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摘? 要】 應用文寫作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僅對高考至關重要,還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有積極影響。文章以高中語文為研究對象,首先概述了教材中的應用文資源,然后探討了開發和利用教材中應用文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隨后提出了高中語文教材內應用文資源開發和利用應遵循的原則,最后從六個方面深入分析了語文教材中應用文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期望能為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高中語文;應用文;教育資源;教材開發
在新的教學背景下,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創新,以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文寫作因其實用性和實踐性,對學生目前的學習和未來的生活都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開發和利用應用文教學資源來進行語文教學,是當前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應用文資源
關于應用文的界定在學術界存在多種方式。綜合來看,應用文是指在人際關系溝通中采用的一種固定格式,已成為當今重要的書面交流工具。應用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對語文教材中應用文的分析,可以將其歸納為四大類別:
1. 人際交往類:包括書信、邀請函、便條等。
2. 信息傳播類:廣泛涵蓋演講、頒獎詞、請柬、通訊稿件等,旨在傳遞信息。
3. 科技類:涵蓋科技報告、個人筆記、感悟等內容。
4. 簡歷類:包括個人簡歷、公司簡介和團隊介紹等。
二、開發和應用語文教材中應用文資源的意義和必要性
(一)開發和應用語文教材中應用文資源的意義
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材中精心選取的應用文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情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分析和運用這些資源,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應用文寫作技巧,還能提升其寫作能力。
體現語文教材的育人價值。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備的學科,在其應用文資源中體現了豐富的育人價值。一些應用文展示了祖國的科技成就,有的則描繪了我國發展歷史的重要時刻。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文本,可以使他們領悟教材的核心理念,從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高中時期是個人三觀建立的關鍵階段,高中生的思想觀念尚未完全成型,易受到社會和網絡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通過教材中的應用文資源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接觸到多元文化,還能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逐步成長為具備全面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二)開發和應用語文教材中應用文資源的必要性
應用文學習對學生目前的學業和未來步入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前文提及的請假條、簡歷、演講等類型,都是學生在學習和未來職場中常遇到的問題。為了確保這些內容的質量,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應用文教學工作,為學生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基礎。
對高中學生而言,學習文化知識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這不僅是本職工作,更是為學生日后踏入社會提供保障。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授應用文的常識和寫作技巧,可以有效提升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三、開發和利用高中語文教材中應用文資源應遵循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盡管高中生在小學和初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認知水平也有所提升,但他們仍需要通過有趣的方式來緩解學習壓力,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應用文的寫作技巧時,注重趣味性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層次性原則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方案,確保他們在適當的層次上掌握應用文的表達技巧,并能夠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
(三)探究性原則
在利用應用文資源進行教學時,教師不應僅僅依賴教材,而是應該發揮自己的智慧,構建富有探究性的學習氛圍。通過巧妙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使他們能夠將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并深刻感受到應用文對個人學習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意義。
四、高中語文教材應用文資源的應用探討
教材作為師生之間的紐帶,承載著教師傳授知識、傳達思想的重任。在應用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內的優秀資源,積極優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基于應用文資源,創設生活化的寫作情境
在應試主義的教學環境下,應用文教學往往顯得枯燥,學生缺乏主動性,導致其學習熱情和潛能受到抑制,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需要積極優化應用文課堂教學。通常,應用文寫作旨在滿足學生的日常需求,如解釋、勸說和分享經驗等,旨在通過合理運用應用文來改變觀念、傳遞信息。因此,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材中的優秀課例為范本來設計寫作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應用文的寫作技巧和思想傳遞方法。
以《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一課為例,這篇演講是馬克思在《人民報》創刊四周年時發表的,探討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歷史使命,既具有學術性又充滿了深刻的思想性和時代性。在學習這篇應用文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從演講詞的特點入手,分析其結構,領悟其語言特色。然后,教師可以布置類似的寫作任務。例如,撰寫一篇“青少年學生應承擔的歷史使命”主題演講,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應用文寫作的技巧,從而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基于應用文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
語文教材中的應用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因此應用文寫作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加深學生對作者思想觀念的深入理解,并通過系統地學習掌握與他人交往的方式。為此,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讓學生明確此類應用文學習的目的以及對自身發展的意義。如果學生在與人交流和自我寫作中出現用語不當之處,將難以使他人信服,甚至可能導致誤解的產生。
