining the opinions of the research group;the clinical test version of the scale was formed based on a small sample pre-survey and Delphi expert correspondence.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from three tertiary-level hospital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November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using a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In the first phase,274 valid scales were recovered,aiming to screen the items of the scale and conduct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by combining item response theory and classical test theory to form the official version of the scale; in the second phase,282 valid scales were recovered,aiming to perform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test 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official version of the scale to form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scale. Results The formal scale consisted of 11 items in 2 dimensions. The difficulty of each item was reasonable without no inverse threshold,and the item differentiation,item information content,and 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 were all superior. The total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of th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dherenc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as 0.905,of which the dimension of "prescription adherence" was 0.895,the dimension of "monitoring adherence" was 0.910. The total Spearman-Brown split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scale was 0.724,and the retest reliability was 0.902. 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wo factors could explain 70.231% of the total variation. The results of furth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del was better fitted with each parameter. Conclusion Th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dherenc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developed in the study is reasonable in terms of item difficulty,differentiation,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items is good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which can be used as an evaluation tool for adherence to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Heart failure;Exercise rehabilitation;Exercise adherence;Classical test theory;Item response theory;Reliability;Validity
心力衰竭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運動康復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2-3],國內外多個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已將運動康復列為IA類推薦[1,4-5]。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積極效果的維持有賴于良好的運動康復依從行為,有效及科學地評估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是提高康復效果的前提,具有重要實踐意義,但目前國內外尚缺乏公認的評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的方法或工具。相關研究中多數通過自我報告的運動日記和/或可穿戴智能設備(計步器、心率監測器、運動手環)獲取運動相關數據去計算運動處方某一方面(如時間、頻次)的達標率(以運動時長占總推薦時長百分比最為常見),以此代表運動康復依從性水平[6-12]。采用這種測量方法得到的指標單一,不能全面反映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水平。