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壕 錢馨蕾?

摘要:文化貿易是我國建設貿易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是建設文化貿易強國之本,開放是建設文化貿易強國之翼。我國應堅持貫徹創新和開放理念,堅持遵循審慎開放、有效監管的原則,大力促進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同時應創新發展文化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加快落實對文化出口的政策支持措施,積極參與全球文化產業規則制定,提升我國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促進文化貿易繁榮發展。
關鍵詞:文化貿易;開放;創新;貿易強國
一、新時代文化貿易強國的內涵
(一)文化強國與貿易強國相互促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建設不同領域的強國目標,其中既包括貿易強國,也包括文化強國。從貿易強國目標本身來講,既要推動我國貨物貿易進一步做大做強,也要進一步擴大我國服務貿易規模,提升我國貿易整體競爭力。其中,文化貿易是跨界貿易形式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文化強國的角度看,中央早已提出要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方面不斷提質升級,在新時代解決新矛盾的前提下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產品與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事業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更多文化領域公共服務的提供,使我國各個地區的民眾都能共享文化碩果。
從貿易強國的角度看,文化貿易中同時涵蓋文化領域的投資,不僅有國內投資,更包括國際雙向投資。我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在文化領域內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外資進入,有助于加快我國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的動能。同時,通過開放倒逼改革,使國內的文化企業能夠感受到外部競爭的壓力,提升自身水平。
(二)創新是建設文化貿易強國之本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推動文化服務貿易迅速發展。隨著科技和信息化的發展,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對文字、圖像、聲音和視頻內容進行加工和傳播成為可行,而文化產品和服務本身所具有的非實體存在特點,也使其更適合網上生產創作、流通和消費。當前網絡在各領域的應用,包括網絡通信、電子商務、信息咨詢、視頻點播、音樂播放、網絡游戲、新聞等,也促進了這種網上的文化創作和消費。通過大數據,可以識別出哪一類群體喜歡哪一類的作品、該群體通過哪些渠道來獲得該作品,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創作作品并向識別出來的相關用戶推廣。這一方面推動了文化產業要素分工的細化深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消費者更快找到其所需要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文化貿易壁壘趨于隱蔽。各國往往對外國文化企業資金、外國企業人員、外國文化企業活動范圍設定一系列審批權限等限制,均為文化貿易準入壁壘的具體表現形式。從前針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貿易壁壘逐漸發展為基于數字貿易層次所提出的全新規則體系,并在互聯網數據傳輸方面進行限制,也就是設置了文化服務傳播途徑中的貿易壁壘。當前,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從制度層面看,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知識產權制度,尤其是版權制度的法律保護;從產業層面看,版權產業同時也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國的文化版權保護措施又構成了新的隱性貿易壁壘。
我國文化服務貿易需求不斷擴大。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提高,國內文化服務市場迅速擴張。留學生和海外移民人數的增加,推動了我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將對我國文化的需求延伸至海外市場。國際市場需求將促使中國文化元素成為文化產品和服務鏈條中的重要生產要素,借助該類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我國文化出口迎來增長幾乎成為必然。
(三)開放是建設文化貿易強國之翼
我國已全面履行加入WTO對文化領域開放的承諾。根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書,政府在音像制品的批發、零售和出租等分銷方面,必須遵守 《音像制品管理條例》中相關規定,經政府批準可設立合資企業,外方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占比不超過49%,僅經營經政府審查批準的音像制品;在影院改造和建設方面,應遵守 《電影管理條例》,由中方擁有管理控制權,外方持有股份占比不超過49%,允許外方參與影院經營管理。
我國在雙邊協定框架下進一步擴大文化開放領域。目前,在我國已簽署的FTA協定中,在文化子領域 “體育和其他娛樂服務”方面有一定的新增承諾,并且在 “筆譯和口譯服務”方面高于GATS承諾水平。根據內地與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特區政府簽署的CEPA協議、協議附件及其后簽訂的補充協議,內地在通信 (包括視聽)、文化娛樂等領域均為港澳地區的服務與服務提供者提供更加廣泛和深入的市場準入條件,并且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服務等新領域增加開放措施。
