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逐漸增加,并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從而提升國際上對中國發展的認知和理解。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地位,也有助于增進國內外對中國發展的理解和認同。
關鍵詞:英語教學;中國故事;跨文化交際
一、研究背景
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語言,在我國教育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往往過于注重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文化層面的交流。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能夠傳播中國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他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要善于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和手段,實現國際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要加強對外宣傳,注重提升對外話語能力,注重用國際社會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主張。要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是主流媒體的職責使命。由于語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很多精彩的中國故事并不為國際社會所熟知。因此,把中國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對于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1]
二、研究意義
增強英語教學效果:將中國故事引入英語課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傳播中國文化: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更好地宣傳中國文化,提升國家形象。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故事,可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具備國際視野,為我國的國際交流和合作貢獻力量。
推動英語教育改革:該研究對英語教學的改革、促進英語教學由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轉向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和實踐價值的課題。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廣泛探討,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如國外學者Jeremy Harmer提出了英語教學的新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參與和積極性。他認為教師應該創造一個積極、鼓勵和支持的學習環境,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學習風格;我國學者王薔也提出了關于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觀點,并結合我國實際,探討了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綜上所述,國內外研究者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我國英語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對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國故事,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仍是我國英語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英語教育的新要求、新形勢和新挑戰,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以期為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
四、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探索
(一)中國故事的魅力及其重要性
中國故事,是指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創作,以民間流傳的各種故事為素材,經過加工、改造和創造而形成的各種故事,它是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中國故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包括神話傳說、民間傳說、歷史故事、文學作品和其他文學形式的作品。
中國故事的魅力在于它們不僅是一種文學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中國故事的魅力在于它所代表的中國人民所特有的智慧、情感和精神。通過講述中國故事,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感受中國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講好中國故事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英語教學中,通過講述中國故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成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具備文化自信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其次,講好中國故事能促進英語教學,把中國故事與英語教學相結合,可以為課堂帶來豐富的教學材料和實踐案例。根據故事的內容、難度、主題等,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中國故事所蘊含的道德觀念、價值觀、人生哲學等,對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思維與跨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在全球化時代,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通過英語教學傳播中國故事,我們不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和現代發展,還可以讓世界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理解。這對于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促進世界多樣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積極探討和實踐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為培養具有文化自信、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二)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教師秉持基本的教育理念,并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需要明確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為目標,而文化是語言的載體,因此英語教學應注重傳播文化知識,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另外,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基于這些理念,我們可以探討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
首先,教師需要精選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故事,使之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文化背景。這些故事應包括中華文化的精髓,如傳統節日、歷史名人、民間傳說等,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克拉申的輸入假說指出,學習者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需要接觸大量可理解的輸入。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講述中國故事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選擇適當難度的故事內容,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有效的語言輸入。
其次,戈爾曼的情感智力理論認為,情感智力包括自我認知、自我管理、社交意識和人際關系管理四個方面。在英語教學中講述中國故事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他們的興趣和自豪感,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教師應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都能參與到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例如,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故事中的跨文化交際場景。
最后,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場合積極傳播中國故事,如參加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課程與教學論領域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學習者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主動建構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講述中國故事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提供幫助。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五、研究的不足與建議
(一)研究限制與不足
在探討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時,本研究側重于分析現有教學策略,而對未來教學實踐的創新性探討不足。這可能使研究成果在應對教育發展變革方面的指導作用有限。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在分析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時,主要采用了文獻綜述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然而,這種研究方法可能無法全面反映實際情況,導致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受到影響。同時,本研究在探討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時,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教育背景和地域特點的學生。這可能使研究成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本研究對于講好中國故事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論述不夠充分,可能無法為英語教育工作者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持。
盡管存在上述限制與不足,但我們相信本研究對于推動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研究和實踐仍具有一定的價值。
(二)對英語教學的啟示與建議
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講述中國故事,可以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國元素,將中國故事與英語教學相結合,通過講述生動有趣的中國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愿意投入英語學習中。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如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中國文化知識競賽,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慶祝活動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中國文化。
其次,教師應提高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傳播中國故事。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經典著作、參加相關培訓課程等途徑,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傳遞中國文化的精髓。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網絡、多媒體等,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和音頻資料,使學生身臨其境般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從而加深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愛。
最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使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通過不斷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講好中國故事打下堅實基礎。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教師需要從多方面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故事在英語課堂上煥發出獨特的光彩,為世界了解中國搭建起一座堅實的橋梁。
六、研究成果
在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是一項富有挑戰又充滿機遇的任務。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傳遞中國故事的方法和途徑,從而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通過對大量教學實踐的分析,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研究成果。
第一,教師在選擇故事時,要充分考慮故事所蘊含的道德觀念、人文精神以及傳統美德等方面,以充分發揮故事在英語教學中的教育功能。
第二,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適時引入中國故事,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自然地接觸到中華文化,實現語言學習與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
第三,教師可運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情境教學、任務教學等方法,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故事講述效果,讓學生在互動與合作中感受中國故事的魅力,深入了解和體驗中國故事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從而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第四,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示中國故事,豐富故事呈現形式,使故事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跨文化角度審視中國故事,關注學生在跨文化溝通中的表現,幫助學生提高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使他們在國際交流中能夠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
第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文化素養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在英語教學中傳遞中國故事。教師應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地傳遞中國故事的精髓。陳琳教授強調,外語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傳播中國故事。為此,我國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外語教師的培訓和選拔,確保他們在英語教學中能夠講好中國故事。[3]
七、結束語
在英語教學上講好中國故事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有益而豐富的體驗,需要我們從多方面著手,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素養,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通過以上研究成果的實施,我們相信能夠有效增強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效果,帶領學生踏上探索和學習中國文化的旅程,為培養具有文化自信和國際視野的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闞常娟.“講好中國故事”融入藝術類大學生基礎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以 《高職國際進階英語2》Unit 1 Steve Jobs the Apple tech titan為例[J].黑河學刊.2023(06):60-64.
[2] 于晶,楊杰,韓薇.新文科背景下英語師范生講好中國故事的必要性和策略[J].英語教師,2022,22(23):8-11.
[3] 束定芳.大學英語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43(05):8-20.
作者簡介: 劉格菲,女,漢族,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