由本課題組前期進行的一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最佳證據總結可知,運動康復處方中除了包括強度、時間、頻率等,還應包括監測、評估等項目[13],而這些都是上述研究中的測量方法中所未涉及的。且現有研究間所用的測量指標不僅單一且計算公式也不盡相同,會使得研究間的結果可信度及可比性受限,影響研究結論的推廣與應用。因此,亟須開發一個優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評估工具,在全面測量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水平的同時,也便于不同研究間的結果比較。本研究綜合運用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IRT)和經典測量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CCT)編制適合我國國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的評估提供科學、適宜工具。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測試版量表的形成
1.1.1 成立量表編制課題組:本課題研究小組由心臟科臨床醫學專家1名、心臟運動康復專家1名、心臟科護理專家1名、心臟科專科護士2名和護理研究生3名組成。課題組成員對研究過程進行嚴格質量控制,保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1.1.2 條目池的形成:依據課題組前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最佳證據總結[13]和質性訪談結果[14],查閱相關文獻、借鑒其他領域依從性相關量表、結合課題組的意見,并考慮我國醫療文化背景和國情,擬定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初始條目池,共12個題項。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從不、偶爾、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賦值1~5分),均為正向計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運動康復依從性越高。
1.1.3 小樣本預調查:采用便利抽樣的方式,選取江蘇省某三級甲等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的30例不同文化程度的穩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對量表進行預填寫,并讓患者就每一個條目的填寫難易、是否引起歧義、是否易于理解提出建議和意見,收集與整理患者的反饋意見,課題組會議討論,對相應條目進行修改或調整。
1.1.4 德爾菲專家函詢:一般建議德爾菲法專家函詢的人數應為15~50名[15]。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樣法,于2020年9—10月選擇從事心力衰竭醫療、護理、運動康復或量表研制的專家共17名參加函詢。專家納入標準:(1)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2)副高級及以上職稱;(3)從事心力衰竭臨床醫療、護理、運動康復或量表研制方面工作10年及以上;(4)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
研究者在函詢前先與專家取得聯系,說明研究目的并取得同意,專家之間保持完全匿名,避免不同的專家之間相互影響。具體函詢方式包括電子郵件、微信發送電子版和現場發放紙質版函詢問卷。在回收第一輪專家咨詢表后,整理、匯總、分析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篩選和修改,形成第二輪專家咨詢表,間隔兩周再發放。本研究經兩輪函詢后專家意見趨于一致,形成14個條目的臨床測試版量表。
1.2 正式量表的形成與評價
此部分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采用臨床測試版的量表進行調查,同時利用IRT和CTT對量表的條目進行定量分析和篩選,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確定量表的結構,形成正式版量表;第二階段是對上述形成的正式版量表進行評價,包括信度和效度兩個方面。
1.2.1 對象與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江蘇省3所三級甲等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的穩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1]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紐約心功能分級Ⅰ~Ⅲ級,慢性心力衰竭癥狀及體征穩定1個月以上。(2)年齡≥18周歲;(3)具備正常的讀寫能力且意識清楚,能獨立或在研究者指導下完成調查;(4)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及其他嚴重軀體疾病。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編號:2021-SR-142)。
第一階段:探索性因子分析要求樣本量至少為100例[16],至少是變量數的3~5倍。基于IRT的研究尚無統一樣本量標準,一般而言,選用模型越復雜,所需樣本量越大。據報道,若IRT中模型參數≥2,則至少需要250例樣本,且等級反應模型(Graded Response Model,GRM)的使用上也要求樣本量至少為250[17]。由于本研究選用的是模型參數為2的GRM,再考慮15%的無效問卷,綜合考慮人力、物力因素后確定樣本量為300例。于2020年11—12月在江蘇省3家三級甲等醫院進行調查,共發放量表300份,回收有效樣本274例,滿足研究所需最低樣本量要求。
第二階段:驗證性因子分析要求樣本量在200以上[18],至少是變量數的5~10倍,第一階段形成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包括11個條目,再考慮15%的無效問卷,綜合考慮人力物力因素后確定樣本量為300。于2021年1—2月在江蘇省3家三級甲等醫院進行調查,共發放量表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2份,滿足研究所需最低樣本量要求。另外,從中隨機選取30例患者參與重測信度的測量。
