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子娟



[摘 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提質、增效”成為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為落實“雙減”政策,并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保證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中要做到“四精準”,即教學目標要精準、教學內容要精準、作業設計要精準和課堂評價要精準。
[關鍵詞]課堂教學;四精準;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4-0090-03
“四精準”教學,即教學目標要精準、教學內容要精準、作業設計要精準和課堂評價要精準,是一種更好落實“四基”和“四能”的教學方式。本文將結合課堂實例闡述如何實現“四精準”教學,以實現“雙減”政策背景下“提質、增效”的課堂教學任務。
一、教學目標要精準
只有確立正確教學目標,才能使教學產生積極效益,進而起到提質、增效的作用。如果教學目標定位不準就出現重難點不明確、教學手段不清晰且操作性不強、評價環節缺失等情況,就可能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實現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目標必須精準、具體且具備可操作性。
【案例】蘇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復習課的常規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圖四式,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2.學生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掌握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3.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
這是從復習、實際問題、具體情境三方面來闡述教學目標。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的數與代數領域的相關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應把教學目標定得更精準。教學目標的確定可以從找準教材的知識技能點、找準學生的學習過程點、找準學生的素養培養點三方面入手。
改進后的教學目標如下:
1. 讓學生在復習中結合具體情境(實物)感受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知識技能)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實際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感悟分與合的思想;把計算教學融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感悟數量關系、把握知識的本質。(學習過程)
3.培養學生數感和符號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數學世界和感受數學的美。(素養)
精準的教學目標就如同一本書的目錄,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和實際操作性。教師根據精準目標進行授課,能夠確保教學過程不偏離主題,引領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培養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內容要精準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要素,內容教學應科學且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精準把握教學內容方面,除了要挖掘教材的知識點、重難點、關鍵點和易錯點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亦為關鍵。能否深入淺出地由復習導入新知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或從現實生活的問題出發提出疑問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等,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基本素養、備課的用心以及創新使用教材的能力。若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不準,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偏差,知識與能力點的落實不到位,則該節課的教學效果必將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誤導學生。
【案例】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
師(給學生分發毛線):請把毛線隨意放在桌面上,現在毛線是什么形狀?
生(齊):彎曲的。
師:你能把它變直嗎?說說你是怎樣把它變直的。
生1:兩手捏住毛線的兩端,用力一拉就把它變成直的了。
師:毛線變直了就成了一條線段,兩手捏住的地方是線段的什么?
生2:捏住的是毛線的兩端,所以捏住的是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小組合作,一人把毛線拉直,一人指出線段在哪里,線段的端點在哪里。
(板書:線段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師:怎樣才能確定一條線段?
(教師將毛線橫著、豎著、斜著比畫。)
師:剛剛比畫的是同一條線段嗎?
生3:不是。線段是由兩個端點位置決定的,它們的兩個端點位置不同。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以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毛線由曲變直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理解并抽象出線段的數學概念,體現了數學轉化思想的應用。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毛線的特征,并明確線段有兩個端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通過提問“怎樣才能確定一條線段”來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線段的表示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精準把握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線段的本質特征和內涵,通過問題引導和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從而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
三、作業設計要精準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減少作業量的同時要提升作業質量。因此,教師要精準地設計作業,使作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年齡特征。
【案例】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作業
前測練習:
1.(原創;統一布置)口算下列各式:
12×5= 70×7=?3×600=
64÷8= 180÷9= 900÷3=
2.(原創;統一布置)用豎式計算下列各式:
96÷3= ? ? ? 42÷2=
【設計意圖:新課授課前,用口算乘除法的形式進行復習,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復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豎式計算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落實“雙基”。】
基礎練習:
1.(選自教材;統一布置)教材第57頁“想想做做”第1題:
2.(原創;統一布置)用豎式計算下列各式,并驗算。
74÷2 ? ? ? ?66÷5
【設計意圖:第1題的前兩式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強化概念,在此基礎上后兩式讓學生自主計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第2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計算方法。】
綜合練習:
1.(原創;統一布置)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
2.(原創;統一布置)送小動物回家。(先估一估商是幾十多,再連一連)
【設計意圖:用錯例促使學生在糾錯中加深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用心計算的好習慣;練習筆算后再進行估算,幫助學生在估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方法,提高學生對計算結果的判斷能力。】
強化練習:
1.(原創;分層作業)解決實際問題。(第(3)小題是選做題)
市民廣場運來84盆鮮花。
(1)如果都擺成左邊的圖案,一共可以擺多少個這樣的圖案?
(2)如果擺成右邊的圖案,一共可以擺多少個這樣的圖案?
(3)你還能擺出什么樣的圖案,一共可以擺多少個這樣的圖案?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體會計算的應用價值,理解數量關系,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變式題能突出問題的拓展性和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此作業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精細化設置。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經驗,這樣設計的作業才能有效揭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作業應按“學優生”和“學困生”進行分層設計,這樣教師就能對后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彌補他們的知識短板,實現“堂堂清、節節清”的目標。此外,作業還能協助教師審視自身的課堂教學,發現不足并及時修正。因此,精準設計作業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大益處,作業是否精準也是檢驗“雙減”政策是否得到落實的有效手段。
四、課堂評價要精準
有效的課堂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及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課堂教學評價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評價往往能夠通過簡單的言語、表情、手勢甚至眼神,向學生傳達深遠的意義。有效的課堂評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并改進自身的不足,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一)精準評價學生的課堂行為
學生的課堂行為能夠體現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精神狀態。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作業上交情況。當教師要求上交作業時,有的學生迅速將作業擺放于桌面,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有的學生則較為拖延,沒有第一時間完成教師的指令,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行為判斷其學習主動程度。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作業完成情況不同,但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動腦思考問題,即便回答錯誤,教師也應對其學習態度予以肯定。只有教師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理解他們的情感態度,精準評價,才能實現因材施教。
(二)精準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
數學課堂常常采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有助于培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則有益于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助。以教學“梯形面積”為例,教師以提綱“(1)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梯形有什么關系?(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關系?(3)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有什么關系?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隨后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討論,最后剖析問題,鼓勵質疑問難。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融入學生群體,參與小組討論,觀察小組內部分工是否明確,個體任務是否明確,氛圍是否和諧,學生是否積極參與。這樣,教師就可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全面評估。針對那些內向或表達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應主動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協助,哪些地方存在疑惑,并面對面地指導他們。
(三)精準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
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各有不同,有的積極主動,常常舉手回答問題;而有的則相對靦腆,不太愿意主動表達。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舉手的學生就一定掌握了知識,而不舉手的學生就一無所知。因此,對于大膽舉手但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應該以委婉的方式進行評價,肯定他們的思維活躍度;而對于不愛舉手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創造機會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給予積極的反饋。此外,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并在他們回答后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還能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精準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作業批改方面,教師可采取當堂公布答案、學生交叉互評的方式,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教師能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適時調整。總之,教師需兼顧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從而實現有針對性的評價,達成“教—學—評”一致性,真正體現有效評價的育人導向。
盡管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但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確保“四精準”原則,將其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核心地位,便能打造基礎實、綜合強、思維活、開拓廣的高品質數學課程,從而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切實履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參 考 文 獻 ]
[1] 喻平.核心素養指向的數學教學目標設計[J].數學通報,2021,60(11):1-5,13.
[2] 楊青.學校課堂教學評價:價值的判斷、挖掘與提升[J].教育科學研究,2021(11):61-65,71.
[3] 朱少慶.課堂有效評價促進師生發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2):55,157.
(責編 梁桂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