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杜媚,貴港日報社社會民生部主任
【摘 要】黨報肩負著推出高質量教育宣傳報道、更好回應群眾對教育問題的關切的責任使命,以高質量的教育宣傳報道助推高質量教育發展。本文以《南方日報》《江西日報》《貴港日報》等地方黨報開展教育宣傳報道為例,提出從加強深度報道策劃、整合教育資源、引導各方參與、推出精品力作、提高受眾認可度等5個方面入手,應對教育報道面臨的挑戰,助力地方黨報教育宣傳報道提質創新,實現有效傳播。
【關鍵詞】黨報;民生;教育;宣傳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部署,將三者上升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新高度。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教育居于先導地位[1]。人民群眾關心什么、關注點在哪里,地方黨報就要積極回應群眾,把群眾所盼所需及時宣傳出來、報道出去,用媒體渠道講好民生故事。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地方黨報必須加強教育宣傳報道,助力地方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地方黨報高質量開展教育宣傳報道面臨的挑戰
“民生新聞,是從大眾情懷出發,關注人民生計、關心百姓生活的新聞。重大新聞事件固然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在事關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民生新聞,更多的是以小見大,從小題材引出大主題,展現大‘天地。”[2]教育與民生息息相關,教育題材是民生領域的重點題材,也是各級黨報重點報道的內容之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地方黨報要加大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助力教育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在教育宣傳報道中,各地黨報都進行了積極的探討與實踐。黨報通過加大教育宣傳報道力度,讓廣大讀者了解當前的教育政策、教育熱點、學校教育等重要事件,厚植教育事業的群眾根基。如何高質量開展教育宣傳報道,是對地方黨報做好民生領域報道的一個重要考驗。目前,地方黨報高質量教育宣傳報道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宣傳報道的策劃意識不強
“積極主動關注教育新聞熱點牽動受眾的敏感度,做好新聞提前策劃,注意把出發點放在矛盾的化解,抓住本質引導大眾輿論。”[3]然而,因為提前精準策劃不足,一些地方黨報教育宣傳報道多限于常規教育工作報道或簡要教育事件報道,缺少深度的、系列的宣傳報道,宣傳報道也與學校、家長等多方互動不夠,沒有形成深度、立體的宣傳報道聲勢和規模。
(二)運用教育資源能力欠缺
“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期盼,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為老百姓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緊迫任務。”[4]然而,一些記者在運用教育資源方面,存在挖掘能力不足、統籌運用不充分等問題。目前,一些地方黨報的教育宣傳報道線索主要來自教育部門報送的獎項和表彰,采編人員較少循線挖掘本地教育系統歷史文化和學校品牌學科、學校先進管理理念、學校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高質量教育資源。
(三)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意識不強
地方黨報的教育宣傳報道面較窄,往往局限于“記者—學校”或“記者—學校—家長”的“兩點一線”“三點一線”,讓教育宣傳報道工作陷入“孤軍作戰”“三方作戰”的困境,削弱了教育宣傳報道的價值以及社會影響力。
(四)打造品牌效應不顯著
部分地方黨報缺乏品牌意識,雖也設專欄、專版,但因缺乏系統觀念和長期規劃,沒能打造出有深度、有廣度的教育宣傳報道品牌。部分地方黨報則把“教育專版”視為一般的“通用類”專版,沒有強化品牌思維,可設立《名家談教育》《家長論壇》《學生心聲》等能與各群體互動的欄目,提升版面的可讀性、功能性和互動性。
(五)延伸宣傳報道影響力意識不強
一些地方黨報覺得媒體融合就是在紙媒上發表,同步在本報網站轉發,沒有做好宣傳報道的進一步延伸傳播工作,沒有主動加強與讀者、網友和相關部門互動,讓宣傳報道得到更有效傳播。例如,一些地方黨報在寒暑假期間推出學生假期活動宣傳報道,但僅限于“興趣班”“冬令營”“夏令營”等活動的報道,沒能與相關教育、培訓機構聯動,將報道在其平臺推送,提升宣傳報道的影響力。