1.2.2 評價指標
1.2.2.1 量表條目篩選指標:本研究結合IRT和CTT指導條目篩選。包括IRT中的單維性檢驗、難度與區分度分析、項目信息量和項目特征曲線,CTT中的臨界比率值(CR值)法、同質性檢驗法、Cronbach's α系數法等。
1.2.2.2 量表信效度評價指標:采用Cronbach's α系數、折半信度、組合信度評定量表信度,量表穩定性采用重測信度。一份信度較好的量表應滿足Cronbach's α系數>0.800,折半信度>0.700,重測信度>0.700[19]。效度檢驗包括內容效度、結構效度:采用量表內容效度指數(S-CVI)和條目內容效度指數(I-CVI)評價量表內容效度,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進一步驗證量表結構效度。
1.2.3 質量控制:問卷發放前,研究者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并確認調查者掌握調查技巧,調查前首先向患者解釋調查的目的和方法,獲得知情同意。量表需由患者獨立填寫,對于低文化水平、年老眼花或上肢功能障礙等填寫不便的患者,由調查員逐項念讀條目但不加任何解釋,然后由患者親自選擇,調查員代為填寫。所有問卷當場完成并進行核實,而后剔除無效問卷。
1.2.4 統計學方法:數據錄入使用Excel 2019軟件,統計分析使用SPSS 26.0、AMOS 20.0、MULTILOG 7.03軟件。IRT使用要求數據滿足單維性。參考相關研究,若通過主成分分析結果中第一特征根與第二特征根的比值>3.00,則數據滿足單維性假設[20]。采用GRM[21-22],選擇邊際極大似然估計法,計算量表各條目的a參數、b參數,同時繪制項目特征曲線(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ICC)和計算項目信息量。參數a為區分度參數,代表的是條目區分不同測量對象能力水平的鑒別力,a值越大區分能力越強,不同的研究對于a的取值有些許差異,本研究在閱讀相關領域文獻和查閱工具書的基礎上,將區分度參數a設定為0.3~3.0,過低的區分度無法提供足夠的信息量,過高的區分度則會使得精度受限[23]。參數b為難度參數,b值越大代表條目的難度越大,本研究將難度參數b設定為-3~3[24-25],超出此范圍的條目需刪除或修改,條目各等級的難度值應呈單調遞增趨勢。項目信息函數反映條目(針對不同能力水平被試者)所能提供信息量的多少,信息量越大,測量標準誤差越小,本研究設定最大信息函數峰值(Imax)應≥0.200[26]。一般認為量表總信息量應≥16,最好>25,具體到量表的單個條目信息量,除了計算每一條目的Imax,還應考慮其平均信息量[25,27]。單個條目平均信息量的計算方法為θ參數在-2,-1,0,1,2對應5個點的信息函數平均值[28]。
2 結果
2.1 德爾菲專家函詢結果
本研究第1輪發放17份問卷,回收15份問卷,提出建議的專家有11名,建議提出率為73.3%;第2輪發放15份問卷,回收15份問卷,提出建議的專家有3名,建議提出率為20.0%。15名專家來自重慶市、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專業領域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療與康復、心血管疾病護理、康復護理、慢性病護理等;專家年齡為40~58歲;工作年限為14~40年;正高級職稱7名,副高級職稱8名;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7名,本科生3名。專家權威系數(Cr)為0.947。第1輪、第2輪專家意見的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148和0.423,χ2值分別為24.419和67.480,P均<0.05,表明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較為一致。
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初稿共12個條目。根據專家咨詢結果的打分情況進行計算,條目的均數都>4,變異系數都<0.2,故根據以上指標來看,無條目需要刪除。根據專家意見對量表條目進行調整:專家認為條目8“我在運動鍛煉的過程中能按照醫務人員的指導進行監測(如數脈搏、注意自感疲勞程度、使用可穿戴設備或記運動日志等)”拆分為兩個條目更為清晰,結合課題組意見,將其拆分為條目8“我每次運動鍛煉的過程中能按照醫務人員的指導進行監測”和條目9“我在運動鍛煉的過程中使用可穿戴設備或運動之后及時記錄運動日志”;此外,專家補充兩個條目:條目14“我能將每次運動的監測數據進行記錄、整理”和條目15“我能夠定期向醫務人員反饋鍛煉數據及自身感受”;其他意見均涉及條目表述,課題組對應進行了微調。至此,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共15個條目。
第二輪專家函詢時,根據專家咨詢結果的打分情況進行計算,條目的均數都>4,變異系數都<0.2,故根據以上指標來看,無條目需要刪除。根據專家意見對量表條目進行調整:專家認為條目9和條目14表達意思相近,均反映了患者在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對運動數據的記錄問題,建議保留一條即可,經課題組討論后刪除了條目9,保留了條目14。第二輪函詢結束后,專家們意見基本趨于一致。至此,形成14個條目的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
2.2 正式量表形成與評價研究對象
第一階段274例研究對象中,男172例(62.8%)、女102例(37.2%),平均年齡(60.1±13.9)歲。第二階段282例研究對象中,男174例(61.7%)、女108例(38.3%),平均年齡(60.1±14.8)歲,見表1。
2.3 基于IRT的條目篩選
2.3.1 單維性檢驗:對量表的數據進行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KMO值為0.914,Bartlett's檢驗(χ2=2 634.589,P<0.001)表明數據結構良好,可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第一特征根為7.049,第二特征根為2.219,兩者的比值為3.18>3.00,提示量表適合做IRT分析。
2.3.2 項目參數分析
