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學生維度、教師維度和人才培養維度剖析高校網球教學痛點問題,結合本課程實操性強的特點和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構建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混合教學模式,打造多元化教學方法,主張將網球專業理論知識、吃苦耐勞、敬業奉獻、拼搏進取精神等方面有機融合,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化。通過深化體教融合理念,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學要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以高質量課程思政達到“以體育人”的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體教融合;高等教育;網球;教學改革;學校體育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enni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aking Hank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ain points of tenni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strong practicality of this course and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a hybrid teaching model with offline as the main focus and online as the auxiliary is constructed to creat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t advocates for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hard work, dedication,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in the tennis profession,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ing centered\" to \"learning centered\". By deepen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ng sports and education,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health first\", not forgetting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remembering the mission of educ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we aim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eing a sports person\" through high-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Tennis;Teaching reform;physical education
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高校體育應以體育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的改革為重點,以創造優良的教學環境[1]。
1 網球課程創新解決的“痛點”
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階段,制約著學生未來能否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教師如何在有限的網球選修課時內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網球技戰術水平,并為他們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運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是目前高校網球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2]。為此,圖1從學生維度、教師維度、人才培養維度等方面進行學情剖析,分析教學“痛點”,把握重點問題。
1.1差異化學生的因材施教難
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到學生在體育認識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自我鍛煉與評價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化。難以對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無法最大化。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是高校網球這門課程現階段遇到問題之一。
1.2網球教師的傳統授課方式蛻變難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傳統網球課程講授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獲取知識,以自我練習為主,不利于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阻礙網球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現階段,教師需改變身份,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全面提高學生體質體能。
1.3網球教學評價方式單一,過程性評估流于形式
網球課程教學評價方式陳舊,結業考試時注重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缺乏過程性評價,忽視學生在網球課程學習過程中的集體價值、進步程度、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評定。網球課程中摸底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沒有上過專業的網球興趣班,致使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能掌握差異明顯。傳統的網球技能達標考核不利于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利于網球課程有效開展。
1.4網球課堂學時較少,實踐教學環節難以全面展開
本校目前開設的體育課程有24式簡化太極拳、三路長拳、籃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乒乓球等項目,上課時長為四學期,其中大一是太極拳和三路長拳必修課,大二是選修課。項目設置較多,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但每門課的項目人數限制導致一部分學生不得不放棄最感興趣的體育項目。目前我校網球課每班每周只有兩節,網球課程的課時少、年限短,整體學時較少,大學期間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和運動技能掌握受時間限制,實踐教學環節難以全面展開。
2 解決問題的思路
針對上述教學痛點問題,授課過程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網球教學模式,以學校人才培養定位為基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等方式展開多元化教學方法,將課程思政自然融入課堂教學,以終身體育意識為導向,教學思路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過程入手,體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差異化式教學方法,從“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問題的解決思路如圖2所示。
3 網球課程教學創新的主要舉措
3.1以體教融合為主線,重構了網球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深化體教融合,健全協同育人機制,為學生縱向升學和橫向進入專業運動隊、職業體育俱樂部打通通道[3]。
課程內容以體教融合為主線,重構了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教學內容體系。體教融合強調將體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重視學生綜合素養在體育鍛煉中的提升,且對當前高校體育創新發展提出全新要求。近年來,網球運動作為一項集觀賞性、競爭性、參與性于一體的運動項目,備受當代大學生的喜愛。本課程主張在掌握網球專業實踐技能和了解網球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吃苦耐勞、敬業奉獻、拼搏進取精神等方面有機融合,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4]
3.2以“健康第一”為網球教育基本原則,建立全面科學的網球教學評價體系
體教融合理念下,課程團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創新網球教育目標,以網球體育與教育資源的有機融合支撐學生核心素養培育。
網球教育重在幫助學生掌握網球運動技能、明確網球運動理論知識。評價時,采取全班學生的橫向比較和每名學生進步幅度的縱向比較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不僅評價學生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能掌握情況,而且評價學生認真學習后提升的技能、心理、思想品質等多方面的水平,形成全面、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3.3以混合式教育關注學生學習全過程,創新網球教學模式
體教融合理念下,課程團隊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監督學生學習全過程。在課堂開展之前展開學習情況和技術水平摸底調查,大致明晰學生主體對網球實踐技能、理論知識、思想道德修養的水平底數,構建問題導向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混合式教學、面向學習的體育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交流互動,為學生參與網球教育提供便利。重視過程性評價,分析學生在網球教育中的進步情況和學習重難點,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使網球教育與體教融合理念在動態調整中實現高度契合,培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4]
3.4以終身體育意識為導向,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化
傳統網球課程講授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課上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獲取知識。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網球教育的最終目標,身體健康是高素質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
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和體育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體能和技能水平進行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