我國進一步拓展了文化領域自主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一是在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新一輪開放中提出一批文化領域的開放措施。允許外商投資廣播、電視、電影等音像制品業務領域;允許外商在經批準的特定文化娛樂業聚集區域,投資設立文化藝術演出場所、娛樂場所及經營單位,且不設投資比例限制。二是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中提出新的與文化領域相關的開放措施。最大限度縮減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推進互聯網、文化、文物等專業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1]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教育衛生、體育娛樂等高端服務領域的貿易便利化。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指導意見中提出新的與文化領域相關的開放措施。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著力促進游戲動漫、數字內容等文化類新興消費,推動傳統文化消費數字化升級。試點地區允許外資設立本地化經營演出經紀機構;試點地區內如有文化旅游類產業集聚區,經批準后,允許外資設立演出場所及經營單位,且演出節目內容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政策規定。
二、提升我國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一)遵循審慎開放、有效監管的原則
文化服務不同于其他領域的服務,具有特殊的意識形態傳播功能與屬性。因此,在文化服務對外開放的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也必須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目前,在提升我國文化對外開放程度和水平的同時,也應牢固樹立文化安全觀念,積極應對和有效化解文化開放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沖擊,更好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未來我國對于文化服務的開放也應遵循審慎原則與適度保護政策,在文化服務開放的內容上,有選擇性地漸進放開。在開放的策略上,先行選擇優勢行業或特定地域范圍進行試點,在試點實施一段時間后及時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持續完善修訂政策方案,進一步在更多相關行業、更大地域范圍推廣實施。
(二)多管齊下促進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
打通文化服務企業海外運營渠道。我國影視企業 “走出去”時,可積極聯系當地影視傳媒技術服務提供商,探索以收購境外電臺、并購外國院線、租買電臺廣播頻道時段等多種方式,為當地影視受眾提供觀影服務;我國圖書出版企業 “走出去”時,可加強聯系當地較為資深的出版物運營方開展合作,依托互聯網等新興數字平臺渠道對外提供圖書出版內容服務;[2]我國文化演藝企業 “走出去”時,可提前深入研究海外潛在受眾的劇目欣賞習慣與藝術審美偏好,主動同當地知名演藝團體接洽合作,創作、改編出一批契合對象國觀眾文化喜好的優質演藝作品投向海外市場。
加強對文化服務企業的海外投資合作指導。政府相關機構可為本土文化企業提供境外投資環境與市場準入方面的指導,引導文化企業準確了解把握 “走出去”時面臨的機遇、障礙與風險,重點介紹我國文化企業開展境外投資與合作的成功案例并總結經驗。同時,政府可積極牽頭為國內文化企業提供與海外同行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平臺,推動文化企業深度融入海外市場。
規劃建設文化出口集聚區。依托我國現有高水平開放平臺和政策高地,建設打造一批文化出口服務型園區,從稅收優惠、融資支持、通關便利化等多方面切實幫助企業夯實創作策劃、制作營銷等原有文化產業及出口環節,同時打通藝術衍生品、文化旅游等相關行業出口渠道,進一步發揮園區文化產業集聚效應,延伸企業文化服務出口鏈條,推動文化出口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
(三)文化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創新發展路徑
文化旅游:夯實基礎釋放文明古國先天優勢潛力。通過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促進文化與旅游相結合,不僅有助于優化我國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效益,還可以大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通過文化內容的加入提升旅游品質與內涵;通過旅游擴大文化本身的傳播范圍,同時促進相關文化產品與服務消費。
工藝美術設計: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促進現代工藝美術發展。加快我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在強調有效保護傳統工藝美術技藝的基礎上,充分發掘中華民族文化元素,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通過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實現文化創新保護傳承的兼收并蓄。樹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特色的工藝美術品牌,推動現代工藝美術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與科技含量,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更好地推動中國工藝美術走向國際市場。
