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果為漆樹科植物芒果的成熟果實,名字來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爾語,因集熱帶水果精華于一身,被譽為“熱帶水果之王”。公元前5至公元前4世紀,芒果隨著佛教的傳播,從印度傳播到東南亞一帶。公元16世紀,隨著航海事業的興起,傳播到世界各地。唐朝的《大唐西域記》中就有記載:“庵波羅果,見珍于世。”
目前,全世界大約87個國家有芒果栽培,亞洲國家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占世界產量的80%。我國芒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四川和臺灣等省(區),產量接近100萬噸,排世界第八位。廣西芒果主產區集中在百色、欽州、南寧、玉林等地,其中以百色的右江河谷栽培最為集中。
百色市的右江河谷年日照充足、降水量多且集中,雨熱同季,與西雙版納、海南島同被譽為中國僅有的“天然溫室農業區”。右江河谷為喀斯特地貌,地域內空氣負離子含量極高,土地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農作物在礦物質豐富的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吸收及含量充足。百色芒果生長在如此得天獨厚的氣候里,果形美觀耐看、果皮光亮新鮮、果肉細膩厚實、果汁清甜醇香。
右江河谷已有上百年的種植芒果歷史。在廣西百色田陽縣那坡鎮那馱村,有一棵巨大的百年芒果樹被當地人稱為“芒果王”,該樹樹干需兩人合抱才能圍住,是目前廣西區內發現的樹齡最大的香芒樹。該樹的原主人是清末富商黃恒棧,在1890年前后,他引進了第一批呂宋芒。今天的“芒果王”雖然已經蒼老,但它粗大的枝干和巨大的樹冠,仍能使人想象出當年它掛滿金黃色果實的風采。
1985年,百色市政府決定建立右江河谷芒果商品生產基地,從此,右江河谷的芒果生產由零星種植向規模連片發展。多年來,百色芒果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百色成為中國三大芒果生產基地之一。右江河谷芒果商品生產基地現已有芒果品種30多個,包括臺農1號芒、田陽香芒、紅金煌芒、紫花芒、桂熱10號芒等,年產量近10萬噸。
田陽香芒以其獨特的風味榮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2004年被評為廣西名牌產品。紫花芒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銅獎。桂熱10號芒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質獎。2011年6月27日,田東香芒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百色芒果行銷上海、北京、武漢、成都、鄭州、西安、哈爾濱等大城市和中南、西北、東北等全國絕大部分地區。
為實現芒果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百色本土企業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條芒果生產線,對芒果的采后洗滌、殺菌以及分級采用標準化制作流程,使芒果保鮮期由5天延長至10天。同時,提高芒果無公害貯運保鮮技術,在低溫下貯藏,保鮮期達到20天以上。百色還積極建設芒果深加工生產基地,從加工的角度與芒果商品化處理體系進行配合,生產出各種芒果加工產品,包括芒果飲料、芒果酒、芒果干等特色產品。
百色還積極籌建芒果博覽園培育和傳揚芒果文化。博覽園由芒果生態游覽園、世界芒果文化博覽館、芒果鮮果商品化處理車間、芒果深加工區組成,全面介紹芒果的歷史、品種、產品、文化等。2007年,百色市政府在芒果之鄉田東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百色芒果文化節,此后,每年一屆的芒果文化節不僅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賈游客,也吸引了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和東盟國家的商會及客人與當地各族群眾一起盡情享受芒果帶來的快樂。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