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章婧

聽民意、聚民智、惠民生,人大代表聯絡站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臺載體,如何讓“小站點”真正承接起“大民意”,推動形成群眾常來、代表常在、實事常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常態?安吉縣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給出了答案。
與你同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要整合大余村范圍內生產、生活、辦公等閑置資產資源,實行統一規劃。”“數字游民公社成立后,數字人才培訓基地、數創綜合服務中心、研學中心和余村合伙人共創空間等配套設施需要同步推進,充分保障鄉村創業空間。”……
暮色四起、落霞云歸,安吉縣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里格外熱鬧。全國人大代表汪玉成和大余村范圍內各鄉鎮人大代表、余村全球合伙人、鎮村干部圍坐在一起,針對青來集建設該如何有效破解鄉村配套設施不完善、資源要素匹配不平衡、內生動力不足、產業單一等問題展開探討與交流。
“我們每周確定一個主題,從百姓關切的民生實事到政府聚焦的大余村建設,每次‘大余村夜話都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汪玉成說。
由廢棄水泥廠改建的全國首個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建筑“余村印象”落成,數字游民公社等多個余村合伙人項目簽約落地,迷笛青年、余村鄉村國際音樂節等高質量鄉村文化活動輪番上演……人大代表們的意見建議被逐一轉化為實際行動,讓余村發展日日常新,充滿生機。
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謀劃著關系大余村發展的頭等大事,也關心著百姓身邊的關鍵小事。去年,天荒坪鎮人大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創新打造“‘余你同行 共商‘坪事”工作品牌,為代表和群眾議事情、提意見、話家常豐富載體渠道,讓代表作用發揮嵌入到基層治理體系中。“人大代表的工作方式從原來的群眾來訪、集中交辦轉變為走訪一處、帶動一片,通過直接到群眾家中坐下來談心,協商解決問題,進一步拉近代表與群眾的距離。”天荒坪鎮人大主席徐基財說。
青山上、綠水間,人大代表一直在身邊。踐行民主、廣納民智,匯成團結奮斗的強大正能量,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這里生動實踐著。
一站多用,“1+1”迸發“合能量”
“開放、包容、融合、集成”,是貫穿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運行全過程的重要理念。
在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迭代升級過程中,法檢“兩院”在站內設立了固定聯系點,定期開展活動,常態化推動核心業務下沉至基層單元。前不久,安吉縣人民檢察院輕罪治理檢察工作座談會在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召開。會上,部分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結合自身實際,暢談感受,并圍繞如何推動輕罪治理檢察工作建言獻策。隔天,安吉法院在余村共享法庭審判了一起涉農村土地流轉、發包的合同糾紛案并進行普法宣傳,人大代表和附近村民紛紛趕至聯絡站通過大屏直播觀摩了該案審理。
“作為基層人大代表,通過‘兩院業務下沉座談、聽證會等形式了解相關工作,及時提出意見建議,也是一種不斷增強代表履職、依法監督和公眾參與的工作合力體現。”天荒坪鎮人大代表李波說。
代表聯絡站就是一條民情通道,實現代表“面對面”“零距離”聯系服務群眾的同時,也推動了“一府一委兩院”核心業務下沉基層單元落地見效。去年3月,“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入駐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不久便收到當地群眾反映:安吉白茶母樹“白茶祖”生長空間不足、長勢衰退,亟須加強保護。“白茶祖”是一叢樹齡數百年以上的再生型野生古茶樹,是安吉白茶唯一母株和天然種質資源,具有重要價值。
接到線索后,安吉縣人民檢察院經研判認為具有十分重大的公益訴訟意義,隨即成立了由檢察長任組長的辦案團隊。通過現場勘驗、走訪周邊村民及調取相關資料,了解到“白茶祖”在保護過程中存在未設立古樹標識、保護牌,樹前石牌信息與實際不符,古樹生長態勢衰退等問題。隨后,縣人民檢察院通過召開專家論證會、行政機關磋商會以及人大代表座談會、聽證會等形式,充分采納志愿者和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并發出檢察建議,將“白茶祖”母樹保護工作與安吉白茶品牌建設、茶文化鄉村旅游發展深度融合。
自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運行以來,安吉縣人大堅持“資源共用、平臺共享、活動共融、上下共通”,深度融合人大代表聯絡站與基層立法聯系點、“監察聯系點”、“共享法庭”、檢察監委審計協同貫通監督陣地等功能,實現“1+1>2”的倍增效應。
門庭若市,“小窗口”成就“大舞臺”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式發文,確定安吉縣人大常委會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消息傳來,大余村代表聯絡站立馬“熱鬧”起來。
新的榮譽和責任,讓代表參與立法工作的積極性倍增。“建議建立市級重大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建議將‘以竹代塑上升為地方性法規,更好發揮竹子在代替塑料產品方面的突出優勢和作用。”……微聲細語重千鈞,“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落戶安吉,讓基層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車”,為群眾有序參與國家立法提供了現實有效的途徑。
小小“聯系點”映照著民主大氣象,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這里迸發出勃勃生機。2023年以來,安吉縣人大常委會以可見可觸可感的方式,將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平臺,講述新時代人大故事的宣傳平臺,暢通基層民主民意表達的交流平臺,以人大視角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如何打造中國式基層民主示范窗口?大余村給出的答案是:圍繞“五大功能”,貫通“五大民主”,形成一套切實可行、常態長效的工作體系,實現“代表常在、群眾常來、實事常辦”。圍繞民意收集反饋回應、溝通協商決策、監督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四個維度,建立一套既權威、公正,又具有實操性的制度體系。同時,將聯絡站長效管理細化為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常態化運行、特色化培育四大方面,實行量化賦分,打造閉環管理的評價體系,引領全縣人大代表聯絡站提檔升級。
見微知著,人大代表聯絡站的背后,是關乎制度自信的大文章。大余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從一個普通的鄉鎮代表聯絡站,慢慢成長,走到聚光燈下,這個“小窗口”成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大舞臺”,安吉縣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高地和中國式基層民主示范窗口的道路也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