2.3.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難度與區分度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14個條目的區分度及難度參數值均達標。各條目的區分度參數a為1.20~2.60,難度參數b為-2.84~2.35,且每個條目的難度參數b1~b4呈單調遞增趨勢,未出現逆反閾值,見表2。
2.3.2.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項目信息量和ICC:研究結果顯示,量表14個條目的Imax均>0.200,各條目平均項目信息量見表2。測驗信息函數越大,被試水平估計標準誤越小,測量精度越高,量表總Imax為17.513(>16.000),即量表總體信息量較為理想。圖1為各條目的ICC矩陣圖,在理想情況下,ICC的第1、5兩條曲線應該單調變化,第2、3、4三條曲線呈正態分布,可看出量表各條目的ICC分布比較理想。ICC分布越趨向于理想狀態,其所對應的項目信息量就越大。
2.4 基于CTT的條目篩選
采用臨界比值法檢驗量表各條目區分度,結果顯示量表各條目CR值為11.251~18.865,各條目高低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采用條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進行同質性檢驗,結果顯示條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616~0.762(>0.400);采用Cronbach's α系數進行內部一致性檢驗,結果顯示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24,刪除任一條目后Cronbach's α系數減小(表2)。
2.5 基于IRT和CTT的最終條目篩選結果
結合上述兩種理論的分析結果,決定保留所有條目。至此,形成14個條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表2)。
2.6 正式量表的形成
對上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提取特征根值>1的因子。如果條目在其所屬公因子的載荷<0.40,或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公因子上載荷相近,差值<0.10,建議刪除。第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KMO=0.914,Barlett球形檢驗χ2=2 634.589、P<0.001,因子分析結果提示條目6、7、10不滿足標準予以刪除(表3)。剩下11個條目進行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KMO=0.896,Barlett球形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 967.530,P<0.001),因子分析結果提示11個條目均滿足標準,無條目刪除,共提取2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0.231%(表3),經課題組討論,確定量表是二因子結構,將2個公因子分別命名為“處方依從”“監測依從”。最終形成包含2個公因子、11個條目的正式量表,各條目因子載荷見表3。
2.7 正式量表的評價
2.7.1 效度分析
2.7.1.1 內容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正式版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I-CVI為0.870~1.000,S-CVI為0.927。當I-CVI≥0.780且S-CVI≥0.900時,即可認為研究工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29]。由此可見,量表的I-CVI與S-CVI均達到理想狀態,即量表的內容效度較好,內容分配科學、合理。
2.7.1.2 結構效度:在上一階段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進一步驗證量表的結構效度,結果表明量表的2因子模型擬合理想,具體的模型擬合指標結果見表4。
2.7.1.3 聚斂效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最終版共11個條目,將條目序號重新進行劃分,“處方依從”維度為條目1~5,“監測依從”維度為條目6~11,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從不、偶爾、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賦值1~5分),均為正向計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運動康復依從性越高。最終版量表維度及其包含條目內容和聚斂效度分析結果見表5。結果顯示各條目的標準化因子負荷λ均>0.5,各維度的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均>0.360。
2.7.1.4 區分效度:量表的兩個維度“處方依從”與“監測依從”的AVE平方根值分別為0.800和0.797,都大于兩個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值0.468。
2.7.2 信度分析:量表總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5,其中“處方依從”維度為0.895,“監測依從”維度為0.910;總的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系數值為0.724,其中“處方依從”維度為0.845,“監測依從”維度為0.913;總的重測信度為0.902,其中“處方依從”維度為0.908,“監測依從”維度為0.809;“處方依從”維度與“監測依從”維度的組合信度值分別為0.909和0.912,均>0.700。
3 討論
3.1 量表的條目形成及篩選
