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琪 許紅梅
摘要:現代教育強調素質為先,以人為本,即需要在推動教育變革的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體現之一。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呈現出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從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培養交往動機,強化時間觀念,有意識培養個人衛生習慣等方面加強培養,以期提升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小學生;自主管理;策略
2023年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清晰地展現了未來教育是依托大數據的教育,也應是更高質量的教育。在這個大趨勢下,實現基礎教育數字化改革和管理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督逃筷P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中表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該文件強調了要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1]。因此,關注小學生的自主管理現狀,并借助數字化發展的優勢,培養小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至關重要。
一、學生自主管理的概念界定
“自主”在《辭海》中解釋為:“自己決定,不受他人影響和支配”[2]。由此可知自主強調的是不受影響地行使個體的權利,擁有獨立決定的權利。從教師授權的角度來看,黃蓓等認為:自主管理是班主任根據國家相關指示,按照文件和方針的指導,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3-4]。從學生自我成長的角度來看,陳志娥等認為:自主管理就是學生的自我成長、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平等參與評價過程,并且培養其主動參與班級建設的積極態度[5-7]。
二、小學生自主管理現存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學習自主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學習自主管理問題包括缺乏合理的學習目標,缺乏積極的學習監控和缺乏全面的自我學習評價。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行為的過程要達到的最終目的。缺乏合理的學習目標表現為其沒有學習目標或制定的學習目標不合理。學習監控是指學習者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清晰地認識從而能夠調節學習節奏。學生缺乏積極的學習監控表現為其缺乏自我監控的意識和能力,不會根據學習環境的改變而調節自己的學習方法。自我學習評價是學生對自身學習成果進行反思和分析的過程。小學生缺乏客觀且全面的學習評價表現為其缺乏自我檢查、自我分析的意識,對自身的學習成就采用的學習評價指標單一。
其產生的原因,一是小學生離開了教師和家長的監督,就不具備制定階段目標的意識,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出現缺乏學習目標的情況。二是因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及時和細致,因此在引導學生制定目標時缺乏針對性。三是家長在升學的壓力下,很多學生的學習目標都是基于家長的期望,他們更關注小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另外,由于大數據的推廣,學生家長接觸到的優秀孩子比以往更多更頻繁,因此在幫助小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時容易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習目標的制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實際需求。四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弱化了自我監控能力。五是現代信息發展改變了教師和家長的思維,一方面想放權但又沒完全給學生足夠的幫助,普遍忽視了對小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六是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評價的系統指導,在評價過程中習慣以教師為主導,小學生沒有作為評價主體參與評價過程;七是家長也認為培養學生、評價學生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自我評價的指導。
(二)人際自主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人際自主管理問題包括不能處理好與教師的交往關系和不能處理好與同伴交往的關系。與教師交往出現問題表現為其缺乏與教師交往的動機,從而躲避與教師交往。與同伴交往出現問題表現為缺乏與同伴交流的興趣或缺乏解決同伴矛盾的技巧。
其產生的原因,一是現在很多課程都可以借助計算機或多媒體進行授課,教師的信息素養不足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導致更多的是“人-機”的互動,而不是“人-人”的互動,教師無法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和幫助,導致學生對教師的認知不夠全面客觀,認為教師就是比較嚴格的,從而學生不敢與教師主動交往。二是部分學生自身缺乏健康的人際交往心理,性格上過度敏感和自卑,害怕和老師打交道。三是家長忙于工作,缺少對學生人際交往的指導。四是因為如今各種社交平臺的發展,學生更多在平臺交友,導致其缺少與同伴的實際交往的機會,加之有些小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更不敢通過公共平臺與同伴搭話,從而使學生不愿與同伴交往。五是小學生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交往應該讓別人主動遷就自己,包容自己。
(三)時間自主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時間自主管理問題包括缺乏時間的計劃性,缺乏時間的協調性和缺乏計劃的執行性。
