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肉雞養殖特點是養殖周期短、雞只體重大、見效快,因此吸引很多中小養殖場戶投身這個行業當中。但是在養殖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疾病,有傳染性的也有非傳染性的。其中病毒性和細菌性傳染病是危害肉雞的常見疾病,每年給養殖業造成的損失巨大。這些常見疾病的發生,臨床上很少是單純發生,通常會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增加了藥費支出,造成養殖成本增多,在當前養殖形勢虧損或微利的前提下,進一步增加了養殖戶經濟損失。另外,雞肉作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肉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加強肉雞養殖中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是提高養殖收益、擴大規模和推動禽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1? 雞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病主要是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傳染病,血清型眾多,屬于條件致病菌,常與其他疾病繼發或混合感染,是當前肉雞養殖中非常常見的細菌病之一,臨床上常見與支原體、病毒病混合感染的報道。大腸桿菌是畜禽腸道的正常棲居菌,大部分無致病性,反而對動物機體有益,能合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對很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一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當機體抵抗力不強時或在應激狀況下就表現出其致病性,導致雞群發病。雞大腸桿菌病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播,也可垂直傳播,與養殖環境相關。6~10周齡的肉雞多發,病雞雞冠發紫、皮膚暗紅,出現呼吸道癥狀、腸炎和敗血癥等,以及纖維素性心包炎,氣囊肥厚,肝脾腫脹,肝臟有白色壞死點,有腸炎的病雞下痢或帶血,小腸、盲腸、腸系膜等部位出現結節性肉芽腫病變,病死率較高。
大腸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當機體抵抗力不強時或在應激狀況易誘發,因此在防治過程中,主要依靠加強飼養管理來杜絕發病誘因,改善養殖環境,做好雞舍的日常消毒管理,及時清理剩料,提供營養均衡的能滿足不同生長階段需求的飼料和干凈的飲用水,定期清潔和消毒飲水線。因大腸桿菌有較強的耐藥性,在選擇用藥時最好進行藥敏試驗來選擇敏感的藥物,如果沒有條件開展藥敏試驗,則應盡量選擇用平時不常用或未使用過的抗菌藥。有條件的雞場,可根據本場的大腸桿菌分離株去制備疫苗進行預防免疫,一般在10周齡和17周齡各注射1次。也可以給雞群投喂一些有益的腸道菌群制劑,抑制大腸桿菌病的發生。
2?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能引起雞呼吸道癥狀,嚴重危害世界養禽業發展。該病分為腺胃型、呼吸型、生殖型(輸卵管囊腫)和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四種。呼吸型和腎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多在雛雞發生;腺胃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多在雛雞和青年雞發生,產蛋雞很少發病。
因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毒株具有高度變異性,血清型眾多并且各型間交叉保護性差,因此早期診斷對該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只能采用免疫接種的方式進行該病的預防。新的血清型和變異株的不斷出現,而疫苗研發的腳步遠遠追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因此即使免疫了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的雞群,有時也會發生該病,所以說,疫苗免疫并不能完全控制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流行。
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研究應用,對防治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弄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在機體細胞內的復制和遺傳變異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去探索。
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可在雞群飲水中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給雞只補充充足的營養,提高機體抗病力。如果出現細菌繼發感染,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同時在飲水中添加補液鹽或在飼料中添加利尿劑,促進機體排出尿酸鹽。
3? 新城疫
新城疫主要在肉雞30日齡左右發生,其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現在廣大的養殖戶都進行了新城疫疫苗的預防免疫,實際生產中往往出現較多的是非典型新城疫,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打蔫、采食下降、蔥芯綠糞便、雞冠后髯變紫、蛋殼色變淺,剖檢可見淋巴濾泡腫大、出血。非典型新城疫在臨床上表現的癥狀不重,但是如果和其他疾病(如與支原體、慢呼、腸炎)混合感染就會出現嚴重的癥狀,死亡率增加。
治療非典型新城疫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疫苗緊急免疫,成本低、見效快,免疫2~3 d后即可改善雞群癥狀。這種緊急免疫治療方法只能用于單一的非典型新城疫感染。但如果和上一次免疫間隔不到30 d,也不適合緊急免疫。如果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可用生物制劑、抗病毒藥全群給藥,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對不明病毒或者多種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疾病,建議使用中藥方劑治療,效果明顯。
另外,日常養殖中要注意雞舍和雞籠內的飼養密度不要過大,保持雞舍內溫度適宜,及時清糞,改善日糧質量,做好常規環境消毒,每周或每2周帶雞消毒一次。
4? 敗血支原體病
雞敗血支原體病是由雞敗血支原體感染引起雞的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4~8周齡的雛雞多發,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病雞和隱性感染的雞是傳染源,病程漫長。該病的發生與飼養場的飼養密度、飼養條件和飼料營養的因素相關,在冬季寒冷季節較易流行,可長期存在于雞群中。接種7日齡的雞胚,可導致其死亡。并發感染其他疾病時,致病力增強,如繼發或并發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炎、新城疫、大腸桿菌等病,增大雞群死亡率。本病通過呼吸道水平傳播,也可經過蛋垂直傳播;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張口呼吸或喘、呼吸道有啰音,病雞流眼淚和鼻涕,眼部腫脹,有的失明。剖檢鼻管、氣管有漿液性液體或黃色干酪物。氣囊渾濁而厚、氣管黏膜腫脹。
該病可進行疫苗免疫預防。治療發病雞只,可在100 kg飼料中添加500 g 的藥康呼散5日,配合使用強力霉素效果更佳。如果是蛋雞感染可在100 kg飼料中添加500 g的中藥激蛋散,連用5~7日,防止產蛋下降。如果合并感染雞傳染性鼻炎,可配合鏈霉素治療。
5?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共患傳染病,又叫歐洲雞瘟/真性雞瘟。甲型流感病毒因其具有的特殊RNA 結構,很容易變異形成新的亞型,目前共有16個H亞型和9個N亞型。禽流感按致病性大小分高、中、低或非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和全身性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致病力強,2 d之內就可擴散至全群,死亡率高。如果出現可疑病例需要按照國家規定立即上報,做好隔離、消毒和撲殺工作。
禽流感在秋冬寒冷季節多發,各個年齡的雞均可感染,通過呼吸道和蛋都能傳播,被污染的飼料、分泌物、用具、運輸車輛等也能傳播該病。養殖中,常與大腸桿菌病、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并發感染。臨床表現易與新城疫混淆,新城疫常見流涎,嗉囊酸臭液,腸道淋巴濾泡有棗核樣壞死,而禽流感常見胰腺出血、壞死和纖維素性腹膜炎。預防禽流感,應做好對應亞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同時注意避免接觸野禽,防止飼料和水源的污染,及時清潔糞便,定期消毒雞舍和糞污,飼養人員不養禽類和觀賞鳥類,雞舍謝絕外人參觀。
6? 小結
肉雞養殖環境復雜、規模化程度高,疾病發生風險高,需要養殖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養殖技術,并從管理方面加強控制來預防疾病。養殖場除了制定嚴格的飼養管理制度和生物安全制度外,還要實行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加強環境監測,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夏天防暑,冬天防寒,保證雞舍內的通風換氣、提高雞只日糧質量和保證營養均衡充足,增強雞只抵抗力;控制雛雞批次,空舍期至少2~3周,另外,要重視衛生消毒,及時消滅致病菌。病死雞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技術人員和養殖人員應嚴格遵守場內制度,做到不混用用具,不串舍等。若能全部落實上述措施,不僅節省養殖成本,又能增加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從而推動肉雞養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