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四川交響樂團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2023-2024第十七場樂季音樂會。當晚,藝術總監洪毅全攜手全體音樂家,在云端音樂廳奏響了四月強音,將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變形》與肖斯塔科維奇的 C大調第七交響曲(簡稱“肖七”)完美呈現,為成都觀眾帶來了一場讓人難以忘懷的音樂會。
2024 年,恰逢理查德·施特勞斯誕辰160周年之際,成都聽眾得以聆聽這位“德奧最后的浪漫主義作曲家”的交響詩《變形》。這部作品構思新穎,形式高級,以23件弦樂器演奏,堪稱最難演奏的大型室內樂之一。此次,由四川交響樂團最優秀的23位弦樂演奏員擔綱,他們的精湛技藝和深情演繹,讓這部作品煥發出新的光彩,音符如河水般流淌的旋律織體,充滿了情感力量,讓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而下半場的“肖七”,更是本次音樂會的重頭戲。作為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交響曲,曾在特殊的年代為全人類帶去精神振奮,“肖七”不僅是一部浩瀚的史詩,更是一部展現英雄主義、和平與自由精神的崇高之作。
此次,四川交響樂團在“肖七”的配器中更是細膩、宏大,為展現對英雄主義、和平與自由的歌頌,極盡擴充了各個聲部,尤其是 6支小號、6支長號、8支圓號的雙銅管組配置,現場演奏的聲音動態,給觀眾帶來真實與震撼,讓大家大飽耳福。“肖七”是肖斯塔科維奇十五部交響樂中用時最長的浩瀚史詩,一般在 75分鐘至80分鐘,在現場完整聆聽“肖七”是人生少有的體驗之一。在“肖七”的演奏時間里,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力量與情感。聆聽這部作品,仿佛是在觀看一部現實主義紀實電影,一個個畫面、故事、人物的音樂塑造,讓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經歷著震撼人心的情感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肖七”在成都的首演,是四川交響樂團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巨獻。四川交響樂團用他們的才華,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難忘的音樂盛宴。
這場音樂會中的兩部作品——《變形》與“肖七”,作為兩部截然不同的音樂作品,四川交響樂團在演奏中處理得相當有風格,或許與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洪毅全有關。作為四川交響樂團的常客,筆者聽過洪毅全指揮的音樂會不下 10場。對于經典名曲,洪毅全總有自己的一套“法則”。以本場《遇見“肖七”》為例,讓我們一起去探尋洪毅全在指揮過程中對細節的把控。
首先,從共性角度來看,《變形》與“肖七”兩者都需要指揮家和演奏者具備高超的技藝和深刻的音樂理解力,以及能精準地掌握節奏、速度和音色,以展現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風格特點。洪毅全除了對作品的細節把控,更是在演奏過程中還一直保持著情感的投入,將作品的情感內涵較為直觀地傳遞給觀眾。
《變形》是以23件弦樂器演奏的大型室內樂,除了關注演奏者弦樂器的演奏技巧,對于指揮者把握每種弦樂器的音色、音域和演奏技巧的要求更為嚴格。在洪毅全指揮過程中,他處理好了各樂器之間的音色平衡,在保證和聲效果的同時實現了整體音響的和諧統一。
在現場,洪毅全對作品的曲式結構和節奏變化掌握有自己的看法,全曲為自由的三段體,速度、情緒和主題都有顯著的變化。例如,在樂曲達到灰暗的 E小調頂點后,中提琴以明朗的 G大調奏出新的主題,逐漸提高速度并呈現熱烈的氣氛。洪毅全根據這些變化靈活地調整指揮手勢和力度,確保樂隊能夠準確、生動地表現出作品的情感變化。通過細膩的觸鍵和音色控制,展現出作品不絕如縷的旋律織體和人性的情感力量。作品中既有慢板的深沉悲哀,也有激動人心的熱烈氣氛。洪毅全合理地控制著演奏的速度和力度,使樂隊能夠完美地呈現出作品的情感內涵和風格特點。
而“肖七”作為一部史詩級的交響樂作品,其演奏技巧則更加復雜和多樣。同時,“肖七”的節奏追求從一而終的穩定性,要求演奏者具備出色的節奏感和速度感。同時,作品中的和聲和旋律也極為豐富和復雜,需要指揮家具備深厚的音樂理論素養和敏銳的聽覺能力。
綜上所述,《變形》與“肖七”在演奏技巧上既有共性也有差異。但在洪毅全的指揮下,樂隊較為完美地呈現出這兩部音樂作品的魅力。音樂演奏結束,熱烈的掌聲不斷,這場演出為“音樂之都”帶來了驚喜,為成都聽眾帶來了一次圓滿的音樂欣賞體驗。
作者簡介
王鳶,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