以《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教授學生人物通訊類文章的寫作技巧,使他們形成系統的認知。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人物的典型事跡,以及事跡中體現的精神品質,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以便學生領會人物通訊“以言見人”的寫作思路。完成上述教學任務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讀者和受眾的角度對這篇文章進行評析,讓他們理解此類應用文的寫作目的,即“彰顯人物優秀品質和精神面貌,最終達到用人的精神面貌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
(三)基于應用文寫作教學,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
與記敘文和說明文的寫作目的不同,應用文強調實踐性。應用文的素材源自生活,要求真實客觀地表達。為了增加學生的社會和生活經驗,在日常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社會,如參加實踐活動、觀看社會新聞等,以此豐富學生的寫作經驗。首先,鼓勵學生觀察日常生活,記錄重要事件。其次,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校條件,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增長見識。例如,利用假期時間組織新聞采寫、為社區撰寫通知、為家庭喜事寫請柬等。學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實踐心得。最后,在班內進行交流分享。這種經驗交流方式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拓展了學生的寫作思路,為提升學生應用文的寫作水平奠定了基礎,也為其未來融入社會做好準備。
(四)創新應用文閱讀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導向標。只有當學習目標明確時,學生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學業,從而增強他們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應用文之前,教師首先需要確立好清晰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生可以根據這個教學計劃自由地安排閱讀活動,學生需要了解學習目標對應的知識點以及實現這些學習目標所需要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告訴學生學習目標設定的重要性,并通過課堂內外的閱讀融合來更好地完成任務,只有規范且合理的學習方法才能幫助學生進行有序的應用文閱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滲透學習方法。
舉例而言,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因其語言表達方式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對學生的閱讀積累有一定的要求。在學習文言文文章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知識理解與方法組織相結合。例如,在閱讀《諫太宗十思疏》這篇文言文應用文時,教師可以引入《答司馬諫議書》《諫逐客書》《報任安書》等文言文作品,讓學生通過群體閱讀,分析古代應用文的寫作特點和用詞習慣。盡管這些文章的寫作方式和行文結構與高中生的寫作方式有很大的差異,但通過閱讀卻可以讓學生了解文言文應用文的寫作特點和行文方式,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
(五)優化應用文寫作教學,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
除了前文提及的方法之外,教師在開發和利用應用文資源的過程中,還應關注學生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言:“大學畢業不一定會寫詩歌、小說,但必須會寫于自身生活有用的文章。”這句話強調了提升高中生應用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性,因為這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隨著高中生活的結束,學生將逐漸踏上社會,無論選擇何種職業,良好的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應用文教學的優勢,積極整合教材中的應用文資源,并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
例如,在學習《參與家鄉文化建設》時,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開展應用文拓展教學。通過學生掌握的調查報告寫作技巧,讓他們分析家鄉文化建設的現狀,并提出發展建議。此外,在說明書、計劃書等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讓他們介紹某個物品的特征、功能和應用范圍。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在小組內交換思想和意見,以提升學生的交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和社交中,學生需要清晰地表達意見,確保語言的邏輯性和完整性。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應用文寫作能力,還能夠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應用文的教學,使之成為學生語言發展和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
(六)開發校本教材,助力應用文教學的有序開展
盡管教材中包含了一定數量的應用文,但總體數量較少且類型單一。為了彌補教材的不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應用文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校內語文教師合作,制定一套本校的應用文教材。本校教材應該參考語文教材的內容結構,并劃分為不同的單元,包括應用文的基礎介紹、例文閱讀和寫作訓練等板塊,并為每個單元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以“書信類”應用文為例,該教材單元包含了詳細的介紹:首先是話題探究,涵蓋了書信類應用文的特點和格式;其次是例文選編,按照書信類應用文的寫作特點,精選了慰問信、演講稿等合適的范例;最后是寫作訓練,要求學生根據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寫作。校內語文教師應根據教學安排,以兩周為一個單位,深入學習一種類型的應用文。通過基礎知識講解、范例閱讀、寫作實踐和反思等教學環節,確保學生真正掌握了相關知識。
通過這樣的校本教材編寫和教學實踐,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應用文學習資源,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應用文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進而促進他們的綜合素養發展。
五、結語
應用文學習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應用文資源,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教材中應用文的資源價值,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夯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同時推動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參考文獻:
[1] 劉楠. 基于高中語文教材應用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J]. 高考,2021(06):111-112.
[2] 魏建利. 日常應用文寫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缺失與建議[J]. 作文,2020(48):55-56.
[3] 雷梓蘭. 拋錨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 都勻: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