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平
四月中旬,春暖花開,大地披綠,到處是春意盎然,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片繁榮景象。我隨志丹縣黨政代表團去河南省林州市考察學習紅旗渠精神。在小的時候,在歌聲中聽過和唱過紅旗渠精神,在圖畫書中看過紅旗渠精神,在影片上看過紅旗渠精神,我帶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前往目的地考察學習。
第一天我們上午實地參觀學習了紅旗紀念館、史家河村、廟荒村等地,下午我們沿著紅旗渠主干線路一邊走一邊在講解員的指導下一段水渠,一個景點的講解,走在河渠上看青年洞上領導人的題詞,沿途的若干銅雕像,展示著過去勞動的片段,再看那流淌的清水,回想著在紀念館中的影像圖片的戰天斗地工作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熱火朝天的大干場景回蕩在眼前,雙鉗、雙錘在打石頭,運炸藥、劈山鉆洞的場景一次又一次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林州人民就是憑著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力量,用這種精神苦戰10個春秋,用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一段一段向前打通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在那種艱苦環境下沒有錢自己想辦法籌資,沒有糧食自己想辦法籌集,沒有水自己想辦法分頭去找,這就是實干的精神在太行山上形成強大的力量,用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實施了宏偉的“紅旗渠工程”,為造福林州子孫后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天沿著曲折的公路翻越太行山來到石板巖村去谷文昌故居參觀學習,聽了“四有”書記的感人事跡,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一名隨軍北下干部在南方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密切聯系群眾,密切依靠群眾,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干出那么動人的偉業。隨后我們又走進扁擔精神紀念館參觀學習。
參觀學習林州之后五點感想:
一種追求。為人民的幸福事業追求精神。楊貴老書記把群眾的冷暖始終放在心中。老大娘急需的羊架骨騎著自行車及時送去,老大娘激動地不知說什么是好。他就是這樣深入群眾,了解群眾,他把老百姓真心當親人。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去奮斗,去戰斗,去戰勝一切困難。
一種目標。一切從廣大人民群眾最需要的事業去干,并且全力干好。“千人千雙手,萬眾一條心,黨要給任務,堅決要完成。”既然定為目標,就要奮斗到底,在建設紅旗渠過程中每名縣委領導干部與廣大人民群眾同住一個帳篷,同吃一鍋飯,同干一樣活,用一股不屈不撓的精神來完成每項任務,克服每一項困難,用堅強的信心堅決完成各項任務。楊貴老書記即使在自己的職務面臨撤職時候,仍然堅持真理。今天的林州人民把“弘揚紅旗渠精神,建設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又作為當今奮斗目標。
一種責任。把事業當作一種責任,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為人民干好每一件事,干不成決不放棄,一定要有干成功的決心與信心。河渠上的每座界碑,一塊界碑就是一塊責任碑,一塊界碑又是一塊監督碑,也是一塊銘記在建設者心中的任務碑。在紀念館里的記賬票憑證中,一筆一筆賬務真實的記載,“出入有手續,調撥有憑據,月月有清點,每季有對照”,真實地反映每筆資金合理的開支使用,使人財物真正發揮著巨大作用。
一種擔當。一心把老百姓的事辦好、辦實,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紅旗渠精神就是林州人民的一種擔當精神。既有歷史的責任,又有現實的責任。“炮聲隆隆濃煙起,懸崖絕壁壯士忙,一雙大手改山河,太行頂峰人造江”是過去的歷史寫照。紅旗渠工程從一開始規劃,到工程結束,既有長遠規劃,又有實際的計劃,一段一段地實施,最后鑄就宏偉的工程——“世界的奇跡工程”。
一種夢想。林州人把習近平總書記說的“紅旗渠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當作一種永遠追求的理想,林州人民把“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作為今天“富美林州,幸福家園”的新的夢想。
雖然我離開了林州幾天了,在那里參觀一景、一事總是在我腦海里回蕩,那種團結拼搏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去奮斗,去戰勝一切困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