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貽寧 計國紅
本文系2022年立項的省級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線上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JK22084。
摘要:“雙減”政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都明確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被正式納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法制化管理軌道。“家庭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熱詞。線上家庭教育指導也變成了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部分。“‘雙減之后孩子該怎么培養”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問題,如何有效利用線上平臺對家長實施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是教育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對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實踐研究,有利于從現狀出發,明晰“雙減”下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各主體訴求和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從專業出發,整合各類資源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實踐活動。
關鍵詞:“雙減”政策? 線上? 家庭教育指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科學的家庭教養觀念和方法,更是成為影響學生終生成長的重要因素。
一、“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導的必要性
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提出“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樹立科學育兒觀念”,“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
綜觀我國基礎教育界關于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研究和實踐過程,發現在“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家長的焦慮雖然有了不同程度的緩解,但是家長“學而優則仕”等傳統文化觀念根植于家庭教育中,導致家長難以平衡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引得多數家長無法快速領會國家“雙減”政策的根本目的、意義,甚至有小部分家長對“雙減”政策持不滿態度,因此無法與學校達成減負共識。
“雙減”時代下,學校和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價值和意義,“‘雙減之后孩子該怎么培養”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問題,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是家長參與教育和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徑,如何有效利用線上平臺對家長實施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是教育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學校指導家庭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可以增進家校共育的合力,爭取為每一名學生創設一個優質的家庭教育環境,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展。
二、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堅實的基礎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打破了溝通與協作的時空界限,網絡溝通與協作的工具日益豐富起來。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采用云計算技術,形成資源配置與服務的集約化發展途徑,構建穩定、低成本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由于網絡社交工具的便捷性、超時空性、平等性、多樣性,教育工作者也開始將新技術廣泛運用于學校與家長或者教師與家長的聯系中。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暴發打破了教育的常態運行,隨著教育部發布關于“停課不停學”的通知文件,“線上學習”“居家學習”成為疫情下學生學習的新常態,學校和家庭史無前例地緊密結合與合作,促使部分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方式出現新變化,涌現出許多優秀案例和典型經驗,為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筆者有關線上家庭教育指導相關內容對所在區域小學家長和教師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如下:
1.“80”后、“90”后家長占比超九成,家長群體整體呈現年輕化傾向。年輕的家長群體對新事物、對線上學習的接受程度較高,同時也具備了基礎的線上學習的實操能力。
2.區域五成以上為二孩及以上家庭,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學習中的時間安排、便利性是重要影響因素。而線上指導超時空特點,有助于此類家長參與學習。
3.從家庭結構而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力。父母對于家庭教育指導的接受度相對較高,有利于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落實,對于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順利推進大有裨益。
4.家長職業多元化,整體學歷水平較高,潛在資源豐富,且超半數的家長非常愿意分享自己優秀的家庭教育經驗,參與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這對于區域線上家庭指導工作的開展有著很大的助力。
5.教師群體具有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基礎能力,對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有著基礎認知,有六成以上的教師認為線上講座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方式,教師參與家庭教育指導的意愿較強,而且三成以上的教師表示自己擅長線上課程。同時,不同年齡段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擅長方向的不同,也為區域多元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建設提供了師資可能。
因此,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更好地實現新時代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使命和任務,利用線上的形式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是大勢所趨。
三、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實施策略的探索
(一)建立系統化課程,聚焦問題構建線上指導課程
立足現狀,教師進行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可以采用課程化的形式進行推進,而課程系統化是重點內容,也是重要切口。課程建設可以從以下路徑來實踐。
1.課程構建原則
(1)服務家長原則:以服務家長為原則,關注家長對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時長、形式、內容的訴求,設置靈活多樣的指導課程。
