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健
作者簡介:魏 健(1990—),男,漢族,安徽安慶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
摘要: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發展電子商務具有重要意義。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實現農產品的精準銷售,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培育電商平臺、提供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機會等,基于此可以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經濟的繁榮。
關鍵詞:鄉村振興;電子商務;農村經濟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1-0186-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713.36 文章標識碼:A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網絡的普及,電子商務成為連接城鄉的橋梁,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機遇。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巨大,可以幫助農民實現農產品的精準銷售和市場拓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電子商務還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通過積極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實現農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進行銷售,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提高農民收入。
1 鄉村振興的意義
鄉村振興是指以農村發展為核心,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動來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等的全面發展,實現城鄉共同繁榮。鄉村振興對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十分重要,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鄉村振興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通過發展農業產業、農村電商、農村旅游等新興產業,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創業平臺,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其次,鄉村振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能夠推動鄉村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通過推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綠色發展模式,保護和修復農村生態,提升鄉村景觀品質,建設宜居宜業的農村社區。再次,鄉村振興可以推動農村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和民主建設。通過建立健全鄉村自治組織、發揮農民自治的主體作用,提升農民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決策的能力,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最后,鄉村振興可以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和發展。通過鼓勵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引導農民從傳統的“以土地為中心”向以農產品供給鏈為中心轉變,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競爭力[1]。
2 農村電子商務對鄉村振興的意義和影響
2.1農業供應鏈優化與升級
首先,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和中間環節多的問題,導致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而農村電子商務通過整合資源和信息,優化供應鏈環節,使農產品能夠更快捷地從產地到達消費者手中,提高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其次,降低流通成本。傳統的流通方式涉及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多層次的中間商,每個環節都會增加一定的成本。通過電商平臺,農民可以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省去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傳統的農產品銷售還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市場渠道,市場覆蓋范圍有限。而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能夠跨越地理限制,將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農民可以借助電商平臺將產品銷售到全國乃至全球各地,拓寬了銷售渠道。此外,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通過提供信息透明、有質量保證的農產品,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消費者可以自行通過電商平臺查看產品的相關信息、評價以及認證資質,提高了對產品的信任度。最后,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農業供應鏈存在著生產過剩、低附加值等問題,而電商平臺的崛起促使農民從傳統的“種什么賣什么”轉變為市場需求導向,通過電商平臺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農產品生產,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總體而言,農村電子商務對鄉村振興的意義和影響之一是促進農業供應鏈優化與升級。它能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都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實現。
2.2增加農民收入與就業機會
首先,優化信息流動。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信息流動不暢,導致信息不對稱和信息滯后的問題。而農村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和電商平臺,將生產者、供應商和消費者緊密連接,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共享。農民可以隨時了解市場需求和價格動態,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和策略,提高了農產品供應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同時,農村電子商務為農產品提供了更多的營銷渠道和銷售機會。通過電商平臺,農民可以直接面向城市消費者銷售產品,打破了傳統農產品流通中的中間環節,將產品附加值最大化[2]。農產品經過品牌包裝和推廣,可以獲得更好的市場認可度和溢價能力。其次,加強農產品質量控制。嚴格的認證體系和質量監管促使農民更加注重產品質量,推動農產品質量控制和生產標準化。此外,打破地理限制,拓展市場范圍。農村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和物流配送網絡,將農產品送到城市和鄉鎮地區,打破了地理限制,拓寬了農產品的市場范圍。農民可以借助電商平臺銷售產品,將農產品輻射到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擴大銷售規模,提升收入水平。最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使農民從傳統的糧食種植向特色農產品、農村旅游、生態種植等轉變。新興的電商模式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創業機會和增收途徑,激發了農民的創造力和經濟活力。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培育電商平臺
首先,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包括網絡覆蓋、電力供應等,以確保平臺的正常運營。電商平臺可以根據農村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進行特色定位。例如,重點推廣農產品、農旅融合、文化創意產品等,打造獨具特色的電商平臺。其次,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溯源體系等信任機制,增加消費者對平臺和產品的信任度。再次,為電商平臺的創辦者和運營者提供相關培訓和指導,提高其經營和管理能力。如可以通過組織培訓班、研討會等形式,向其分享成功經驗和行業最佳實踐。鼓勵電商平臺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等進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推動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鏈條協同發展。最后,推動電商平臺引入創新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高農產品的銷售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農產品需求和市場趨勢,為農民提供精準的銷售建議。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加大對電商平臺的宣傳推廣力度,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并使用農村電商平臺,提高平臺的知名度。
