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語言文化是前輩們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的一種展現形式,具有一定的傳播意義。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此時傳播中華語言文化不僅能夠促進社會、國家的進一步發展,也能讓外國友人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語言文化。所以,傳播中華語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強國民認同感,也能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诖?,本文著重分析數字時代背景下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機制及路徑,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字時代;中華語言文化;傳播路徑;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13-0062-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3.019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語言作為對外文化傳播的橋梁,不僅能夠將人們腦海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還能與外國友人建立和諧友好的溝通。但是由于每個國家、民族都有屬于自身特色的語言文化,所以在傳播中華語言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先深入了解語言文化的內涵、特征以及作用,并積極學習語言文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播中華語言文化,讓世人感受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
一、語言文化的特征
認同一個民族的語言也就代表著認同他們的文化。從語言和文化兩者間的關系來看,每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都是展現自身民族文化形態的一種表現方式,也是最基本的一個文化構成元素,毫不夸張地說,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化與他們的思維方式、文化習俗、行為舉止息息相關。所以,民族前輩們積累下來的語言文化應當被后輩們傳承、傳播,這不僅是這個民族的精神文化財富,也是族人相互認同的一個形式,更主要的是每個民族語言文化在不同領域中使用會對該民族的三觀認知、價值理念、行為方式造成影響,如果能恰當使用,則能促進民族、祖國繁榮昌盛,還能保護族人健康生活[1]。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文化也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同語言文字的使用、社會地位以及文化作用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其語言文化的安全性、傳播性也慢慢變得復雜,隨之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安全問題。
其次,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能夠推動其他文化事業的有效發展,所以對于語言文化的傳播應當被重視。第一,語言是文化的代碼和媒介。語言可以將人們腦海中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但是需要借助語言文字來進行傳播,而文化能夠跨越時間、空間,并且也能長期進行交流和發展,更能夠長期留存。另外,語言的產生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促進其他文化事項的,比如人類的大多數生產經驗都是依據時代發展性質的,這種發展一般都是以語言傳播的形式世代傳承下來的,由此可見,如果沒有語言,那么人類的生產經驗在積累和傳承方面絕對要慢很多[2]。再者,人類文明都是以語言文化為基礎的,語言發展會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如漢語便有許多地方方言,一些地區在方言的基礎上進行了文學變革,便形成了地方特色,這也是一種語言文化。對此,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地傳播語言文化,相關人員應該對其加以重視,并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此來實現中華語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二、數字時代背景下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機遇
(一)有利于推動中華語言文化全球化發展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中華語言文化更是傳播到全球各地,尤其是在文化軟實力逐漸提升的當下,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速度是越來越快。數字化工具不僅給中華語言文化傳播提供了強大的助力,比如在線交流工具、語音識別等,也讓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交流變得方便和快捷[3]。其次,數字化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為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渠道。比如,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平臺讓全球用戶都能深入了解中華語言文化,甚至有些國外友人還會主動學習中華語言文化??傊?,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華語言文化的全球化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應當保護中華語言文化獨特的魅力,讓更多人能夠真正了解中華語言文化,使中華語言文化在時代的發展中穩步向前。
(二)有利于提高中華語言文化傳播效率
首先,數字化平臺最明顯的特征是信息傳遞速度快,且準確率高,無論是娛樂平臺、移動應用平臺或是網絡新聞,都可以讓全國人民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自己想要獲得的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時間成本和距離。其次,數字化技術的出現提高了語言文化傳播的效率[4]。如在線翻譯功能,它能夠將語言信息進行快速地轉化,使人們在與外國友人溝通的過程中減少語言組織等方面的障礙,提高語言文化溝通效率。最后,創新和優化了語言文化的傳播方式,如今很多人都會在多媒體等現代化網絡平臺上進行直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也能加強語言文化傳播的互動性和主動性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只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數字化工具,必定能夠有效提高語言文化傳播的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語言文化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各個地區、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化,通過互聯網的優勢,我們就可以輕松地了解到別國的語言文化,這對傳播語言文化非常有利。同時,在這種背景下,也有利于提高語言文化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5]。比如,人們可以通過當下流行的網絡交流平臺發布語言相關的作品進行傳播,比如微博、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通過這些平臺能夠展示不同的語言風格,促進語言文化的傳播。
三、數字時代背景下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機制及路徑
漢語言文化是非常特別的存在,是我國歷史發展中的珍貴文化,因此,為了大力宣揚我國傳統文化,需要利用數字時代的優勢,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語言文化。中華語言文化作為前輩們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不僅是中華文明經典文化,也是獨特的標記。對此,保持對中華語言文化的敬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傳播和弘揚,使中華語言文化能夠長久發展。從傳播角度來說,不管是傳播還是弘揚,都需要把弘揚作為傳播的基礎,以此來實現傳承的最終目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傳播。
(一)加強國民自身的認同感
