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專項課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下愛國主義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GS[2023]GHBZX49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楊蕾(1995,8-),女,甘肅定西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育。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指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于青少年文化修養提升和文化自信建立的意義。[方法]在認識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和借鑒青少年文化修養與文化自信建立的理論文獻基礎上,理解和分析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指導下,如何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促進青少年成長,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結論]建立文化自信,既要從傳承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手,也要從發揚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入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引導青少年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關鍵詞:傳統文化;先進文化;文化自信;青少年;文化修養;傳承與發揚
中圖分類號:G0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4(b)-0138-04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Cultur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Young Peopl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YANG Lei
(Dongfanghong Middle School,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to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Method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cultural concept and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established by using for reference the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self-confidence of the youth,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cultural concept,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how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cultural self-cultivation and build cultural confidence. [Conclusion] To buil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we should not only start from inheriting and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carry forward revolutionary culture, red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guide the youth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Marxism cultural view, establish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Advanced cultur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Youth;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然要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青少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肩負重要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未來人才和中流砥柱。理解認識和發揚中華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黨和國家對于當前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的殷切期待,是他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中華民族不斷走向輝煌的重要歷史使命的根本需要,也是他們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基本要求。青少年要有效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必須利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認識文化的本質及其對于社會物質生產和人的發展的重要意義,運用馬克是主義文化觀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習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并通過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并有望在未來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1]。
1 建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意義
1.1 建立文化自信是時代的呼喚
順應時代要求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早在2016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備包括“文化自信”在內的“四個自信”。文化自信是適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目標和中國軟實力在世界范圍內提升的要求而提出的,標志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建立。因此可以說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核心內容的文化自信的建立是時代的呼喚[2]。
1.2 青少年歷史使命的要求
青少年作為實現祖國強盛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人才,必須順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要求和中國軟實力在世界范圍內提升的形勢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將文化自信轉化為文化素養,并在優秀中華文化的引領下為祖國、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3]。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期,中華民族經歷了百年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并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要歷史階段。現如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秉持初心使命,領導中國人民成功開創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4]。今天的青少年在10年、20年后將成為祖國建設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人才和中流砥柱,他們不僅要掌握各行各業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和重要技能,更需要具備良好的中華優秀文化素養。
只有具備了深厚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素養,用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和文化意識培養起來的創造性人才,才能在未來祖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不忘初心,建設更加美好的,滿足全國各民族人民期待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同時引領全世界建立一個更加和平、美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的和諧永續繁榮發展。
2 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解讀文化自信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認為,人類社會的精神生產決定于物質生產,且精神生產對物質生產具有能動作用,文化和精神理論豐富人民的認識和思想,自然就能夠轉化為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資料。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認為,文化發展具有民族性、階級性,文化發展應注重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還認為,文化發展的本質就是人自身的發展[5]。
2.1 中華優秀文化的基本內容
2.1.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指的是在中華民族悠久的發展歷史中,形成的包括儒、道、佛在內的,經過歷史檢驗并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補充和革新的、先進的優秀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載體,包括傳統哲學、農學、醫學、軍事、文化、藝術等文化經典和代表作品,還包括眾多民間傳說及戲曲等非物質文化形式。認識中華文化,可以從廣博的文化典籍中選擇一種或者幾種進行研讀、學習和領悟,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領悟能力和文化傳承能力,提高青少年文化領悟能力。應該重視其文化教育,為他們提供經典原本,也可以分享優秀的文化傳承者的傳承故事和文化感悟[6]。比如:可以讓青少年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的重要人物及他們的基本觀點,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國社會各個層面的具體體現。又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道家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傳承形態及對古代中國乃至現代中國的影響,以及對道家文化的傳承形式的認識,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例,該文所反映的隱逸文化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原則。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根基,是建立文化自信所要理解、發揚和傳承的重要內容。
