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荔枝不合江。兩千多年來,合江荔枝在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因其“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橘得霜”,一直為世人所喜所頌。在合江人的記憶里,荔枝的地道風味已經深深融入生活,孕育著文化,連接著過去、現在與未來。荔枝跨過萬水千山,將一縷縷甜蜜傳遍四海。
荔枝的甜,成為合江讓人心動的“請柬”。2023年7月18日,在第32屆合江縣荔枝生態旅游節開幕式上,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為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頒發了“合江荔枝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牌匾。
合江荔枝攜一味魂牽夢縈的甜,絕代的芳華綿延千年。從漢唐盛世綿延至今,千年歲月悠悠,鹽馬古道蒼蒼,歷史韻味與三江環繞在這里交織,北緯28度的氣候與富硒富鋅的優質土壤在這里交融。這片山水福地造就了合江荔枝的獨特品質。
在合江縣漢棺博物館中有一方宋墓石刻,上面的荔枝圖像清晰可辨,它是合江目前可考的最早荔枝圖。與文獻相互印證,可推知唐宋時期合江就是荔枝產地,荔枝是當時民眾的常食水果。
在白米鎮轄區內的長江航道中有一片石灘,遠遠望去呈“逶迤”之狀,這片石灘又名荔枝灘。據《吳船錄》記載的里程計算,敘州至合江縣有210公里,長時間在船上枯燥無味,能夠入詩的景致和趣事并不多,因而詩圣杜甫對“青峰隱映石逶迤”這一摘荔枝的場景記憶猶新。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過華清宮》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寫了唐代將合江荔枝裝入楠竹筒中,八百里加急運往長安的盛況,合江荔枝名品“妃子笑”便由此得名。
荔枝紅是合江縣7月最美的底色,如約而至的收獲是果農們對好日子的盼頭。清晨5點,荔江鎮柿子田村種植大戶趙劍虹就帶著家人上樹采摘。不久,一簍簍飽滿的荔枝擺放在之溪街水果市場,供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品嘗。
近年來,從枝頭到舌尖,合江荔枝的流通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作為“中國晚熟荔枝之鄉”,合江縣不斷改良優化品種結構,以此提升合江荔枝品質,荔枝已成為全縣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了集采摘、游玩、體驗等于一體的文旅產業鏈條。合江縣全力推進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已建成1個省級五星級荔枝現代農業園區、1個中荔果蔬進出口中心。2020年7月23日,40噸、價值12萬美元的合江荔枝起運前往廣東,越洋跨海,進入美國和加拿大商超。這是四川荔枝首次出口,也是首次進軍北美市場。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