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釵

2024年4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強調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這一區域戰略首次召開專題座談會。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作為迢迢民族復興路的關鍵一程,它在治國理政的大架構中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醒目位置。
探究原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區域一體化乃大勢所趨”。循勢而行,順勢而為,隨著調研的深入、布局的精準,一幅戰略圖躍然紙上。
黨的二十大后,圍繞區域協調發展主題,總書記接連主持召開座談會。從京津冀到長三角,從東北振興到中部崛起,從長江經濟帶發展到西部大開發,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960多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相連成勢。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先來捋一捋我們走過的歷程”。
1999年,“西部大開發”第一次出現在黨中央的文件中。之后,這一戰略融匯時代特征,持續而深刻地塑造著壯闊的西部地區。
20年后的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再度推出《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萬字重磅長文,定義了“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道:“西部大開發作為國家戰略,是一以貫之的。沒有任何動搖,更沒有削弱,而是不斷加強和完善。我們現在還在繼續推動這項工作。久久為功,自強不息,止于至善。”
這一次,座談會進一步鎖定新格局,也將“一張藍圖繪到底”再一次夯實:“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這是西部的戰略地位。關注、關懷西部,是使命使然,也是情懷所在。
“我們黨從這里走來。”在西部的紅色沃土上,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前往革命紀念地瞻仰,感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總書記一直牽掛著西部,那里“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多”。黨的十八大后,“30多次到西部調研,而且每次都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要求”。
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盤點這些年沉甸甸的成績,也深刻分析亟待解決的短板和困難:“看看咱們的家底,梳理梳理咱們的長短板。”
入山問樵、遇水問漁。新格局如何謀篇布局?座談會上,總書記鮮明提出六個“堅持”。
錨定新質生產力,“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突出大保護,“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聚焦大開放,“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落腳于民生,“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
放眼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和拓新。這六個“堅持”所蘊含的思想理念,融匯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等蔚為大觀的思想體系之中,在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因時就勢,煥發出盎然生機。
新起點上,這場座談會是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新的起筆,必將指引西部地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新篇章。
(摘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