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30日,紐約曼哈頓刑事法院裁定,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封口費”案中有罪,該案涉及的34項罪名全部成立。特朗普由此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因刑事指控而被定罪的前總統。但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將失去參加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權利。
曲折的調查
早在2018年,曼哈頓的聯邦檢察官就注意到了特朗普的“封口費”事件。2018年8月21日,曾為特朗普服務了12年的律師科恩,被曼哈頓聯邦法院裁決兩項非法競選捐款罪。他承認自己精心策劃方案,代表特朗普向女明星丹尼爾斯付款。他還表示,該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特朗普競選。
然而,針對特朗普的調查和起訴經歷了一波三折,幾度被檢察官擱置,又再度“起死回生”。特朗普卸任總統后,2021年2月,時任曼哈頓地區檢察官賽勒斯·萬斯召集了一個專門針對特朗普偽造商業記錄案件的調查小組,并聘用律師馬克·波默蘭茨擔任特別助理地區檢察官,作為這場刑事調查的主要負責人。然而2022年初,檢察官換屆,新上任的檢察官阿爾文·布拉格宣布暫停起訴特朗普的進程,理由是“準備不充分”。據知情者透露,布拉格當時認為起訴的最大阻礙是證人的信譽:案中的兩位關鍵證人科恩和丹尼爾斯都有說謊的前科,公共形象不佳,他們的證詞很可能受到質疑。
當外界大多數人,包括特朗普的律師都認為這個案件將被永久冰凍時,2023年3月底,布拉格突然宣布指控特朗普,并且采取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建立這個案子的論證邏輯,也就是將偽造商業記錄的輕罪,嵌入選舉法的體系,以重罪起訴。布拉格需要證明,特朗普深度參與了這場“封口費”事件的策劃,而他作為總統候選人授命手下偽造商業記錄的行為,不僅構成了對選民的欺騙,而且違反了候選人必須公開競選資金流向的規定。
這種未曾經過驗證的論證思路,在美國許多法律界專家看來是“冒險”的做法。此時,包括民主黨政客在內,許多人質疑布拉格的勝算,擔心此案若敗訴將損害民主黨的形象,讓共和黨人拿到把柄。畢竟,紐約州是民主黨的優勢選區,而本案的檢察官和法官都是民主黨人。
2024年,這場關于“封口費”的法庭拉鋸戰拉開帷幕。不出外界所料,特朗普的辯護律師將火力集中在了科恩身上,他們從科恩的證詞中找到了漏洞。特朗普的另一位律師蘇珊·內切勒斯則試圖阻止陪審團采信丹尼爾斯的證詞。內切勒斯質問丹尼爾斯,身為色情片演員,是否擅長編造情節,“以假亂真”。丹尼爾斯則反駁說,她在電影中的性行為是真實的,就像特朗普對她做的一樣,并且在法庭上給出了極其細節的對于事發當日的描繪。
盡管兩位關鍵證人備受質疑,但在壓力之下起訴特朗普的檢察官布拉格,如他自己承諾得那樣“準備充分”,他和團隊搜集了大量其他證據來彌補科恩和丹尼爾斯作為證人的不足。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在6周時間里,通過22名證人的證詞,檢察官詳細、完整地講述了特朗普試圖干預選舉的過程。在美國執業律師、法律學者張軍看來,這場判決的結果說明檢方提供的證據比較充分。
繼續參選
特朗普被認定有罪的34項指控,在紐約州是E級重罪,為該州最低級別的重罪,每項罪名都最高可獲0-4年監禁。但張軍表示,特朗普是否需要坐牢仍是未知數。
事實上,此案還遠未走到終點。在5月30日裁決結果公布當天,特朗普的律師威爾·沙夫就表示他和團隊會“盡快”上訴。這意味著案子的最終判罰,可能要再等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會揭曉。
多位學者表示,針對這場“封口費”引發的案件,特朗普無論是被定罪、獲刑,還是正在接受調查,都有資格繼續參選美國總統。據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只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即在美國出生、居住14年以上且年滿35歲的美國公民。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劉永濤認為,有一種情形例外,“美國《憲法修正案》第14條規定,從事顛覆或反叛國家行為的人不可擔任公職”。
事實上,偽造商業記錄只是特朗普面對的數項訴狀中,罪名最輕的一項,他還面臨著另外三項更嚴重的指控,包括2021年干預佐治亞州選舉、2022年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私宅存放機密文件,以及一項涉及上述《憲法修正案》第14條規定的2021年“煽動國會山騷亂”。但這三項指控的調查進度目前都處于停滯狀態,三項指控都不會在11月大選前有明顯進展,也不會影響特朗普參選。
“兩黨候選人基本已經敲定了。”劉永濤告訴記者,雖然在7月15日,共和黨才會舉辦全國代表大會并正式宣布總統提名,但是黨內的總統候選人初選已經在3月分出勝負,特朗普勝出。而81歲的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也將代表民主黨參選。今年會是自1956年后,時隔68年美國大選再次出現兩位老對手重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