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廣云 孔凡錦
[摘? 要] 教學風格展現著教師的教學個性、教學靈性. 教學風格具有形象性、審美性、情感性等諸多的特質.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關注自我的外顯的教學語言、教學儀態等直觀性、形象性的標識,更要進行自身教學思想、觀念、主張的淬煉. 只有將形象性、直觀性的外修與思想性的內修相結合,才能助推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豐富和發展.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風格;風格形成;形成過程;形成策略
教學風格不是特級教師、名教師的“教學專屬”“教學專利”,而是每一位教師應當努力追尋并不斷彰顯的一種特質. 教學風格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學習研究與實踐. 教學風格的形成一般來說有兩方面的推動力:其一是“外塑”,其二是“內修”[1]. “外塑”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直接體現,如教學語言、教學儀態;“內修”則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根本性動力、支撐和支持,如教學思想、觀念和主張等. 唯物辯證法認為,影響事物發生變化的外因和內因,外因是條件、是標識,內因是根據、是根本. 加強教師“內外兼修”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必由之路[2]. 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風格形成過程為例,試從“內外兼修”的視角探析數學教學風格形成的策略.
教學風格的內涵及形成過程
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穩定性的教學藝術個性、特色”.教師的教學風格形成過程是一個孕育個性、迸發個性的過程. 沒有個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顯露教學風格的. 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教師不斷的實踐磨礪[3]. 教學風格是穩定的,體現為教師教學的獨特性、個體性、差異性. 教學風格具有形象性、審美性、情感性等諸多的特質.
一般來說,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經歷教師的不斷模仿、不斷錘煉、不斷打磨、不斷創造的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關注自己的教學設計,更要關注自己的教學語言、教學儀態、教學思想等. 教學語言、教學儀態、教學思想是教師教學風格的確證與表征,也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策略、路徑,更是教師經歷教學模仿、教學獨立、教學創造、教學風格形成的一個過程. 在教學風格形成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加強教學思想、教學價值觀等方面的修養.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把握數學本體性知識的學科特質,另一方面要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把握學生的具體學情.
教學風格往往是教師教學學識和智慧的集中體現,也是教師教學學識和智慧的外顯標識. 教學風格昭示著教師的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更高的層次. 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思想、觀念、行為的完美結合、集中體現. 教學風格既是科學性的,又是藝術性的,更是科學性與藝術性、共性與個性、理論性與實踐性、思想性與時效性的統一.
教學風格的形成及培育策略
教學風格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教學展現. 錘煉、培育教師的教學風格,要從外而內加強系列性的磨礪,尤其是要從教學藝術性等方面展開. 著眼于教師的教學過程,我們認為,盡管教學語言、教學儀態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外因,但卻也是教學風格形成的基礎性、關鍵性要素. 教學語言、教學儀態是教學風格在場的直接表現;而教學思想、教學觀念則是教師教學風格的支撐性、內在性的要素. 外在性因素是標識、是確證、是表征,內在性因素是根據、是根本、是支撐、是支持,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缺一不可.
1. 教學語言:讓教師教學充滿美感性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語言是存在的家園. 教師的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語言的教學”.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其語言應當是嚴謹的、邏輯的,充滿數學味的. 從師生交往、生本交往(學生與文本)、師本交往(教師與文本)過程來看,語言是溝通師生、生本、師本的主要媒介[4]. 其他的一切教學媒介如視頻、音頻、圖片等相關的資源都是語言媒介的重要補充.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語言不僅僅是工具性的,更是本體論、存在論形態的. 語言不僅僅是教師教學風格的承載體,更是教師教學風格的有機組成. 教師的教學語言表達,能敞亮數學學科知識的本質,能照亮學生的數學學習現實. 對教學語言的錘煉、打磨、完善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基礎性的一環. 同時,準確、規范、富有邏輯性和嚴謹性的數學語言是教師教學風格的重要確證與表征.
案例1?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
學生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一個重要的感覺是“復雜”“變式多”“搞不清”“混淆”. 對此,筆者所在學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基于自身幽默、風趣的個性,努力追尋基于自身個性的教學語言,進而有意識地打造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對教學語言的打磨、完善,能有效引導學生突破學習難點,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愉悅,同時敞亮了數學學科知識的本質.
師(錘煉性的教學語言):當三條直線兩兩相交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截線看成一把“菜刀”,將被截的兩條線看成兩根“蔥”.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哪一根線是刀,哪兩根線是蔥”.
學生一一判斷,部分學優生已經能清晰地認知了,但還有部分學困生有點困難,他們需要更為直接的判定方法.
師(調整教學思路):這個內容還是有點復雜. 我們再來一起探索,看看有沒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法?
師(轉變語言引導方式):我們用紅色將所有的“同位角”畫出來,你們看看,像哪一個字母?
生1:我覺得有點像大寫的“F”.
生2:我也覺得像大寫的“F”,只不過位置不同而已.
學生頓時來了興趣.
生3:老師,我們自己來畫,看看內錯角、同旁內角像哪一個字母.
生4(興奮地):老師,內錯角和大寫的“Z”相似.
生5:老師,我發現了,同旁內角和大寫的“C”相似.
學生爭先恐后地找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同時積極做出研判.
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催生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探究. 教學中,教師借助自己幽默、風趣的個性,用幽默、風趣的比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詮釋出來. 如此,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在教師的教學語言引導下變得通俗易懂. 在錘煉教學語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流暢性、引導性、概括性、清晰性等. 教師只有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用自己的教學語言引導、啟發、點撥學生,并努力追尋“屬于自己的句子”(海明威語),自身教學風格才能逐漸形成.
