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寶
摘 要:為解決預制疊合板施工質量難題,本文以預制疊合板施工技術分析為例,對運輸與吊裝、基礎施工、安裝連接、施工質量驗收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提出采用特種運輸車輛、控制基礎平整度與強度、精確定位連接等解決措施,并對平整度檢測、連接部位檢查等質量驗收內容進行闡述,以期為預制疊合板施工相關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預制疊合板;施工技術;質量驗收;定位連接;平整度檢測
1 前言
預制疊合板作為裝配式建筑的重要構件,具有高強度、輕質、施工快速等優點,在推動建筑工業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預制疊合板施工過程較為復雜,涉及運輸、吊裝、基礎處理、連接安裝等多個環節,對技術要求較高。同時,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建筑使用壽命和舒適性。因此,對預制疊合板的施工技術與質量驗收要求進行系統分析,找出關鍵技術點,明確質量驗收內容,對指導工程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2預制疊合板概述
2.1定義、發展歷史
預制疊合板是裝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構件之一。它由兩層或多層預制薄壁板組合制成,中間采用橫向和縱向連接筋連接,外表面常采用裝飾面板或自撫平砂漿。
預制疊合板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經過6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裝配式建筑常用的樓板系統之一。我國從90年代開始引入預制疊合板,經過20多年的發展,預制疊合板技術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F已形成了完善的規范體系,年產能超過3000萬平方米。我國自主研發的預制疊合板體系機械性能指標達到或超過歐美同類產品。
預制疊合板結構體系完整,包括預制樓板、樓梯、承重墻體等。采用模塊化設計和標準化生產,組裝建造快速、安裝方便,完全可以實現工廠化生產,不僅可以推動建筑工業化發展,也是綠色建筑的重要體現。
2.2特點
2.2.1高強度、輕質
預制疊合板采用高強度混凝土澆筑而成,混凝土抗壓強度可達C60以上,個別廠家的產品抗壓強度甚至超過C80,遠高于普通現澆樓板的C30水平。另外,預制疊合板的兩層或多層薄壁板結構,壁板厚度為80mm—120mm,使得自身重量大大減輕。根據測試,多層疊合板的自重在1.8-2.5kN/m2之間,比重量級現澆樓板輕近1/3。輕質的同時抗壓強度高,保證了結構安全。
此外,預制疊合板的高強度、輕質還可減少建筑結構體系的用料量。采用預制疊合板后,整體結構體系中大梁、柱和其他承重構件的截面尺寸可縮小約10%,有效節約建筑材料使用量,降低成本。
2.2.2可快速施工
預制疊合板采用模塊化設計,樓板、樓梯等部分可在工廠預先制作成型,再運至施工現場進行吊裝和連接裝配?,F場施工作業簡單,主要包括定位、焊接連接筋、澆注砼縫和抹面層等。整個安裝過程機械化程度高,省去了許多臨時支撐及模板,簡化了施工程序。同樣樓板面積的預制疊合板施工周期僅為現澆施工周期的1/3至1/2。一般情況下,1000平方米的預制疊合板施工僅需10人左右的勞動力,可在2~3天內完成。
2.2.3制作工藝較為先進
預制疊合板的制作工藝較為先進,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高,這與其工廠化批量生產方式密不可分。
預制疊合板采用機械化或自動化生產線,通過電腦編程可精確控制每道工序的參數,實現標準化和數控化的可靠生產。混凝土采用精細管理,配制自動化,頻繁檢測;鋼筋加工、制型均在機械化車間完成,大幅提高效率。全自動生產線一般可實現年產20萬立方米的產能,單個板最大可達16米,滿足高層和大跨度建筑需求。此外,預制疊合板生產全程實行信息化管理,通過MES、ERP等
