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瀚予

行于路,溫柔的清風吹散心中陰霾,讓我們重獲治愈的力量;打開書,有力的文字凈化心靈,讓我們重獲治愈的力量。治愈不僅在于恢復物理上的傷口,更在于凈化心靈的傷痕,儲蓄治愈他人的力量。
于平凡中,感受治愈之美好。
我們受到治愈,因此得以感受世間的美好。陶潛甘心居于東籬,守南山而采菊,以治愈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之苦。王維流連于自然山水,彈琴復長嘯以治愈對塵世不滿之情。魯迅先生憤于國人的愚昧麻木,也厭惡惡人居高臨下,被藤野先生的耐心與無私的幫助所治愈,雖最終棄醫從文回國,這卻成為他早年不順中最溫情的回憶。
于典籍中,體味治愈之力量。
縱覽汗青,應念胡震亨在“好古樓”之中秋去春來,身處明朝卻努力收集唐朝失傳,治愈自身被官場排擠的落寞,耗時十余年編成一千零三十三卷的《唐音統簽》。詩集體大思精,內容廣博,博采眾說,讓我們今日得以看見夜泊牛雄渾之美,“采采流水,蓬蓬遠看”的纖秾之美,得以在文學中的清風明月里、真摯的情感中被治愈。
于精神世界中,細品治愈之內涵。
正如畢淑敏所說:“造物給予人的軀體是有限的,作為補償,造物給人以無阻的精神?!痹S多人認為治愈僅僅是從美好的事物中獲得短暫的快樂,但我認為長期的治愈,是只要想到那么一件事,便充滿著熱愛與堅持,人生就因此而有盼頭,精神就因此豐滿。擁有治愈力量的精神家園可以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可以是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小屋,也可以是巴金心馳神往的海上日出。
其實所有治愈本質上都是自愈,治愈他人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愈,正如行為經濟學中的溫情效應:“純粹的利他可以獲得純粹的滿足。”不需要做出太多自我犧牲,因為給予比接受偉大,去愛比被愛偉大。
心向陽,逐光行,收到他人的善意,會感到溫暖,我們正被治愈,所以也希望將溫暖與治愈傳遞出去。韓愈用《勸學》勉勵同他一并反世俗風氣而學的讀書人,無私幫助他們,也得到幫助。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張桂梅同樣在為鄉村女學生們撐傘,因為“我淋過的雨不能再讓她們淋”,令人動容。我們治愈著自己,也愿意將這些治愈無私地送給有著類似經歷的他人。蕭伯納說:“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的人們?!比私杂胁蝗讨模谧陨硎艿綔嘏邮苤斡鷷r,也愿將“治愈”之火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