2. 教學儀態:讓教師教學體現情感性
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不僅要追尋美感性,同時還要追尋一種情感性. 實踐證明,擁有良好的教學情感,教學就能富有感召力、向心力,就能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師所設想的思維、探究的天地之中. 教學的情感性讓教學具有一種感染力、親和力,能讓學生更加親近教師,進而親近數學.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良好情感性的教師如何擁有自身的教學風格. 情感是教學風格的重要組成. 情感往往承載了教師的教學修養、教學觀等. 情感往往是通過教學儀態顯示出來的,教學儀態是教師教學風格的重要確證與表征. 教師要自覺優化自我的教學儀態,從而讓自我的教學充滿情感性. 教學儀態還能增進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同,因此優化教學儀態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關鍵.
案例2? “圓的認識”教學
師(開門見山):生活中,我們見過很多的圓形物體,哪些物體是圓形的?你能比畫一下圓的樣子嗎?
師: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圓的哪些性質?
引導學生畫圓,并介紹圓的基本構成元素.
師:車輪是什么形狀的?
師(神秘地):為什么要做成圓形呢?
生1:做成其他形狀就無法滾動,如三角形、四邊形等.
師(隨手畫出一個“橢圓”):行嗎?
生2:不行,滾起來一高一低.
教師動作演示,同時發問:為什么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呢?
學生議論紛紛,教師抓住學生的認知沖突,帶著學生的求知心理,引導學生走進“圓的世界”“圓的王國”,由此揭示圓的“軌跡定義”“集合定義”等.
豐富性的教學儀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 在錘煉教師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打磨自身的教學語言,還要優化自身的教學儀表、儀態,讓自身的教學儀態更具自然性、美感性、情感性等. 教學儀態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輔助,更是教師教學風格的重要組成. 優秀的教學風格總是折射在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如情感型的、理智型的,等等. 從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學儀態中,能捕捉到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氣質. 同時,教師的教學風格也必須經由教師的教學儀態顯示、敞亮開來. 如果說,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風格的形象性、精準性等的錘煉,那么,教學儀態就是教師教學風格的直觀性錘煉.
3. 教學思想:讓教師教學閃爍通感性
教學思想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靈魂,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核心. 沒有良好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主張,教師的教學風格就難以持久. 教師要自覺地模仿名師,引領自己的數學教學;要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將相關的教學理念、思想等進行融合、融通,建構屬于自己的教學主張、思想等. 教學思想讓教師的教學充滿著一種通感性. 換言之,教師的教學思想應當體現在教師教學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教學語言、教學儀態. 教學思想是內在的,它能孕育教師的教學風格.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思想、觀念等是教師教學個性、教學風格形成的一種“原動力”. 教師不能讓自身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實踐”“操作”的層面,而必須將自己的教學思想、觀念、主張等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風格才能最終形成. 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讓自身成為有思想的教學行動者、有行動的教學思想者. 行動與思想的對接,能促使教師形成穩定的教學風格.
案例3?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學
在學校同課異構的教學活動中,絕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是呈現一些“封閉性習題”,引導學生應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在這樣的一種教學觀念統攝下,絕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動地按照教師設定的教學問題進行思考、探究. 學生的數學學習呈現出一種被動、膚淺的狀態. 而另一位教師則從“學為中心”的思想觀念出發,對自我的教學設計進行考量. 用一種“未完成”的習題、作業,讓學生成為課程資源的積極創生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呈現未完成的開放性問題:七年級某學生在做作業時,一不小心將墨水瓶打翻了. 只看到如下的題目字樣,甲、乙兩地相距448千米,一列客車的行駛速度為每小時80千米,一列貨車的行駛速度為每小時35千米……
生1:老師,我們需要補充車子的行駛時間、行駛方式、行駛狀態等相關的條件和問題.
生2: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經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生2:客車和貨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同向而行,客車經過多少時間能追上貨車?
生3:客車先從甲地出發,1小時后貨車才從乙地出發,經過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
基于教師的開放性觀念,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了豐富的課堂生成. 在教學中,教師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學”,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探究時空、權利等,才能暢通課堂信息通道,促進課堂信息傳遞. 在建構教學風格、創造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繃緊“為了學生的發展”這根弦,要將深化自身的教學觀念、錘煉自身教學思想作為教學風格形成的核心. 因而,教師要警惕“為了風格而風格”的淺表性的只關注教學語言、教學儀態等外在風格、急于求成的教學行為,要讓自身的教學思想、觀念等與自身的教學語言、儀態等結合起來,同時融入自己的個性、氣質、熱情等因素. 如此,教師的教學風格就能逐步地形成.
教學風格展現著教師的教學個性、教學靈性. 教學風格的打造、生成和發展,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浮躁、矯情,要防止“為了風格而風格”的故弄玄虛、花樣翻新. 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教師教學的踏實實踐. 要讓教師在實踐磨礪中展現風格,在教學思想淬煉中升華風格,在個人學養積淀中明亮風格. 要讓教師的教學風格從火花變成火光,從而指明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向,照耀教師專業成長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顧繼玲,章飛. 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 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2]段志貴,陳宇. 合格初中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研究[J]. 數學教育學報,2017,26(02):35-40.
[3]童莉. 初中數學教師的課程取向的調查與分析[J]. 數學教育學報,2008(02):47-50.
[4]孫杰遠. 初中數學課程理念與實施[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基金項目:江蘇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數學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過程及策略研究”(B-b/2020/02/235).
作者簡介:房廣云(1981—),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曾獲揚州市中青年教學骨干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