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爭鳴
主持團隊:安徽省阜陽市申克才名師團隊
主持人:申克才
成員:聞慶飛 江云利 耿嫚嫚 賈亞琳
祁 慧 張迪迪
特邀嘉賓:張開華
研討話題:體育網絡教研質量提升策略
研討平臺:云端課堂:《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話題
研討教室(參加碼:qbm35z)
體育網絡教研能突破地域、時間限制,節省人力物力,提升交流廣度。筆者通過實踐參與,從三個維度談談體育網絡教研質量的提升策略,開拓創新,構建體育網絡教研支持系統。
一、創設網絡教研活動資源庫
教研活動后,及時收集活動中的討論記錄、文件資料和音視頻資料,并整合成文檔或視頻,建立對應主題活動的資源庫,可以作為教師教學和研究的第一手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研提供幫助,實現網絡教研活動資源庫的再利用。
如,在為期兩年半的富陽區“十四五”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中先后組織了多次教研活動,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根據教研活動安排,設置了優秀教案集、專家講座、評課材料、過程性照片與視頻,以及階段性總結等多個共享文件包;對每次教研活動的材料資源進行篩選與整理,并將一些非數字化內容轉化為電子格式,通過掃描錄入、文本識別、數據格式化及存儲管理等上傳到共享文件包;根據培訓進程安排的各階段教研活動定期更新內容,淘汰不適用資源,形成二次文檔;教師可以根據需求將獲取或借鑒到的資源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踐反思,提供反饋和意見,進一步研討,然后將更優化的做法形成電子資料后上傳至對應的共享文件包,更新過時的資料,進一步提高資源質量并豐富資源庫,確保網絡資源庫資源內容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教研資源,進而有效提升體育教研活動質量。
二、創立優秀學員獎勵機制
一個優秀的獎勵機制能夠激發學員潛在的學習內驅力,助推教師積極參與學習和提升自我。因此,對常年參加和積極發言的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度和評估反饋進行積分,定期對積極參與探討互動的教師給予獎勵。
如,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九小學進行的線上送教活動,優秀教師定期為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遠程教學,在線實時互動課堂,并以線上教研活動形式開展研討學習。設定清晰的獎勵標準,讓學員明了被視為獎勵的表現和行為,如,舉手發言、在線文字互動、提出有見地的問題、分享有價值的信息、持續參與度等;統一決定獎勵的類型為證書發放、書籍贈予、學習資源訪問權限授予或限名額外出學習等,可視化的獎勵更能促進學員的參與積極性;對積極參與網絡教研活動的執教教師或研討教師分年齡段對其參與度和互動情況累計積分,根據不同年齡段制訂不同的標準,如,年輕教師的參與度注重教學設計和創新方面;經驗豐富的教師則更注重實效和課堂管理,分年齡段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師的需求和問題,并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另外,還可通過同行評議和學生反饋全面評估教師表現。一次一統計,一月一表揚,一學期一次書籍獎勵或開放資源訪問權限,一學年展示評比結果評出“優秀學員”獎項并給予外出學習機會;一周期(一學年)活動結束后,對優秀學員獎勵機制的實施效果進行總結,收集教師對獎勵機制的反饋信息,適當調整優化機制,并在網絡平臺上分享經驗,為更多的學習者提供借鑒。
三、創建良好的網絡教研社群
良好的網絡教研社群可以讓教師獲得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及研究成果,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還可以讓教師在網絡教研社群內尋求幫助、解決困難,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創新。
如,本校的體育研討活動,采用的是與周邊學校遠程研訓模式,兩校師生錯班上課、研討,氛圍良好,效果凸顯,逐漸吸引校內校外其他學科教師與體育教師共同組成跨學科主題學習。通過選擇合適的平臺,確定社群;邀請其他學校優秀學者加入逐漸形成網絡教研社群;接著定期在群內發起話題討論,積極互動,并隨時分享有關教育問題及資源;定期對成員信息進行反饋,鼓勵學員持續學習與發展;優秀教師積極帶動其他教師共同進步,形成了良好的網絡教研社群。
——黃桂芳(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銀湖街道新義小學,311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