時間計劃是指學生有目的地對自己的作業任務有合理的時間安排。缺乏時間的計劃性表現為其缺乏制定計劃的意識或不能分配好完成作業的時間。時間協調是指個體對各項任務的安排統籌兼顧,搭配適當。缺乏時間的協調性表現為一是無法協調作業的完成順序,各科作業時間分布不合理;二是家長安排的課外任務與教師的任務沖突,不知如何協調。三是娛樂時間與學習時間不能很好劃分。計劃執行是在制定完目標與分解各項任務后,采取措施以完成預期目標的過程。缺乏計劃的執行性具體表現為其列好的目標清單一拖再拖,今日的任務推到明日;一再降低或過度拔高計劃的完成標準。其產生的原因,一是因為小學生的時間觀念不強,網絡環境的全面覆蓋是導致小學生不能合理規劃時間的突出原因。手機使用者的低齡化趨勢,是學生時間自主管理的一個挑戰。二是因為經歷過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授課,居家上課過程中,與學習無關的干擾較多,如廣告彈窗、小視頻的推送等。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中途停下做別的事,導致其沒有養成對作業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的習慣。三是家長看到居家上課的小學生的自主性較差,但家長對學生進行外在管束而不是培養其學會協調時間。四是家長作為監護人,大多數家長愛好使用手機和網絡作為業余消遣,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律榜樣。
(四)生活自主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生活自主管理問題包括缺乏個人衛生自覺性和缺乏主動協助家長勞動的意識。缺乏個人衛生自覺性表現為大部分小學生沒有自我管理衛生的意識,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缺乏協助家長做家務的主動性表現為小學生缺乏主動協助做家務的意識,不會主動參與到家務活動中。其產生的原因,一是學生周末在家沒有紀律約束,加之缺乏深刻的勞動教育,導致其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二是小學生待在家人身邊時間長,父母或其他長輩沒能幫助小學生端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態度,代勞其大小事務,使其沒有足夠的機會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三是有些家長難以維持自身的自律,小學生缺乏學習的榜樣,以致整理家務的自主性較差。
三、數字化背景下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一)學習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借助在線平臺功能,設定個性化學習目標。首先,教師和家長應該正確看待線上教育資源,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小學生的發展水平,幫助學生把目標設在最近發展區內。可以依托在線教育平臺提供的資源建立個性化電子檔案和表格,作為成長記錄庫。在學生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鼓勵,激發其擁有持續性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具體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單元要求說出本節課的課程目標,傾聽學生的理解,將學生的回答同步到數據庫中,方便家長和教師回顧和評價。其次,雖然小學生的能力有限,但也可參與目標制定。每一位學生擁有一塊信息墻,學生可以把每一階段的目標用文件夾的形式投放到信息墻中,通過全程參與的形式,強化其主體意識。利用大數據分析功能,實現自我監控。首先,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自我監控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像資源,通過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加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或將課本的知識點以表演的形式呈現,并將過程記錄下來。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回放觀看學習過程,并進行評價,以培養他們自我監控和自我分析的意識和能力。將學生成長的過程轉化為可視化數據,作為自我檢查的依據。其次,建立學校、教師和學生都能訪問的平臺,以增強對小學生的學習反饋,并將優秀的案例通過學校平臺分享到各班,提高學生的自我監控覺悟。搭建評價空間,開展合理的學習評價。一方面,改變評價內容,改善只看測驗成績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日常儲存的反饋數據進行形成性評價,還可以結合家長在互動平臺上記錄的學生在家的表現,增加可評價的內容。同時,傾聽學生的學習心得,豐富對學生評價的標準;另一方面,拓展評價主體,積極引導家長與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梢赃\用家?;有畔⒈韺W生進行評估,并請家長和學生代表在線上及時參與評價活動。
(二)人際關系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利用多元平臺,處理好與教師的人際關系。教師可以定期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如釘釘、騰訊會議或家訪與家長溝通,一起傾聽學生的快樂與煩惱,共同呵護學生健康成長。首先,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一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更加注意語言和語氣,避免讓學生產生懼怕或排斥心理。二是可以和學生共同完成某個活動,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緊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虛擬技術進行“我當小老師”活動,讓學生嘗試體驗教師角色,拉近師生距離。其次,培養學生與教師的交往動機。教師可以開展線上、線下專題班會,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教師依賴性,教師通過組織活動讓班集體更活躍,學生會更渴望與教師交往。開通電子信箱,鼓勵學生說出需求與困惑。教師需真誠給予反饋,構建師生互信。