3.2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針對農村地區網絡覆蓋不足的問題,加大對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建設農村光纖網絡、增加無線基站等方式來實現。優化農村地區的網絡連接速度,提高網絡寬帶的穩定性,采用技術手段,如提升傳輸速率、優化網絡架構等來改善。為了方便農民和鄉村企業進行電商交易,推廣移動支付方式也非常必要。在農村地區推廣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工具,并提供相關培訓和支持[3]。其次,加強農村電商物流體系建設,包括提升配送能力、完善倉儲設施、優化物流路線等。建立高效可靠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可以確保農產品能夠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同時,為農村電商平臺和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包括網站建設、App開發、數據分析等,并通過培訓、咨詢和資助等方式,幫助鄉村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推動電商發展。再次,加強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提高農村電商平臺和用戶對網絡安全的認知和防范能力。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農村電商平臺的信息安全監管和保護。最后,還應積極引入新技術,如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應用于農村電商領域。例如,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追溯和質量監控,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高農村電商平臺的個性化推薦和營銷能力。通過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高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和質量,改善農村電商環境,促進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3促進數字技術普及
首先,要為鄉村地區的農民和企業人員提供數字技術培訓,包括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網絡使用方法、電商平臺注冊與使用規范等內容。可以通過農村學校、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行業協會等機構,為農民和鄉村企業提供實用的技能培訓,幫助其熟悉和掌握數字技術,并為其提供可負擔的數字設備,如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政府可以通過購機補貼、優惠購買渠道等方式降低數字設備的購買成本,鼓勵鄉村人員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其次,加強互聯網應用的推廣,如推廣農村電商平臺、農產品電商App等。通過宣傳推廣,提高農民和鄉村企業的互聯網應用意識,使他們了解電商的好處和便利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農村電商活動[4]。還可以建立農村電商示范點,借助示范點展示農村電商平臺的使用方法,提供咨詢和指導服務,幫助農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數字技術進行電商活動。再次,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提高鄉村居民對網絡安全的認知和防范能力,讓他們了解網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并掌握相應的自我防護技巧。最后,要鼓勵鄉村居民積極參與數字技術創新和應用,引導他們發掘并解決農村電商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政府部門可以提供相關的支持和獎勵,激發鄉村居民的創新熱情和創業動力。
3.4鼓勵跨界融合發展
首先,鼓勵農民和鄉村企業將自己生產的農產品與電商平臺結合起來進行銷售。通過電商平臺,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和購買到優質的農產品,同時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旅游與電商的融合發展。農村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農村旅游。同時,電商平臺也可以提供農村旅游產品的預訂和購買服務,方便游客的行程安排。其次,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農產品深加工和品牌推廣。通過電商平臺,加工企業可以直接將自己的產品銷售給消費者,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最后,發展農村文創產品,并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和推廣[5]。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手工藝品,可以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將其推向全國甚至國際市場。鼓勵農村服務業與電商平臺合作,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產品。例如,農家樂、民宿等農村旅游服務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預訂,農產品配送、快遞服務等能夠提供便捷的配送服務。通過鼓勵跨界融合發展,可以促進不同產業之間的協同效應,提高農村電子商務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3.5加強品牌建設和質量控制
首先,建立農產品品牌認證機制,成立專門機構,對農產品進行品牌認證,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認證后的產品可以在電商平臺上銷售,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信譽度。同時,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障消費者權益。建立健全檢驗檢測機制,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的監控和管理。其次,提升電商平臺的服務質量,電商平臺要加大對農產品的宣傳推廣力度,提供準確、詳細的產品信息,提高消費者的購買信任度。加強售后服務,解決消費者的投訴和糾紛,提高用戶滿意度。此外,建立追溯體系,通過技術手段,建立農產品的追溯體系,實現從種植、養殖到銷售的全過程可追溯,增加產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或查詢追溯碼,了解產品的生產、加工、質量等信息。最后,加強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優化農產品的包裝和標識設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合理選擇包裝材料,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通過加強品牌建設和質量控制,能夠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信譽度,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同時,這也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振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3.6提供金融支持
首先,政府可以制訂專門的資金支持計劃,這些資金可以用于補貼電商平臺建設、培訓農民電商人才、支持農產品上線銷售等。同時,銀行可以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相關企業和個人推出貸款政策,給予其優惠的貸款利率,并采取靈活的還款方式,幫助他們解決資金問題,推動農村電商業務的發展。其次,應在農村地區建設金融服務機構,提供小額貸款、支付結算、風險管理等服務,滿足農民和電商企業的資金需求。最后,還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對于農村電子商務中的一些風險和損失建立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例如,推出保險產品,為電商平臺、農民和消費者提供相應的風險保障,增加他們的信心和積極性。通過提供金融支持,能夠有效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的資金問題,促進電商業務的規模擴大和效益提升[6]。
4 結束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質量控制,提供金融支持,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培育電商平臺,為農民提供專業培訓,可以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繁榮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以此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進程。
參考文獻:
[1]蘇運甲.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路徑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10):70-72.
[2]張婷.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策略探究[J].商場現代化,2023(20):37-39.
[3]都洪敏.鄉村振興背景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3(19):11-13.
[4]張浩.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研究[J].商展經濟,2023(18):50-53.
[5]李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策略[J].商場現代化,2023(15):52-54.
[6]李麗.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路徑探索[J].南方農機,2023,54(16):119-1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