只有加強國民自身的認同感,才能將國人對中華語言文化的自主性、積極性散發出來,進而提升對中華語言文化的認同感。想要完成這一目標,則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價值觀認同。價值觀作為人們言行舉止的規范,價值認同不僅代表著對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承,更代表著對中華語言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國人應當在價值觀上保持一致,這也是每位中華兒女弘揚、傳播中華語言文化必須要遵循的理念,所以國人必須要樹立良好的價值取向,才能促進中華語言文化的有效發展[6]。第二,民族認同。民族認同可以理解為民族認同意識情感。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各自民族背景下的人會自動形成一個整體,也可以稱之為相互認證的家人。所以,當國人都具備了情感認同,不僅能夠加強民族自豪感,還能夠引發他們自主地去弘揚、傳播中華語言文化,讓更多的人都能了解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和價值。第三,文化認同。對于文化認同的解釋是人們在一個共同體下生活,在這個生活群體下所形成的風俗習慣、文化形式,并對其給予認同的態度。
因此,文化認同可以說是對民族基本價值的一種認同,更是促進民族自信的有效途徑。如今處于數字時代,文化認同作為我國實力競爭的核心部分,提升文化認同感就是間接加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水平。再加上中華語言文化本身便具有十分強大的人文價值、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主動宣傳文化自信,自主承擔起傳播和弘揚中華語言文化的責任。
(二)挖掘優秀中華語言文化資源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想要傳播中華語言文化,讓更多的人熟知和了解,首先自身要做好語言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挖掘。
第一,組織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如相關部門可以在社會上組織社會人員參與到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中,由專業人士對其引導,讓他們能夠感受到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加強文化自信,從而進一步傳播和弘揚中華語言文化[7]。第二,挖掘、保護、開發語言文化資源。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地方方言的保護。如當地政府應當帶領相關部門加強對民族文字教材的保護,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加強語言文化的傳播效率。第三,建立語言文化資源數據庫,共享我國優秀的語言文化素材,吸引更多的人來主動了解我國語言文化,同時學習其他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進一步落實語言文化資源工程建設工作。
(三)促進中華語言文化的現代轉型發展
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離不開轉型,如今不管是哪個行業都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實施轉型發展戰略,才能在這個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那么,如何能夠解決中華語言文化轉型問題就成為相關研究的關鍵。
首先,我們可以合理保護中華語言文化資源,組織相關人員對其進行正確地挖掘和開發,發揮其價值和作用。比如圖書出版,我們可以根據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式,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文化資源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打造網絡語言學習平臺,創建有聲書籍等閱讀模式[8]。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中華語言文化快速實現現代轉型目標,也能突出主流媒體的傳播功能,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相關部門需要對其加以重視和鼓勵,建立高質量語言文化傳播平臺,使中華語言文化深入人心。其次,在合理范圍內進行社會性質的中華語言文化傳播,通過多種渠道大力宣傳中華語言文化,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要想讓語言文化更好地被傳播和弘揚,我們都應該積極地去學習相關知識,并用實際行動進行宣傳,緊隨時代發展變化,用多種方法去傳播和弘揚。
(四)開展對外語言交流
隨著我國在世界的地位逐漸上升,影響力逐漸增大,許多國家慢慢開始關注起我國語言文化,通過媒體渠道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喜歡上了中華語言文化。在這種氛圍下,我們應該趁熱打鐵,抓住時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更多的外國友人能夠有渠道來學習中華語言文化。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中國美食文化進行傳播,比如《舌尖上的中國》這一美食欄目,之前的許多國外友人便是觀看這檔節日了解到了中華美食文化,進一步促進了中華美食文化的發展[9]。所以,傳播中華語言文化同樣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將語言文化內容以中國故事的形式編寫,再借助互聯網技術傳播到全世界,這樣不僅能夠讓語言文化更具有吸引力,也能讓語言文化得到關注。其次,開展多樣化的語言文化傳播活動。比如可以把語言文化和相關節日結合,讓人們在活動中學習中華語言文化,進而達到傳播和弘揚的目的。另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設中文學習平臺,挖掘中文教育資源,也可以安排專業人士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發音和錯別字,保障對外語言文化交流活動能夠順利實施。
(五)建立線上中文教育
我們身處于數字時代,許多中外學校、專業機構都在開始運用起互聯網等技術開展新的學習平臺,致力將國家中文教育發展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傳播中華語言文化也可以借助這一趨勢,采取網絡中文傳播平臺,以班集體為單位,開展“遠程直播和群組輔導”的教學模式,由經驗過硬的教師為其提供遠程教學,這樣既能加強學習者的學習體驗,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10]。再者,建立“中文學習”云服務教學平臺,面向世界提供中文、中華傳統文化及中華語言文化等課程,以此來惠及外國友人。在這一操作下,必定能夠吸引中文教學機構、語言文化傳播組織的參與,從根本上提高了中華語言文化傳播的速度和效率。
四、結束語
中華語言文化傳播路徑需要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入手,既要開展全球語言文化傳播工作,也要搭建與外國地區語言文化交流的渠道,通過文化自信將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國人自身必須要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文化榮譽感,這樣才能提升語言文化傳播的感染力,從而塑造出良好的國際形象,吸引更多國外友人主動了解我國語言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胡楓,王林.數字時代背景下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機制研究[J].漢字文化,2023(11):167-169.
[2]紀孜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漢語言傳播的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03):4-6.
[3]王濤.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國際傳播的短視頻研發對策探究——以馬爾代夫為例[J].聲屏世界,2023(01):120-122.
[4]鞏若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漢語言傳播路徑研究[J].文化產業,2022(21):61-63.
[5]張婷婷.“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傳播途徑分析——評《“一帶一路”與中華語言文化國際傳播》[J].外語電化教學,2022(01):97.
[6]李春燕.探尋漢語言文化國際傳播的路徑——評《“一帶一路”與中華語言文化國際傳播》[J].傳媒,2022(03):97-98.
[7]外利·吾甫爾.漢語言文學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播中的助推作用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5):105-107.
[8]靳喜娜.漢語言文學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作用分析[J].青年文學家,2020(15):64-65.
[9]魏家玉.漢語言文學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作用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5):178+180.
[10]趙巖.中華語言文化跨文化電視傳播的路徑探析——以《快樂漢語》為例[J].傳媒,2016(10):51-52.
作者簡介:
李榮慶(1980.11-),男,漢族,黑龍江雙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