利用互聯網優勢,處理好與同伴的人際關系。首先,提供多種方式讓學生展示自我,給機會讓同伴間互相了解。一是可以在班級群建立一個展示平臺,將成員的勞動成果變成二維碼的形式張貼在展示平臺上,掃碼便可以觀看。還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他人,肯定他人,鼓勵學生交友。二是教師和家長可以組織團隊合作和班集體活動,在端午、中秋等節假日舉辦各類小活動,縮小同學們之間的距離。其次,端正學生人際交往態度。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贊美他人。授課時教師可以設置班級成員頭像大屏幕,引導學生在同學回答問題之后給予表揚,通過點贊的方式肯定同學的觀點,享受同伴互動的快樂。最后,引導小學生掌握人際交往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容易理解的公益視頻,進而圍繞人際交往的話題進行案例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故事,讓學生在實例分享中掌握處理矛盾的技巧。
(三)時間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首先,需要強化小學生的時間觀念。一是指導學生將時間分為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選擇優質的多媒體教學資料使學生強化時間觀念。比如,教授英語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It's time to get up時,即可讓學生分享自己管理時間的例子。二是指導學生把要完成的目標分成多個小目標,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將班級目標或個人目標分享到班主任端、各科教師端和家長端。三是完成計劃后及時鼓勵學生可以加強學生對時間的計劃性,并由此學會制定計劃。四是可以設置電子日程表,提醒學生注意完成一項任務需要花費的具體時間,在日程結束后計算總時長,以此激勵學生把握效率。其次,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協助其做好各科規劃,并合理分配常規學習任務與自由活動時間,不為學生安排過多學習任務,從而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家長通過觀察學生每個科目所用的時長和個人實際使用狀態,整合即時數據,借助在線平臺繪制個性化時間分配表。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調整,并在日常使用中培養起時間自主管理的習慣。
(四)生活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增強學生的個人衛生意識和能力。首先,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奠定小學生衛生需自理的意識。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平臺搭建反饋渠道,通過可視化的方式記錄學生的衛生習慣養成軌跡,建立學生個性化的電子檔案,自主監督自己,培養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和能力。其次,家校委員會可以聯合學生代表,通過定期以自主管理為主題的會議設立階段目標,讓小學生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慢慢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最后,對于小學生的良好行為,教師和家長的積極反饋要及時,讓小學生體會到做這件事的價值。
培養學生參與集體勞動的意識和能力。首先,教師可通過整合現有勞動課程資源引入優質線上課程,培養小學生的勞動意識,讓他們明白勞動是什么,為什么要勞動。宣傳勞動的價值,而不是把勞動當成“苦力”。其次,勞動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家長在平時整理家務的時候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分工明確,將良好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
四、結束語
數字化的高速發展不僅給教育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小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素質教育及個人成長發展中的重要一環,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有利于小學生學會管理自身事務,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有利于小學生意識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發展。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應成為提高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輔助幫手,學校、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個人都應善用它,通過教師、家長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更好地提升小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
作者單位:羅美琪 許紅梅(通訊作者) 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3.
[2] 張麗偉. 內蒙古豐鎮市M小學自主管理研究[D]. 山西:山西大學,2021.
[3] 黃蓓. 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學高年級班級自主管理現狀及改善對策研究——以南寧市F小學為例[D]. 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21.
[4] 李智.中學班級自主管理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2.
[5] 陳志娥.內涵、價值與建構:班級自主管理體系研究[J].科教文匯.2017( 2):88-89.
[6] 李菁. 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的調查研究--以常州市H小學為例[D]. 江蘇:揚州大學,2021.
[7] 張麗偉. 內蒙古豐鎮市M小學自主管理研究[D]. 山西:山西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