②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問題導向式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從“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網球運動項目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③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網球運動屬于隔網對抗性項目群,需要專門的網球訓練場地予以支撐。如圖3所示,雖然網球課程教學對場地的要求并不高,但是激發學生網球興趣、鍛煉網球技能以及組織網球競賽都離不開專業的網球場地[4]。課程團隊定期維護網球場地設施,為學生網球運動的開展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參加網球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④提供有效的反饋和指導:在網球教學中發現學生的錯誤練習動作并及時糾正,給予學生有效指導,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動作技術要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體育素養,形成終身體育意識。[5]
3.5以網球課程為載體,將教師科研成果融入課程教學內容
課程團隊負責人以第一參與人的身份參與課題《互動教學在高校體育課堂中的應用方式》(課題編號:ZGJY7892)的研究,積極分析互動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發表相關教學研究論文3篇,并應用到網球課程實踐中,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促進知識的共享和交流,從“知識傳授為主”向“學習能力培養為主”轉變,全面提高學生體質體能。
3.6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將思政元素融入網球課程教學內容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6],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把思政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網球教學中積極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①從細節入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球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充分把握細節,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教學全過程。如課前網球和球拍的領取、師生互相問好、人數清點、舉手答到、網球專項熱身,網球教學結束的課后小結、師生互相道別、器材歸還環節等,融入對學生的團隊精神、文明禮儀、組織紀律的教育,培養學生以禮待人、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②吃苦耐勞精神:網球技術屬于難掌握的球類技術之一,網球課程的學科性質決定了體育實訓是該學科常用的教學方法,而網球運動技能的掌握需要刻苦的訓練,通過課堂實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③拼搏進取精神:2023賽季珠海WTA超級精英賽中國球員鄭欽文歷經三盤激戰,最終以6-4/1-6/6-2勝出,完成了對前法網冠軍奧斯塔彭科的三連殺,攜單打7連勝,以小組第一的成績晉級四強,用世界排名前15的中國金花鄭欽文的成長故事鼓舞學生,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
⑤團結協作精神:網球對于個人團隊能力的培養有著顯著的影響。通過參與網球技術動作練習,學生可以學會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溝通技巧,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提高協調和適應能力。
⑥敬業奉獻精神:通過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科研經歷,培養學生努力學習、愛崗敬業的勞動精神。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春風化雨般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4 網球課程教學環境及組織實施情況
4.1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網球教學環境
課程教學采用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教學環境,線下完成課堂教學、討論和期末考試等教學環節,線上完成課前預習、課后作業等教學環節。課程教學充分把握新時代下學生學習特點,已在微信、QQ等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上建立微課堂,利用自媒體給學生提供課程視頻、課件、作業等教學資源,方便學生課后繼續學習。優化網球教育資源配置、加強網球專項技術練習、深化網球教育實踐,從而提升大學生網球運動的核心素養。具體實施的教學內容如圖4所示。
4.2三段式管理和八步法教學
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實施過程采用三段式管理和八步法教學,如圖5所示。三段式管理分別為課前、課堂和課后管理。教學組織采用八步法,課前布置項目任務,要求學生根據任務完成八個過程,具體為:①線上學、②網上查、③線下練、④問題引、⑤教師講、⑥分組練、⑦師生評、⑧課后練。
4.3建立學習過程跟蹤與評估體系
課程根據教學大綱中所支撐的考核要求,制定了學生學習跟蹤和評估體系,如圖6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考勤情況、身體素質等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對不達標的同學及時進行預警督學。學期中,對學生學業情況進行評估,對不達標的學生進行學業預警和幫扶。
4.4網球課程成績評定方式
網球課程教學效果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包括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等,如圖7所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密切關注學生學習全過程,不僅評價學生網球正手和反手擊球技術掌握情況,而且評價學生在技術、身體素質、思想品質、理論觀念等方面的進步幅度,使教學評價體系更加的全面、科學。
5 網球課程教學創新成效
5.1線上線下混合式網球教學方法解決了課時緊張問題
網球課程本身是以身體練習為主,以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為主的課程,加之網球技術動作復雜,學習有難度,教師需要花費相對較長和完整的課堂集中講解、示范網球技術動作要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起到課前預習的效果,節省了理論學習時間,為課堂教學進度提供了保障。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重的應用是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途徑之一,疫情期間全民網課的時代加快了線上教學在我國的發展進程,充分發揮現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加強教師隊伍線上教學能力,提倡新型教學觀念已成必然[7]。
5.2有效提升學生的網球課程參與度和課堂體驗感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學”,因此,課堂教學創新好不好,教學質量高不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反饋是重要的評價參數。最新一輪的教學調查顯示,學生每周在課前課后用于本課程的學習時間明顯增加,說明學生能在課外廣泛參與課程的學習,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能深度參與課程的學習。過程性和終結性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實現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動機、態度等因素的全面、綜合評價,將教與學雙向活動有機結合。
5.3網球課程思政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任務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高校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網球教學課程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課程教學中積極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學習網球專業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更深入理解網球精神內核及至博大精深的體育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性,以高質量課程思政推動“以體育人”目標的實現,將課程育人理念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為學生成長成才搭建豐富平臺[8],完成以體育人的“最后一公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6 結語
《意見》首次將體教融合寫入國家政策文件中,并明確提出深化體教融合,充分體現出體教融合在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把體育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深化體教融合方面,各級政府要深刻領悟《意見》的精髓,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出臺實施性較強的地方性政策;高等學校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推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體教融合內涵,積極探索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抓住利好政策,找出自己教授的體育課程中的“痛點”問題,從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模式、終身體育意識、科研成果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環境、組織實施、過程跟蹤、成績評定等方面主動作為,構建課程改革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的檢驗和修正,發揮體育運動的育人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體育總局 教育部關于印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EB/OL].(2020-08-31)[2023-11-02].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
[2] 黎鎮鵬.分層教學法對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教學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21.
[3] 鐘秉樞,李楠.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 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體校改革與發展[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06):672-679.
[4] 黃一平.開展網球教育,拓寬實踐場域[N].新華日報,2023-09-01 (015).
[5] 李愛群,呂萬剛,漆昌柱,簡德平,王相飛. 理念·方法·路徑:體教融合的理論闡釋與實踐探討——“體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徑”學術研討會述評[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07):5-12.
[6] 習近平.習近平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信[N].人民日報,2023-09-10(01).
[7] 黃順河,牟歆.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風尚,2023,(15):143-145.
[8] 華正偉.體育課程思政要抓好五個著力點[N].中國教師報,2023-06-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