在量表條目形成階段,本研究采用文獻回顧、質性訪談、課題組討論、德爾菲專家函詢及預調查等方法,確保了量表條目的科學性。條目篩選是量表編制及簡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選擇好的篩選方法、恰當的評價指標,篩選出有質量、有代表性的條目,是保證量表具有較好信效度的重要過程。CTT注重的是量表的整體性,由于其采用的計算公式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實施,目前仍是量表研制和評價的主要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如測量誤差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同時忽視了量表條目難度的估計。與CTT相比,IRT注重的是量表的微觀評價,具有項目參數不變性,其不依賴被試樣本,即每一條目的測量學特質,包括了估計條目的難度、區分度及項目信息量等,能提供更為細致和詳細的信息,能用最精簡的條目反映最大的信息量且更為穩定,減輕被試負擔,增強量表臨床適用性。本研究綜合使用CTT和IRT的各種指標對量表條目進行篩選、評價,用相對較少的條目反映足夠的信息量,力求每一個被篩選出的條目都具有靈敏度高、代表性好、獨立性強的特點,從宏微觀和主客觀等多角度評價量表的條目,使量表條目篩選過程更加科學、嚴謹。
3.2 量表區分度、難度、項目信息量及項目特征曲線
研究結果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各條目均具有較高的區分度,表明在使用該量表評估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康復依從性時,能夠對不同能力的患者進行有效的區分和鑒別。量表各條目的難度系數均分布合理,表明量表難度恰當;量表中各條目的4個難度系數均呈單調遞增趨勢,且均無逆反閾值,表明量表評分等級設置合理。本量表中“處方依從”維度的條目相對于“監測依從”維度條目提供的項目信息量較少。分析其原因,在實際調查中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普遍較差,研究對象在回答該維度下的條目時集中在前兩個選項,使得條目得分變異不大,提供的信息量較小。量表各條目的Imax幾乎均在設定范圍之內,且Imax多出現在-1~1區間,提示中等能力的被試對量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符合一般規律。總體看來,絕大部分條目的平均信息量及量表整體的項目信息量良好。本研究中,大多數條目的ICC曲線符合理想形狀,即“兩邊單調、中間正態”的特征,并且各條目曲線1的斜率普遍較大,表明條目區分能力較好,與IRT參數分析的結果相符。
3.3 量表的效度與信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其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即實際測定結果與預想結果的符合程度[30],對量表而言,效度是首要條件。本研究顯示量表的I-CVI及S-CVI均較好,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由于具有樣本依賴性,其所得的結構模型仍需在其他獨立樣本中驗證。本研究的橫斷面樣本來自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樣本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階段的樣本數據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二因子結構模型的擬合指標結果理想,即量表有較優的結構效度。此外,量表的聚斂效度和區分效度均較好。信度是指使用某一測量工具所測得結果的一致程度或準確程度。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半信度、間隔兩周后的重測信度、組合信度均較好,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
綜上,本研究綜合應用CTT和IRT,編制出了具有較好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及項目信息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為量化評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奠定了基礎,同時為以后相關量表的開發也提供了一定借鑒。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量表調查階段的3家醫院均來源于江蘇省且都為三級甲等醫院,有區域及醫院級別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本研究的樣本量雖達到了測量學的一般要求,但使用IRT的GRM模型進行評價時樣本量最好達到500才能進行更為精準的參數估計,未來或可進一步擴大調查規模以完善量表并檢驗其實用價值。
作者貢獻:高敏提出研究選題,負責研究數據的收集、整理及核對,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及撰寫與修訂論文;王倩怡、王潔、黃楊曦負責發放及回收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錄入;于甜棲、劉沈馨雨、溫高芹負責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孫國珍負責研究設計中的指導、資料收集過程中的督導、論文初稿的修訂、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為研究課題提供資金支持。所有作者確認了論文的最終稿。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楊杰孚,張健,韓雅玲,等.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10):760-789.
TAYLOR R S,LONG L,MORDI I R,et al. Exercise-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heart failure: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J]. JACC Heart Fail,2019,7(8):691-705.
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 慢性心力衰竭心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內科雜志,2020,59(12):942-952. DOI:10.3760/cma.j.cn112138-20200309-00210.
