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2023年,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立足職能,第一時間制定“6+6”行動方案,組織轄區內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助力三個“一號工程”主題活動,發布《雙周快報》18期,形成“四張清單”853項,以實際行動凝聚起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下沉式”監督精準助企破難
“企業環保、用能、安全等方面的檢查大多依托第三方機構,建議政府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p>
“政府服務要有溫度,監督過程要有風度,對中介機構的監管要有力度。”
……
2023年3月下旬,在海寧市硤石街道鵑湖代表聯絡站里,一場以助力三個“一號工程”為主題的民情懇談會正在進行?,F場,來自企業的6名人大代表與5名企業負責人提出意見建議28條。海寧市政府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認真傾聽,并就會上提出的意見建議作出回應。
根據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統一部署,全市12個鎮(街道)人大全面聯動,一周內,分別組織召開民情懇談會,代表和選民聚焦數字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優化、企業市場拓展等與政府部門開展面對面懇談。據統計,共有53人次代表參加,收集意見建議85條,現場答復50條,交辦35條。
會后,民情懇談會上收集的意見建議,經梳理匯總后,形成兩期專報送市委市政府,作研究參考。其中,關于加強第三方中介機構管理的有關建議被列入2023年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監督議題,結合重點代表建議督辦,同步開展專題調研,助推政府完善《海寧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施方案》、出臺《海寧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目錄(2023版)》等。
為跟蹤監督民情懇談會意見建議辦理落實情況,2023年10月下旬,助推三個“一號工程”實施專題詢問會“開”進了長安鎮代表聯絡站。會上,11位詢問者和9位應詢者聚焦三個“一號工程”實施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在兩個多小時的“一問一答”中,進一步濃厚了人大加強監督、政府緊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沉浸式”調研助推創新深化
2023年以來,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深入開展入企走訪活動,聽取企業對經營發展的意見建議,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
“傳統產業數字化提升”被列入2023年海寧市人大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2023年5月至8月,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了面向行業協會、服務商代表、跨境電商企業等不同群體的座談會6場,實地走訪企業17家,收集了加強企業高管數字經濟培訓、強化本土服務商引育等意見建議118條。
此外,調研組還精心設計了面向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調查問卷,赴合肥、南京等數字經濟發展先進地區學習考察,充分借力浙大國際校區等高校專家智庫,開展以數字經濟為主題的“親清下午茶·政企話發展”活動。
歷時5個月,形成了《海寧傳統產業發展數字經濟的調研與思考》調研報告,深入分析了傳統產業發展數字經濟的成效與做法,提出了4方面14條問題,系統梳理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精準指出了6方面20條對策與建議,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助力傳統產業轉型破難,助推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創新提質。
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各專工委同步開展“大綜合一體化”、職業教育發展、農民增收共富等課題調研;組織開展人大代表助力三個“一號工程”微調研,形成18篇微調研報告,以調研成果賦能三個“一號工程”落地落實。
“協同式”檢查護航民營經濟發展
民營企業為海寧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2023年,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按照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貫徹執行情況檢查的要求,充分發揮執法檢查的作用,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建立“問需于企、問策于企、問效于企”的“三問”機制,對轄區內52家民營企業進行“嵌入式”走訪調研,將執法檢查“神經末梢”延伸至企業內部。
結合年度市人大常委會和“一府一委兩院”職能工作、核心業務下沉基層單元活動安排,在全市12個鎮(街道)代表聯絡站開展“1+12+N”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接待、專題視察等方式進站“把脈問診”,收到意見建議269條。
依托數字化平臺,多途徑、多層次、多視角查找“兩條例”貫徹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海寧人大“民情快解釘”收到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意見建議126條,依托浙政釘助力三個“一號工程”代表群征詢意見、尋計問策,收集問題建議26條,力求真正把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找出來。
形成高質量執法檢查報告,提交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會后,綜合梳理形成“審議意見+問題清單”,交海寧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研究處理,并持續跟蹤監督意見整改落實情況,有力推動了營商環境提“優”、經濟發展活力增“強”。
2023年,海寧市新增市場主體25508戶,總量同比增長9.9%;2023年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9%,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呈現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