系統實時監控車間生產、檢測以及倉儲物流等數據,準確把握產品質量。同時,信息化還可實現生產過程的精細化控制,通過大數據分析不斷優化生產方案。
3預制疊合板施工技術要點
3.1運輸與吊裝技術
3.1.1運輸設備的選擇
選用合適的運輸設備是保證預制疊合板運輸安全、運輸到位的前提。由于單塊板體較大、質量較重,噸位大的起重運輸車是理想選擇。一般而言,用于疊合板運輸的特種車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輪式的低平板特種半掛車,一種是履帶式的重載平板拖車。兩者都可根據板塊長寬高的參數設計,實現整體吊裝運輸。例如12米長的大板體,可用60噸或80噸的重載平板拖車,最大載荷可達100余噸,滿足需求。運輸車輛臺架高度和平臺高度須根據現場卸料條具體情況設定合適參數,一般取1米—1.2米。運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預制件允許的應力水平固定束縛,避免碰撞產生破損。現代運輸車輛大都配備GPS、RFID等裝置,實現全程監控和運輸數據跟蹤。
3.1.2吊裝角度和方法
考慮到預制疊合板自重及尺寸大小,一般選擇45°—60°作為最佳吊裝角度。這樣既便于起重機完成作業,也便于地面人員對位調整。超過60°時起重機作業量大;小于45°時,地面人員難以手動對位和調整。為防止板體碰撞旁物,起重時應低速提升,近地面處要人工做好導引。
起重機最好選擇塔式起重機或履帶式起重機。它們起重高度夠,臂長適中,小旋轉半徑,便于機動操作。也可用自升式施工吊車或建筑塔機替代。吊裝索具應選用雙吊點四繩吊裝,這樣可大大增加吊運的平穩性。
3.2基礎施工要求
3.2.1基礎平整度要求
預制疊合板作為裝配整體式建筑的主體構件,其底部直接與結構基礎接觸。因此,對基礎的平整度要求較高,這直接關系著上部結構的質量。
根據建筑施工規范和專業標準要求,預制疊合板結構層樓面的基礎平整度允許公差為±5mm。這意味著樓面任意兩點高程差必須控制在10mm以內。而承重墻體、樓梯間等部分的基礎平整度允許公差更高,為±10mm。
為滿足以上精度要求,基礎施工必須采用機械化水平,如激光導平器等儀器進行控制。同時,基礎混凝土強度也應達到一定要求,如抗壓強度達C25以上?;A混凝土澆筑后,還需保證養生期不少于14天。經養護達標后,應當進行全面測量,直至符合平整度允許偏差要求,方可進行上部疊合板安裝。
3.2.2基礎強度要求
預制疊合板結構層的基礎主要承擔上部板體、墻體等預制構件的重量,以及部分活載荷,因此其強度要求較高。根據規范要求,疊合板基礎混凝土抗壓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25。部分重要部位如樓梯井基礎須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控制直接影響基礎承載力水平。此外,基礎還需采用足夠配筋量,如允許最大跨度一般采用直徑10毫米—14毫米、間距150毫米的配筋方式。
除混凝土強度外,基礎構造的合理性也很關鍵。須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有必要時還應設置克林起錨力體系,保證基礎與底部土層牢固連接。地基承載力較差時,還應采用樁基礎體系加固處理。
3.3安裝與連接技術
3.3.1定位和縱橫向連接
縱向上,疊合板之間主要依靠內部預埋連接筋螺紋連接。膨脹螺栓是最常用連接方式,螺栓間距一般控制在600毫米左右。連接前必須仔細清理內螺紋,保證接合面無油、灰塵等污物,然后擰緊螺栓至規定力矩。擰緊后再抹面層混凝土封閉面層。這樣可實現完全剛連接,有效傳遞豎向剪力。
橫向上,主要采用邊部插入式鋼聯接件連接。這種聯結件可快速鎖扣拼裝,制作精度高,連接牢固。還需要安裝橫向配筋進行補強。聯結件間距一般為300毫米—600毫米。這樣不僅可實現面內力的有效傳遞,還可提高抗震性能。
3.3.2防水層施工
疊合板防水層主要采用粘貼式防水卷材。常用品種包括SBS改性瀝青卷材、PVC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等。根據防水要求的不同選擇相應品級材料。粘貼施工前,基層面層須達標養護,清除細小裂縫,并做防塵除油處理。卷材根據預制板橫縱節點分幅粘貼,宜選擇寬幅(1米以上)產品,減少接縫。接縫間隙必須嚴密粘結,間距不超150毫米。管線及墻角處要加墊圈、加強條細致處理,防止破損滲漏。防水層施工還需配套滲水檢測、防水鋪裝檢測,嚴把質量關。合理施工可確保疊合板與上部飾面層完好貼合,實現防水、防腐、隔熱降噪多重功能。