二、地方黨報高質量開展教育宣傳報道的對策
質量是報刊的生命力。做好教育宣傳報道,提升宣傳報道質量、講好教育故事、闡述教育方向、宣講教育精神,融入行業發展節奏,努力以高質量的教育宣傳報道服務黨的教育事業、服務學校、服務群眾,及時回應人民關注的教育問題,才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呈現更多精彩。
(一)加強精準策劃,在深度報道上下功夫
“策劃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策劃并不能獨立存在,只有與記者的現場采訪相結合,才能達到預定的報道目的。”[5]策劃要順應時代需求,做好“當前”“眼下”的教育題材,根據人民群眾當前的教育需求和問題,眼下關心的教育事件、孩子成長情況等進行精準策劃。一方面,要走到群眾中,聽取學校教職員工、學生和家長的教育訴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策劃;另一方面,按照時間節點的教育熱點問題,設計話題,將策劃與引導的話題結合起來,使教育宣傳報道發揮熱度效應,吸引讀者關注與討論,擴大影響力。
針對“當前”“眼下”的教育訴求、教育熱點等做好新聞報道策劃后,要在深度上做足文章,因為有深度才有力度,有深度才有含金量。深度報道可以體現在設置專欄、專版和專題系列報道教育事件上。如《廣西日報》《重慶日報》《江西日報》等開辟了教育專版。其中,《江西日報》教育專版于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間,以思政課為主題,陸續推出《以中華服飾文化賦能思想政治教育》《推動“三個轉變” 讓思政課有滋有味有溫度》《“行走的思政課”激活微課堂》等系列報道近20篇。該系列報道從多方面、多層次為讀者闡述推進思政課的意義以及如何創新思政課堂,讓讀者對思政課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深入探究教育實踐的同時,配發相關的評論或提出相應的話題供讀者討論。《貴港日報》教育專版于2024年2月24日推出的通訊《家訪,讓教育在溫情里流淌》,聚焦寒假“萬名教師進萬家”大家訪活動,從關愛學生身體成長、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家校互動等方面進行深入報道,讓讀者對教師家訪的意義有了“鏡頭”式的印象。在同一版面還刊發教育時評《做有溫度有情懷的家訪》,對該深度報道進行點評,有效延伸了讀者的思考,進一步增強了宣傳報道的影響力。
(二)充分整合資源,在展現師生風采上下功夫
地方黨報采編人員要善于整合資源,讓豐富的教育資源成為講好教育故事的“富礦”,并從“富礦”尋找到源源不斷的宣傳報道靈感,運用高含金量的教育故事支撐起教育宣傳報道的質量。因此,地方黨報從事教育宣傳報道的采編人員要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主動深入教育系統,融入教育工作,融合“記者”“專家”“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多重身份,多維度收集資源、統籌資源,深度發掘本地教育資源,才能在宣傳報道中突出當地新時代教育的勃勃生機,展現師生積極向上的風采。
2024年3月8日,《徐州日報》推出3版《教育周刊》,其中一版主題是“致敬優秀女教師”,展示了該市教育界優秀女教師代表的風采,其他兩個版面主題分別是“看‘她風采 聽‘她故事”“打造一流幼教團隊 引領幼師幸福成長”,展示女教師的風采。3個專版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從不同角度,立體式地展示各級各類各團體的女教師風采,增進了教師的自豪感,有效提高了她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引導各方參與,在體現服務教育上下功夫
“相對社會新聞,民生新聞具有以民生內容為題材,以平民視角來報道,以民為本的價值取向,以民眾話語為報道方式的特點。”[6]教育宣傳報道與醫療衛生、群眾衣食住行等民生題材宣傳報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看見事件、發現問題、共同參與”。做高質量的宣傳報道,要有各種社會力量的參與,激發高度的共識,才能深得民心、贏得點贊。而關注度、參與度、認可度的提升,又與題材策劃者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有關,與報道內容和社會群體的結合程度有關。因此,必須注重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把全社會共同關注教育發展的力量凝聚到黨報這個載體上,形成聚焦效應,強化同向發力的效果。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地方黨報要關注熱心服務教育的單位、團體和個人,讓廣大讀者看見服務教育的行動和力量,從而凝聚更強的合力。《貴港日報》2024年1月27日二版,以《開展學校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為題,圖文并茂地報道市教育局聯合市應急、消防、住建、民政等部門開展校園消防安全大檢查的行動,充分展示了社會各界服務教育的責任和擔當。
