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樓架空層是否可以停放電動自行車?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鄭翔介紹,根據法律規定,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筑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并沒有禁止在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而且從實踐來看,架空層的設計目的之一就是為方便停車服務的。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規定如果電動自行車停放點確實需要放在樓房內,需要與樓房其他部分進行防火分隔,并且應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充電設施應當具備充滿自動斷電功能。而當建筑地面架空層設有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時,則禁止在此停放電動自行車或為之充電,更不應當將電動自行車集中存放和充電的場所設置于建筑地面架空層。”鄭翔說。
如果因電動自行車違停、違規充電等引發事故,誰應該對此負責?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不動產業務中心執行主任趙中華說,在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中,電動自行車的所有權人、使用人、管理人必須對損失進行賠償,相關機構還可根據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行政處罰。現在很多小區都會明確禁止電動自行車停放在樓道內充電,也會宣傳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室內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電動自行車的所有人應當預見其存放在樓道等室內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果仍然堅持停放,則可能為電動自行車失火造成的后果承擔刑事責任。
“對物業服務公司來說,若電動自行車失火爆炸導致其他業主受損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發生火災事故,且物業服務公司沒有盡到相應的管理、提示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補充責任。根據規定,物業服務公司應該對電動自行車占用、堵塞通道的行為以及其他有可能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行為進行勸阻或報告,否則有關部門可以對其處以罰款。此外,社區居民委員會對電動自行車室內停放、充電以及其他安全隱患,負有及時檢查、加強宣傳教育、協助撲救火災的義務。”趙中華說。
如何整治小區電動自行車亂停放、違規充電問題,減少和杜絕相關事故發生?鄭翔說,這是一個綜合性治理問題,首先應當合理劃定停車范圍,平衡交通秩序與百姓停車方便的訴求。可以在小區高層建筑之間加裝特定的電動自行車停車、充電地點,并且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
“可以采取價格引導的方式,例如在專設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區域免費或者優惠充電。如果比在家充電便宜,居民就會更愿意把車停放到專門的地點。而相關費用,可以通過讓生產、出售電動自行車的廠家來承擔,廠家可以考慮將廣告費用轉為電費補貼,也可以將特定停車區域的空間作為廣告空間出租,用廣告收入補貼電費差額。”鄭翔說,適當的利益激勵比一味地處罰更能實現規范管理的目的。
他提出,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中物業公司往往人員緊張,很難做到及時清理小區內亂停放的電動自行車,所以可以考慮采取相關技術手段,如當前許多共享自行車都設置了電子圍欄,車未停入指定停車位就無法關鎖,可以考慮在電動自行車上采用類似電子圍欄技術,由生產企業加裝相關設施。有些小區已在電梯內加裝監控設備,一旦發現電動自行車推進電梯,電梯就無法關閉。技術手段的使用,可以節約人力和管理成本,減少物業公司與業主的直接沖突。
除了外部原因,電動自行車本身的隱患同樣應該引起重視。為切實強化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減少因電動自行車造成的安全事故,2022年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強電動自行車生產源頭環節安全質量。進一步加快鋰離子蓄電池、充電器等關鍵核心部件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進度;研究制定電動自行車及電瓶相關的產業政策,增加涉及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提升源頭安全水平的相關規定。
北京流瀛和(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曉媚建議,消費者應選擇正規、知名度高的電動自行車品牌及配件,降低火災隱患;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電動自行車銷售環節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不合格或來源不明的電動自行車,防止其流入市場。
在鄭翔看來,要提高居民法治意識,明確行為后果。“一方面要大力宣傳,使得居民了解電動自行車規范停車、充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識到維護消防安全是其應該承擔的法定義務。另一方面要嚴格執法,對不規范停車、充電的行為進行嚴格處罰,明確執法依據和執法標準,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對物業服務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的培訓等,共同守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