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一個故事,一群平凡的人物,一個熱氣騰騰的時代,一塊深沉的黃土地。
——題記
第一次邂逅《平凡的世界》是在大學課堂。路遙攜著轟動全國的《人生》闖入了師生視野,又以百萬字巨著《平凡的世界》當之無愧地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作品再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字里行間傾注著對黃土地的深沉眷戀。尤其是逆境中的煎熬與奮進,給這群原本平凡的人物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翻開作品,一個20世紀70年代的高中生迎面而來,他踩著泥濘、吊著褲腿、餓著肚子、躲著同學、冷水里泡黑饃……這樣的孫少平簡直是攝人心魄,我也隨之被拉進一個貧瘠而又富有的世界里。
在大時代的變革浪潮中,孫家的兩兄弟率先覺醒,他們掙扎著站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奮然開啟了扎根農村和闖蕩城市兩種不同的奮斗模式。
先是孫少安忍痛割愛經歷蛻變,安心留守雙水村,開磚廠、箍新窯,讓窮家徹底翻了身,還努力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理所當然,他被光榮地奉為“農民企業家”。孫少安熱火朝天的干勁兒、大顯身手的魄力,恰是那個時代實干家改天換地精神風貌的縮影。時代在前進,文化在發展,但有些植根于土地的東西一定是永恒的。
孫少平,這個帶有書生氣質的農村小伙是大多數追夢人心中的偶像。他是個知道村外有“大世界”的人,所以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著更高意義的理解。他精神獨立,不懈追求,但從不敢向生活奢望過多的報酬和寵愛,而是理智而清醒地面對著現實。他與田曉霞書寫著大愛又天各一方的悲情結局,讓無數讀者耿耿于懷,恨不能拿起筆來自己寫個暢快如愿的大團圓!在他身上有兩個精彩細節至今讓我震撼有余而又高度認同。
一處是高中畢業時田曉霞對孫少平說的一段話:“不管怎樣,千萬不能放棄讀書!我生怕我過幾年再見到你的時候,你已經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滿嘴說的都是吃;肩膀上搭著個褡褳,在石圪節街上瞅著買個便宜豬娃。”
這是出于怎樣的知心與偏愛,才能以如此“接地氣”的假設場景“叮囑”同處畢業季的那個“他”。很明顯,田曉霞在以盼鐵成鋼的期待和愛屋及烏的境界,希望孫少平能夠通過讀書走向城市,跟那些擁有優勢資源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當讀到她被洪水沖走的那一刻,年少的我心里一驚,稀里嘩啦的淚水一瀉而下……這個無情的結局最終成了無數讀者心中的意難平!
另一處是孫少平給即將上大學的妹妹蘭香準備行李,細心地想到貼身衣物和衛生用品,心思縝密又關懷備至,令田曉霞很是詫異!還有寫給妹妹的一封信,告訴她“字可以出格寫”。如此細膩的關愛實在是羨煞讀者!到此我才破解叔家上大學的二哥竟然“抄襲”過這一招,信中也是鼓勵慣寫小字的我可以“出格寫字”。因有了真情在,平凡也可以變得不平庸。
當苦難的歲月里注滿精神的養料,苦難也就轉化成財富了。平凡的世界也會因此變得不凡和美麗!小說中道:“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斗。”于是,一邊是腳踏實地生活,一邊又“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豐滿的體系”,無數個孫家兄弟勇敢地承擔起時代的重擔,創造了生生不息的人類生活,在黃土地上矗立起了無字的紀念碑!
小說人物如此,現實人生亦然。時代洪流中,人生的自尊與自強、憧憬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無不令人蕩氣回腸。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火爆全國,從不追劇的我破例廢寢忘食追完全劇,以至于好幾天“淪陷”在劇中無法自拔!到底是怎樣的力量吸引著我呢?
我在想,二十年前,大學開始,我對未來有著許多高遠甚至高傲的追求,《平凡的世界》恰似一針強心劑堅定著自己的信念。二十年后,愛情、婚姻、學業、事業都已塵埃落定,《平凡的世界》又如一貼膏藥,安慰著我疲憊的身心。站在中年的十字路口,曾經的信仰或已變得忐忑與縹緲,只在孩子的成長與瑣碎的生活中細數日子,不料最美的年華已悄然溜走。
二十年前后,《平凡的世界》從小說到影視再度火爆,這絕非偶然!在這個物質嚴重擠壓精神的當下,平凡才能孕育出偉大,樸實方能經營好人生,善良必然蘊藏著光明!
作者單位:呂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作者簡介:吳彩琴(1976—),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