(四)樹立品牌意識,在擴大影響力上下功夫
“地方黨報的影響力既是競爭力,也是獲得自身造血能力的前提,是獲得公眾信賴的保證。”[7]地方黨報的影響力、競爭力與其推出的精品力作和打造的品牌欄目有著密切關系。地方黨報要利用自身優勢,把題材做深做透,才能成功推出精品力作,打造品牌。針對當下教育熱點問題等,通過采訪教育名家、醫學專家或向其約稿的方式,設立專欄、專版或撰寫系列報道,形成品牌,不斷擴大宣傳報道的社會影響力。
《南方日報》2024年3月5日刊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高天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需多方參與幫助干預》一文,作為腦科學領域的專家,高天明教授呼吁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并明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以及醫療機構共同參與,建議通過整合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資源、聘請精神科醫師對口支援學校等方式有效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該報道通過專家、名人呼吁和建議,有針對性地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有效助推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五)強化拓展延伸,在服務學生家長上下功夫
“在全媒體大環境下,傳媒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媒體在競爭中不占優勢地位。因此,地方黨報必須加強對民生新聞的報道,積極進行改革,創新報道理念,增強受眾的認可度。”[8]推動教育宣傳報道的高質量發展,必須重視拓展延伸工作,形成媒體矩陣的共同發力效應。因此,黨報要發揮“紙媒+融媒”“本報平臺+他媒平臺”的作用,將教育宣傳報道向本報新聞網站、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延伸的同時,還要與其他權威媒體合作,拓寬宣傳報道的傳播渠道,形成推廣的熱效應。
《南方日報》2024年3月13日九版《2024年研考國家線發布》文末設置了“查看詳細分數線”微信二維碼,同月17日一版刊登的《廣東27所高校211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文末設置了“查看廣東高校排行榜全名單”的微信二維碼,讀者掃碼即可了解研究生考試分數線、廣東高校排行榜全名單。同時,該報數字報還在每篇報道后都設置分享功能,讀者只需掃二維碼就可以輕松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這都是拓展延伸、鞏固成效的有效渠道。
地方黨報在傳播過程中還要重視收集社會各界的反響,適時推出互動報道、反響報道等,不斷提升社會關注度,最終達到拓展延伸、鞏固成效、疊加效應的目的。
三、結語
高質量開展教育宣傳報道,可以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地方黨報要順勢而為、應勢而上,在教育宣傳報道上堅持系統觀念,強化互動意識,繼續解放思想,走精品化、品牌化路子,形成地域性的教育宣傳報道經驗,著力提升教育宣傳報道質量,為黨的教育事業注入時代發展活力,為老百姓講好身邊的教育故事。潮
參考文獻
[1]羅哲,于洋,陳佩堯.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布局的系統認識與深度解析[J].教育科學論壇,2023(20):3-8.
[2]陸征.淺談小題材民生新聞的“民本”視角和現實走向[J].大眾文藝,2013(17):173.
[3]史倩.我國教育新聞現狀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2.
[4]彭佳景.優質教育資源需要精心培育[J].湖南教育(B版),2016(7):1.
[5]王曉玲,劉海濤.新聞策劃與現場采訪的互動[J].現代視聽,2009(S2):62.
[6]牛立華,張媛媛.縣級電視臺民生新聞節目的編輯技巧[J].科技信息,2011(13):420,384.
[7]寧威.“地方黨報影響力”品牌化“目標形成研究”[J].行政科學論壇,2021(4):47-52.
[8]李見書.全媒體時代地方黨報如何做好民生新聞[J].中國報業,2023(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