2.1.2 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后,其基本觀點和方法與中華文化相結合,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智慧和文化引領。紅色文化是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它見證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與飛躍。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形成的重要文化內容,是建立文化自信所要理解、發揚和傳承的又一重要內容,他們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階段[7]。只有在全面認識和全面理解紅色文化的基礎上,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優秀文化,我們才能真正建立文化自信,提高自身文化修養。
2.2 中華文化的科學性和優越性
建立文化自信,提升青少年文化素養,首先需要認識到文化具有民族性,中華民族文化具有先進性。文化具有民族性,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基本內容。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每一個人應該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另外,傳承中華文化,就是要傳承中華文化中先進的、科學的、積極的部分,也就是中華優秀文化。青少年需要深入研究中華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上唯一從未中斷過傳承的文化獨有的生命力和先進性。中華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其不斷推陳出新,也在于每一個時代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華文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篤信“天人合一”,強調“圣人”“以百姓之心為心”,追求“世界大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追求全人類共同的美好目標,在中華民族文化中是一脈相承的,中華優秀文化星火相傳,讓每一個時代的人們都能夠找到能服務于廣大人民且保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先進性、科學性和優越性,也是中華文化的民族性,而中華民族文化的先進性與科學性,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得以永續傳承的動力。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是對中華文化的有力傳承與發揚[8]。“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方向的提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在世界局勢出現重大困難和調整的關鍵時期,為中華民族發展探索新可能,為世界發展探索新方向的重大舉措,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引下對世界做出新貢獻的最新探索。總之,“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是認清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科學性、先進性的基礎上的自信,是一種為中華民族謀發展,為人類共同利益謀未來的自信。
3 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引導青少年建立文化自信的途徑
3.1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建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修養。青少年正是要理解中華文化中和諧思想和奉獻意識,理解中華文化在時代發展的要求下不斷更新的觀念,根據時代要求努力向前,奮力追求中華民族綿延發展且在人的生存發展中與其他文化乃至整個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秀特點;就是要認識到作為祖國繁榮昌盛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人才的責任擔當;就應該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點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越性,認識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修養,并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指導自己未來職業規劃。
3.2 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紅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體現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奮斗目標并努力不輟[9]。
3.3 提升文化修養,履行歷史使命
我們要明確青少年作為祖國繁榮昌盛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人才,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并使其深入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中,認識和掌握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不斷積累和反復驗證后已然成熟的民族智慧,掌握運用這些智慧處理各種復雜情況和問題的能力,同時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傳承。同時,作為未來人才,今天的青少年必須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文化在每一個時代都能推陳出新,不斷發展,領悟和歸納出新的內容,也將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內容增添到中華文化之中[10]。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脈傳承的,是中華優秀文化在當今時代的表現形式,因此今天的青少年掌握和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既是其完善自身修養,提高文化自信的有效措施,也是其在未來更加有效地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繁榮昌盛的基本保障,還是其對中華優秀文化在當前時代的最好發揚。所以,在今天的青少年成長中,一定要利用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讓其了解文化與社會精神生產和社會物質生產之間的關系,明白文化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基本道理,同時也要認清文化發展的階級性和科學性,明確自己在文化修養和自我成長中的定位與使命,確保自身作為黨和國家所需要的,能夠為祖國昌盛和民族復興做出貢獻的有用人才這一立場,并全面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確保其文化認識和文化理解的科學性,從而提升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發展,有助于其為祖國昌盛和民族復興做貢獻的歷史使命的履行。
4 結束語
全面認識、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黨和國家對于當前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的殷切期待,也是他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中華民族不斷走向輝煌的重要歷史使命的根本需要。青少年必須在傳承中華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基礎上,建立文化自信,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豐富和發揚中華文化,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成長,將自己打造成為祖國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才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為祖國的建設和民族的發展做出貢獻,完成屬于自己的歷史使命,享有屬于自己的榮耀,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向新的高度。加強青少年教育,為國家培養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有用人才,就必須加強青少年文化素養的培養,建立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讓他們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優秀傳承者和文化弘揚者,為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為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楊增崠,范嘉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前提性省思:從五四時期“大同”觀念的再出場說起[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5(2):7-17,2.
[2] 包小燕.試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功能與定位[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32):178-181.
[3] 劉建軍,黃夢圓.論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繼承與發展[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1-10.
[4] 齊衛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導意義:理論含量與實踐遵循[J].思想理論教育,2024(1):11-17.
[5] 楊洪源.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契合的重要表現:從人的本質與發展看“第二個結合”的前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1):1-8.
[6] 李安增.毛澤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先驅:基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向度的考察[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1):157-164.
[7] 張愷.論作為人的存在方式的文化:基于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視角[J].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2023(2):41-51.
[8] 趙信彥,高奇.堅持“六個相結合”,書寫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研究的新篇章:“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研究叢書”評介[J].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2023(2):207-212.
[9] 徐曉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四重意蘊[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4(6):6-12.
[10]孫莉,許起科.深刻認識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大意義[J].辦公室業務,2023(2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