EZEKOWITZ J A,O'MEARA E,MCDONALD M A,et al. 2017 Comprehensive Update of the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J]. Can J Cardiol,2017,33(11):1342-1433.
Heart Failure Guidelines Working Group,ATHERTON J J,SINDONE A,et al. National Heart Foundation of Australia and Cardiac Society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Detection,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ustralia 2018[J]. Heart Lung Circ,2018,27(10):1123-1208.
于玲,張喜文,張清,等. 智能手環對心力衰竭患者康復運動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研究[J]. 中國數字醫學,2019,14(12):33-35.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9.12.011.
BLUMENTHAL J A,BABYAK M A,CHRISTOPHER O C,? ? ?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the HF-ACTION randomized trial[J]. JAMA,2012,308(5):465-474.
DUNCAN K,POZEHL B,NORMAN J F,et al. A self-directed adherenc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ompleting 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J]. Appl Nurs Res,2011,24(4):207-214.
GARY R A,CRESS M E,HIGGINS M K,et al. A 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program improves physical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pilot study[J]. J Cardiovasc Nurs,2012,27(5):418-430.
POZEHL B J,MCGUIRE R,DUNCAN K,et al. Effects of the HEART Camp Trial on adherence to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 J Card Fail,2018,24(10):654-660.
NIELSEN J,DUNCAN K,POZEHL B. Patient-selected strategies for post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dherence in heart failure[J].Rehabil Nurs,2019,44(3):181-185.
姜紅梅,劉傳浩,賈曦,等. 心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36(10):1021-1024.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4.10.016.
高敏,孫國珍,邢雙雙,等. 慢性穩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最佳證據總結[J]. 護理學雜志,2020,35(4):10-15.
高敏,孫國珍,王倩怡,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行為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J]. 護理學雜志,2021,36(20):88-92.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88.
伍琳,孫艷杰. 德爾菲法簡介及在護理學中的應用現狀[J]. 護理研究,2015,29(29):3599-3601.
孫曉軍,周宗奎.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在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J]. 心理科學,2005,28(6):1440-1442,1448.
FAYERS P. Item response theory for psychologists[J]. Qual Life Res,2004,13(3):715-716.
吳明隆. 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吳明隆. SPSS統計應用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LINDEN W J V D,HAMBLETON R K. Handbook of modern item response theory[J]. J Am Stat Assoc,1997,92(439):245-256.
DODD B G,AYALA R D,KOCH W R.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with polytomous items[J]. Appl Psychol Meas,1995,19(1):5-22.
熊春明. 等級反應模型中的參數估計研究[J]. 計算機與現代化,2007,147(11):21-23.
杜文久,周娟,李洪波. 二參數邏輯斯蒂模型項目參數的估計精度[J]. 心理學報,2013,58(10):1179-1186.
虞曉含. 基于項目反應理論的中醫體質量表條目特征研究[D]. 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6.
DU TOIT M. IRT from SSI:BILOG-MG,MULTILOG,Parscale,TESTFACT[M]. USA: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2003.
臧運洪,趙守盈,陳維,等. 用項目反應理論修訂父母同伴依戀量表[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30(2):22-27.
王偉梁,周郁秋. 項目反應理論在健康相關量表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 中國衛生統計,2018,35(4):633-636.
申子宜,冉昱,何偉林,等. 基于項目反應理論修訂中文版VoiSS量表[J]. 中國衛生統計,2018,35(6):831-833.
胡雁. 護理研究[M]. 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金瑜. 心理測量[M]. 2版.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本文編輯:張亞麗)
*通信作者:孫國珍,教授/碩士生導師;E-mail:gzsun100@126.com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2074124)
引用本文:高敏,孫國珍,王倩怡,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依從性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 中國全科醫學,2024,27(25):3150-3158.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81. [www.chinagp.net]
GAO M,SUN G Z,WANG Q Y,et al. Developmen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dherenc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est on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4,27(25):3150-3158.
?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