4預制疊合板施工質量驗收
4.1平整度檢測
預制疊合板施工后,必須進行平整度檢測,這是驗收施工質量的重要內容。平整度檢測主要通過測高和測
長方法,檢驗證明樓面和其他預制構件表面是否達到相關標準規定的允許偏差要求。
根據規范,預制疊合板結構層樓面的平整度檢測采用2米直尺法。相鄰檢測點之間的間距不超過2米,各點與基準高程比較,高差不超過±5mm。超高點可通過局部磨削調整或添加減震層等方式處理;低點處可加澆細流砂漿調平。對局部明顯凹陷的位置,還須采用1米直尺法重點檢測,間距不超500毫米,檢測數據須全部滿足允許偏差范圍。
除高差檢測外,還需要進行水平度和邊直線檢測。應使用激光水平儀,每相鄰兩列布點測量。疊合板與承重墻結合處的邊直線誤差不超過5mm 為宜。相關檢測數據及處理情況須如實記錄在案,并歸檔保管,以備主管部門審核。
平整度檢測可在一定程度驗證結構體系的連續性與剛度,也能發現局部病害。它是確認疊合板施工質量,保證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重要一環。
4.2連接部位檢查
預制疊合板的連接部位直接關系結構的整體工作性能,因此連接部位的檢查對質量保證極為重要。主要從連接牢固程度、防水性能兩方面進行全面檢查。
連接牢固程度檢查要重點對焊接鋼聯結件、螺栓連接進行拉拔性能測試,以驗證連接強度。抽樣檢查螺栓上緊力矩是否達標;必要時現場加裝臨時拉力裝置,施加豎向向上力,檢測連接齊平面位移。疊合板之間若出現明顯錯位移,則表示連接不牢固。數據不符合設計規定時,必須采取補強措施。
防水性能通過注水試驗方式實施。在疊合板局部區域注入一定水量,保持2小時后檢查下表面及鄰近區域是否出現滲漏情況。重點檢查板間連接、管線周圍等易泄漏區域。試驗中間隔1天再進行1次重復檢查,連續3次無異常方合格。
4.3防水層檢查
層間粘貼檢查采用敲擊法,用木槌由外向里逐點敲擊,聲音發生明顯改變處說明底下空鼓,粘貼不牢或有空隙。同時檢查粘貼面積比例,局部翹起部分不得超過5%。如發現問題,必須及時采取補粘或換貼措施整改。接縫處檢查重點針對各類構造細節部位,如墻體、管線、基礎等。檢查其是否設置墊圈、加強條,粘結是否平整完整。可采用目測和拉拽法,拽動加強條檢驗粘結效果。另外,也可在局部挖開面層查驗接縫處粘結效果。接縫處如出現開裂、翹起等質量問題,必須及時打磨整改。
5結論
通過對預制疊合板施工技術與質量檢測要求的詳細分析,可以看出,運輸與吊裝、基礎處理、定位連接等技術環節對板材施工質量有決定性影響,而平整度檢測、連接部位檢查等質量驗收內容又直接關系產品的使用性能。本文通過案例研究,找出了這些施工關鍵技術點,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措施,并對質量驗收中應關注的主要內容與方法進行了闡述,為推進預制疊合板產業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撐。
預計未來幾年隨著5G、物聯網、3D打印等新技術的融入,預制疊合板行業會得到更加智能化升級,真正實現從設計到施工全過程的精細化控制。這一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也必將持續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發展,同時也應針對新技術與新材料,持續開展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田碩果.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陶瓷, 2024(01):224-227.
[2]羅佼佼.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居舍,2023(36): 56-59.
[3]馮寶斌.裝配式建筑預制疊合板施工技術要點探析[J].居舍, 2023(2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