影視制作:借力高科技提升競爭優勢行業產業鏈。派專員學習引進國際領先的影視制作技術,著力構建影視文化服務創新體系,充分鼓勵內容與形式上的自主創新,提高影視制作數字化水平。鼓勵中外合拍影片,同時加強高品質國產影視文化作品的海外宣傳推介;積極申辦、參加國際影視業知名展覽會等文化節慶活動,進一步擴大我國影視產品的影響力與輻射范圍。
動漫游戲:提升文化內涵打造動漫游戲精品。鼓勵動漫游戲產業走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相結合的原創之路,[3]提升動漫游戲產品的文化內涵。重點培育本土動漫游戲龍頭企業,幫助扶持動漫游戲文化品牌創作主體擴大規模、提升自主開發能力,研創一批國際暢銷作品,逐步打造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動漫游戲文化品牌。
文化會展:打造特色會展品牌提升國際化水平。未來我國應進一步發展壯大文化會展業,重點培育扶持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等標志性展會活動,樹立本土精品文化類展會品牌,增強我國文化會展的國際影響力。
創意設計: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廣泛承接創意設計和生產。加快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切實加強創意設計成果立法保護。不斷提高文化類創意設計水平,統籌推動文化創設行業快速發展,進一步激發創意設計成果轉化對文化相關產業的促進作用。依托我國人力資源數量與素質優勢,不斷擴大文化創意設計服務出口。
(四)加快落實對文化出口企業的政策支持措施
完善支撐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目前,在實踐中,我國大部分文化產業政策是以行政法規的形式來執行的。文化產業政策的成熟形態應當是法律,即更為固化和制度化的表達形式,執行起來也比行政法規更有力度,有利于文化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因此,我國應建立完備的文化產業法律制度,進一步協調好文化產業法治建設與行政管理之間的關系。具體應包括:構建文化產業經營發展法律框架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行政管理法治化,精準定位文化市場主體權利義務,保障公平競爭環境;[4]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并有效保證其落地實施。與此同時,注重文化產業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建立對應的評估機制,并及時完善政策制度缺陷。
健全文化貿易的財稅金融支持體系。隨著文化 “走出去”日益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包括出口退稅補貼、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在內的相關財稅、金融類扶持政策近年來頻頻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文化 “走出去”。當前,還應進一步擴大銀企在文化領域的合作范圍,支持本土文化企業通過跨境投資、并購加速發展;持續發揮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協調作用,加快融合相關各部門已頒布出臺的扶持政策措施,形成合力。
(五)積極參與全球文化產業規則制定
為促進我國文化 “走出去”戰略的順利實施,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上還應注意國內法與國際規范標準的銜接。文化產業內的知識產權制度是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入世界市場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國要持續構建并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保障知識產權相關立法執法工作,妥善保護文化內容創新成果,引導社會民眾增強文化服務與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當前,文化產業相關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系主要反映發達國家的利益,因此我國在融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還應與國際現有規范標準進行合作博弈,積極投身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和貿易規則談判,維護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根本利益。
三、結束語
大力發展文化貿易正當其時。未來,我國應繼續秉持審慎開放、有效監管的原則,從打通文化服務企業海外運營渠道、加強對文化服務企業的海外投資合作指導、規劃建設文化出口集聚區等多角度著手,在不斷加快落實對文化出口企業的政策支持措施、積極參與全球文化產業規則制定的基礎上,實現文化服務貿易各重點領域創新發展,以開放與創新促進我國文化貿易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洲.自貿區建設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21.
[2] 崔艷新.“把脈”文化出口[N].國際商報,2014-04-25(A02).
[3] 何培.傳統體育游戲動漫化傳播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 2022.
[4] 郭周明.推動文化產業 “走出去”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J].全球化,2014(11):73-85+134.
作者簡介: 孫銘壕,男,漢族,山西太原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服務貿易、文化貿易、服務業對外開放;
錢馨蕾,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國際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