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紀
“分層次教學”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是在班級授課制下按學生實際學習程度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最大限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是最適合學生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雙減”政策的實施,旨在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興趣愛好,提高綜合素質。
學生的自身個性是教師分層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必須發揚民主,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層。羅老師的課是基于九年級中考備考而專門設計的一堂分層寫作課。以“A study travel”為主題,通過Free-talk,分層分組討論,C層次的學生用簡單的詞組加漢語來表達,B層次的學生連詞成句用簡單的句子表達,A層次的學生用優美的詞語、復合句式等集合小組成員的觀點作為代表發言,羅老師通過科學劃分小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為提升課堂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龔老師的課是基于八年級復習課專門設計的一堂分層寫作課。以“How to write a travelogue?”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頭腦風暴,讓學生分組圍繞when,where,what,who,why,how等方面討論自己的一次難忘的旅行經歷,老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層教學貫穿始終。小組分層合作學習彰顯了學生的自主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維的意識,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
羅老師和龔老師都充分運用小組合作,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設計差異化的寫作教學活動。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重點訓練他們的基礎語法和詞匯運用;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引導他們關注篇章結構和邏輯連貫性;對于優秀的學生,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性寫作,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
中學生的英語寫作練習應當由仿寫到學寫,由學寫到創造。因此,在實施分層寫作教學時,兩位老師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等因素,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雙減”政策下對作業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同時要求既要確保基礎性,又要體現實踐探索性,還要注重學科屬性,緊貼學生實際。因此,兩位老師分層布置作業,形式多樣,基礎性和拓展性作業都有,既照顧了后進生、中等生又滿足了優等生的需求,充分體現了“雙減”背景下的寫作教學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新課程的評價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因而,對于學生作業的批改,我們應先對其作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評價,批改后再用一些實際性的評語。兩位老師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作文典型進行抽查展示點評,通過師生共評,學生互評以及學生自評的方式來完成,用這種方法,提高了學生改錯的積極性和作文評比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寫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雙減”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是減負增效,寫作是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意義重大,所以在當下的英語課堂上,要對課堂的寫作教學高度重視,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通過合理分層、設計差異化教學活動、強化寫作過程指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優化課堂結構等策略,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寫作教學的實施,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系利川市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始于‘雙減,終于質量——論初中英語作業有效設計”(課題立項號:LCGH202201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利川市文斗鎮民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