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與山,相連。海與海,相接。人與人的故事,周而復始地上演。
當燈光緩緩亮起,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而又熟悉的世界——王潮歌導演的作品《只有峨眉山》正在上演……
作為繼《又見平遙》《又見敦煌》之后的“只有系列”開篇之作,這部作品將觀眾帶入了一個關于家鄉、故土與情感的沉浸式體驗。不同于傳統的戲劇表演,沉浸式戲劇讓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成為劇情的一部分。從踏入劇場的那一刻起,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片充滿回憶的土地。峨眉山的巍峨與秀美在舞臺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現,每一處細節都仿佛注入了導演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
全劇圍繞著家鄉、故土與情感展開,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那些為了家鄉付出一切的人,看到了那些為了守護故土而堅持不懈的人。他們的故事,仿佛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讓我們在感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慨。
王潮歌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將峨眉山的山水、人文、歷史與情感融為一體。在她的筆下,峨眉山不僅僅是一座山,更是一個充滿故事和情感的世界。觀眾在沉浸式的體驗中,仿佛能夠感受到那種對家鄉的眷戀、對故土的熱愛以及對情感的執著。
此外,舞美設計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舞臺上的布景、燈光、音效等都為觀眾營造了一個逼真的峨眉山世界。我們仿佛能夠聽到山間的風聲、水流的潺潺聲,感受到那種與世隔絕的寧靜與美好。
《只有峨眉山》不僅是戲劇幻城,更是一部關于家鄉、故土與情感的“紀錄片”。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根與魂,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對家鄉的眷戀與對故土的熱愛。這部作品無疑讓觀眾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情感與對故鄉的緬懷。
循環·往復
歷史的車輪,一直在一個叫“時間”的圈內碾壓,壓出一道道車轍印,帶領著不同時代的人上演著同一個故事。
任何一方熱土里,都存有當地人的情感記憶,它們可能是物件、親人、傳說、食物……而在《只有峨眉山》的故事場景里,講述的則是云上仙境和云下煙火的細碎片段,骨子里尋求的,依舊是我們從自然里能獲取的人生哲理。對于每一個人,也許對“故鄉”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意義,而“故鄉”在王潮歌的追求中,是峨眉山“云海”看到的世界。
《只有峨眉山》以山上的云海作為切入點,設計了“云之上、云之中、云之下”三部劇串聯其中。云之上分為六個空間,展現了六個故事。
這部劇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來展現了戲劇性。開頭直接用交叉蒙太奇的方式交代不同年代、朝代,不同崗位的人出現在同一個舞臺上的場景,展現出大家的生活故事都是相同的,甚至在同時發生,像是大家就處于一個平行空間中。無論是現代的都市麗人與20世紀60年代的知青,還是峨眉山上的背夫與辦公桌前的白領,他們都在過著同一種生活,只是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所有的人在不同時代探尋出來的道理似乎能共享,便是“活別人就是活自己”。
其中最讓人動容的是第五個故事——千年背夫。人生的循環是其中最亮眼的主題,從宋朝、唐朝、清朝、民國直到現在,是峨眉山的背夫將一磚一瓦、一石一物背上山,建設著如今嶄新的峨眉山。而背夫在城里的兒子,是這個時代的背夫,為如今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推動著社會的發展。當城里的兒子剛開始嫌棄父親的職業,希望父親轉行,但當兒子更加深入了解父親后,才發現自己也是這條背夫路上的一員。曾嫌棄父親的平庸,殊不知,他也曾是懷揣夢想的少年。從年輕到年老,從事背夫工作的父親的夢想都在峨眉山上,在家庭的每個成員身上。如今他老了,雖不及年輕時那么輕快有力,但依然承載著自己年少的夢,只要沒有離開這個崗位,那工作的他依然青春。
《只有峨眉山》中,背夫父親與城里兒子的故事,知青大姐與迷茫女孩的相遇,既是他們的青春,也是大家的青春。
讓觀眾站在舞臺旁觀看,新穎且獨特,正在上演的故事,或許是你昨天才發生的,或許這就是戲劇存在的意義。將生活中的小事進行藝術表達,讓觀眾能更加直觀地去感受道理、揣摩真理。
時鐘·音樂
劇中,“滴答、滴答”時間流逝的聲音一直都在,并推動著故事的發展,使戲劇的張力更大。時間正在一步步拉動著觀眾,帶領觀眾入戲、入情。
整個故事發生在以峨眉山云海視角下的鄉村,名為高河村。高河村是一個符號,是一個人的鄉村,也是現代人的鄉愁故里。評價戲劇的好壞,便是觀眾能否找到共情之處,能否在戲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只有峨眉山》在劇中大家或多或少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青春、鄉愁與記憶。
高河村是真實存在于樂山市峨眉山市的一個普通村莊,里面住著挖地的二大爺、喜歡閑聊的張三娘、對全村家庭了如指掌的王奶奶……他們或許是高河村的留守老人,或許是你的父母,抑或是你的親朋好友、兒時玩伴。在劇中這樣的人物形象很多,他們依然干著普通的事,和小時候記憶中的一樣。當觀眾告別鄉村多年后,以為原來的鄉村早已消失,然而它并沒有消失,它依然建在了喚醒大家的劇場旁邊 200米,那些人依然在,鄉愁被留在了這里。
每個人的命運在時間的“滴答”聲中公開上演,每個觀眾在劇場中都會去對號入座,就像峨眉山的云在劇里問:“你們是誰?你們來峨眉山做什么?你們在峨眉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帶著什么樣的心回家?”
我相信,每一個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對家鄉、故土與情感的深深眷戀。時針始終在轉動,而我們的生活也在循環反復地上演,而那個地方就在峨眉山下……
作者簡介
春霞,四川省評論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