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鋒 張秀云
經過多年實踐研究,我們發現班主任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心理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班級心理氛圍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那么這個班的學風、班風就好,學生浸潤于這種氛圍中,如沐春風,如浴甘露,受益無窮。同理,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班級心理氛圍,肯定能培養樂觀向上的學生。每個班主任都應該加強班級文化和班級環境建設,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和諧、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和班級環境,給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物理空間,陶冶心靈。每一個學生就是一顆種子,播種在積極的、健康的班級里,他就能長成參天大樹,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如何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心理氛圍呢?
一、樹立積極樂觀的氛圍
積極和樂觀這兩種情緒是形成積極、健康班級心理氛圍的基礎,師生的日常學習、工作,應該經常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更容易形成積極、健康的班級心理氛圍。
學生都有“向師性”,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自己的情感傳遞到學生身上,在學生心里產生情感效應。學生從老師的言行中受到激勵鼓舞,從而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父母的話他可能不聽,但是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色他會記在心上,直接影響他的情緒。
師德最重要的體現在課堂上,課堂就是教師的修道場。要想學生喜歡你、認可你,只有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想辦法讓課堂充滿趣味,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才能讓學生信任你。上好課,必須要先認真備好課,要想備課變得生動、有趣,必須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認真閱讀教材,使自己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相容,感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二、培養心靈相容的氛圍
心靈相容是營造積極、健康班級心理氛圍的重要條件,師生之間只有做到心靈相容,班級才有凝聚力,有了凝聚力,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班級心理氛圍。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經常走到學生中去,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想法,認真觀察孩子們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里。做到師生之間心靈相容,孩子才會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你,你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要選好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班干部選好后,還要加強培訓,培養班干部的服務意識,在管理班級過程中秉公執法,依照班規,不護短、不拉幫結派。同時,同學之間還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讓習慣和愛好相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加強他們之間的心靈相容,這樣才能做到同學之間的緊密團結。
三、培育平等客觀的氛圍
平等、客觀評價學生,是保護積極、健康班級心理氛圍的手段。教育者應該做到有教無類,我們應該客觀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絕對不能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因素,區別對待他們。應正確評價學生,最大限度保護學生的健康心理。我們評價學生時,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個體,要動態地進行評價,做得好的要及時表揚,做得不足的也要客觀批評指正,有理有據,讓孩子們心服口服。老師不能夾雜其他個人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在班級里培育平等客觀的氛圍,形成一種陽光向上的班級正能量。
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心理氛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班主任要有愛心和恒心,只要長期堅持對學生抱有愛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人,營造像家一樣的感覺,經常與學生一起做游戲,參加他們的大課間活動,把學生的厭惡愛好記在心上,學生就會逐漸靠近你,走進你的心里,甚至與你心貼心,消除彼此之間的顧慮,讓學生有歸屬感,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班級心理氛圍。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