(2)問題導向原則:以解決問題為原則,聚焦家長家庭教育指導中的難點、痛點、重點問題,聚焦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難點、焦點、痛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3)實效優先原則:以實效優先為原則,課程設計、實施,既注重理論的適切性,也關注方法的實操性,努力提升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實效。
2.課程形式分類
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應以專家講座和主題微課為主,輔之家庭教育方法指導微課、主題沙龍,以及系列性家庭教育線上直播、互動咨詢、音頻學習課等內容。
3.課程主體分類
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服務的對象不僅是家長,還有教師,甚至學生。因此,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根據主體劃分應有家長課程、教師課程和學生活動課程。在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系統化建設的第一階段應以家長課程建設為主,后續在隊伍和平臺成熟的基礎上,可設計教師課程和學生課程。
4.課程關注焦點
立足第一階段以家長課程建設為主的現實情況,綜合調研數據,當前區域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內容應重點從以下維度展開:
(1)科學教育觀念宣傳。以“雙減”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為重點,宣傳課程家庭教育觀念,如法律觀念、養育分工、家庭關系、協同共育等方面內容。
(2)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以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分享不同階段學生發展焦點問題的解決之道。
(3)學習能力方法指導。以家長關注的學習指導、課后安排為重點,分享家長學習能力提升方法、家長學習指導方法主題課程。
(4)家校共育方法指導。以家校溝通、教育一致性和連續性為重點,分享家長家校共育的策略和方法。
(5)自主成長養成指導。以喚醒、激活孩子成長發展的內驅力為主,重點關注影響孩子自主成長的因素,以小主題切入,與家長一起促進孩子自主成長。
5.課程來源的路徑
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來源路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內生,二是外引。內生為內部課程,即區域學校課程、名工作室課程。外引為外部公益課程引入,社區課程引入以及政府采購課程。
區域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的來源可通過以下兩個路徑:
(1)特色項目驅動:以名班主任工作室師資培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建設為抓手,建立區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家庭教育特色課程建設項目,由一個名班主任工作室領銜,聯動區域內其他名班主任工作室,每個名班主任工作室承接一個學段(低中高三個學段)的課程建設,以此整合區域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構建區級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體系。此外,區域也可視作階段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重點工作,主動與各級單位聯合,助力區級課程建設。
(2)隊伍培養轉化:在特色項目之外,區域可以通過專項教師隊伍建設,如家長講師隊伍和教師講師隊伍建設,在培養師資的同時,孵化線上家庭教育指導課程。
(二)發揮教師和家長資源優勢
線上家庭教育指導除了要構建系統課程之外,還應發揮區域已有的隊伍優勢,重點組建家長講師和教師講師兩支講師隊伍,形成隊伍內外的互促型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機制。
1.家長隊伍
(1)隊伍組建:家長隊伍建設,初期可以以工作室成員所在校為主,挖掘優秀家委會成員資源,組建校級家長講師隊伍。校級家長講師隊伍以名班主任工作室為核心,組成區域校際家長講師隊伍聯盟。
(2)培養陣地:家長講師隊伍的培養,可以以名班主任工作室為引領,通過學校培養校級家委會,打造家長講師團,儲備師資。讓各校校級家委會為建設校級家長講師聯盟助力。
(3)培養方式:組建家長講師隊伍可分兩步走:第一步以通識性共育理念培訓為主,面向各校校級家委會展開;第二步,以班主任推薦和家長自愿報名相結合的形式,從各校校級家委會成員中選取合適成員,組建第一批家長講師團,面向這一批講師團開展專題性實操分享培訓,提升家長講師家庭教育分享傳播能力。后續,以家長講師隊伍聯動家委會,影響普通家長,形成一個個互助成長的家庭教育共同體。
(4)創新形式:在區域家長講師隊伍的建設中,可逐步形成“家委會建設—家長講師—家長成長共同體”的家長線上家庭教育指導隊伍建設路徑。同時,收集征集家長家庭教育經驗分享實例,形成區域家庭教育線上家教錦囊。
2.教師隊伍
(1)隊伍組建:教師隊伍建設,以名班主任工作室為依托,聯動區內優秀教師資源,形成區域線上家庭教育的教師指導團隊,教師講師團隊建設可根據教師年齡或教齡成立若干家庭教育講師小分隊,不同小分隊攻克家長家庭教育焦點問題;可根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分為專家型講師隊伍和實操型講師隊伍,以便開展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2)培養陣地:師資培養,以名班主任工作室為主陣地,以成員所在校為聯合陣地,開展隊伍培訓。培訓可分為兩步,一是名班主任工作室內部資源互通的主題學習,二是名班主任工作室吸納外部資源面向教師講師隊伍開展培訓。
(3)培養方式:采用基礎培養與分類培養相結合的形式,基礎培養為講師基礎理論與實操技巧培訓,如家庭教育政策理論、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知識、家校溝通技巧、心理輔導技巧等方面內容;分類培養為專家型講師培養和實操型講師培養。
(4)創新形式:在教師隊伍培養的實踐中,未來區域教師將組成一個個成長共同體,區域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專家指導團和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講師共同體將成為區域家庭教育指導的創新點。
(三)整合就近平臺資源,平臺矩陣化
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實踐,要立足新技術手段的應用,結合區域家長和教師對線上學習即時性、便捷性的訴求,以線上公眾號平臺為主,鏈接外部網站或小程序,輔之多種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并存。以公眾號或小程序為載體,通過直觀的欄目設置,幫助家長一目了然地獲取家庭教育咨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具體可設置四個特色欄目和一個互動圈子,發揮線上平臺的指導效能。
(1)特色欄目一:區域家長百科。以知識錦囊的形式,關注家長家庭教育的具體問題。
(2)特色欄目二:科學教養課堂。以專家講座、主題微課為主要形式,分享家庭教育的基礎教育知識、科學理論、政策法規、實操方法等知識。
(3)特色欄目三:焦點咨詢窗口。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區心理健康教師、區家庭教育指導講師團,解答家長家庭教育焦點問題。可以周為周期,教師隊伍輪值互動。此外,還可收集家長問題,鏈接“家長百科”欄目,形成一般性指導錦囊。
(4)特色欄目四:教育直播。以節點性直播為主要形式,開展面向不同年級家長的線上直播,如幼小銜接、小升初等升學的節點,再如開學、學期中、學期末等時間節點。
(5)互動圈子:教養傳遞。打造區域家長家庭教育經驗分享的互動圈子,以年級、學校為單位,構建家長線上互動平臺,分享教育觀點。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網絡已成為人們溝通的重要工具,家庭教育指導離不開各種線上平臺,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有利于滿足“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各主體訴求,有利于整合各類資源開展切實的家庭教育指導實踐活動,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在實踐中也會越來越完善,最終服務于萬千家庭,為培養健康、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者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