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研釗 郭明磊 李強



作者簡介:畢研釗,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關節外科疾病的診療。
通信作者:李強,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關節外科疾病的診療。E-mail:zx13961225469@163.com
【摘要】目的 分析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治療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后發熱患者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淄博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8例TKA術后發熱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采用歸脾湯治療,34例)和觀察組(采用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治療,34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同時間點體溫變化、中醫證候積分、退熱情況(治療3 h后下降溫度、退熱起效時間、退熱持續時間、退熱最大作用時間)。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變化具有交互效應差異 (F交互=-0.781,P交互<0.001)。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12 h后體溫變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治療24、36、72 h后體溫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自汗、神倦、氣短、發熱、心悸、血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3 h后下降溫度大于對照組,退熱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退熱持續及最大作用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均
P<0.05)。結論 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治療TKA術后發熱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體溫,且藥效持久,利于患者預后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青蒿鱉甲湯加減;歸脾湯;全膝關節置換術;發熱
【中圖分類號】R2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0.009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0.030
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嚴重膝關節功能障礙疾病的主要方式,在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糾正關節畸形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隨著TKA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其術后并發癥逐漸受到患者和骨科醫師的關注[3]。發熱是TKA術后的常見并發癥,西醫主要通過物理降溫、口服藥物的方法達到退熱的目的,但部分患者易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2]。中醫將TKA術后患者的發熱、氣短、自汗等癥狀歸屬“氣血兩虛”范疇,主要通過中藥湯劑進行調理,起到益氣養血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治療TKA術后發熱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淄博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8例TKA術后發熱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5.34±2.3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
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5.56±2.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淄博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中醫符合《中醫骨傷科臨床診療指南·人工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康復專家共識》[4]中氣血兩虛證的診斷標準(主證:關節酸痛或隱痛,倦怠乏力,面色不華;次證:心悸氣短,頭暈,爪黃色淡,食少納差。舌質淡,苔薄,脈細弱或沉細無力);⑵術后48 h內體溫(腋溫)37.5~39 ℃者,且持續>3 d[5];⑶臨床資料完整;⑷無其他精神類疾病。排除標準:⑴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⑵存在其他風濕免疫疾病者;⑶關節病變至晚期,且關節結構嚴重畸形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抗菌、補液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歸脾湯治療:組方為黃芪25 g,黨參15 g,茯神15 g,白術20 g,當歸15 g,龍眼肉35 g,酸棗仁25 g,遠志15 g,木香8 g。上述藥材熬制前無需清洗,加入清水浸泡30 min,水量超過藥材表面2~3 cm,大火煮開后小火30 min熬至400 mL,倒出藥汁,平均分成
2份,早、晚餐后0.5 h內服用。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治療:組方為生地30 g,(炙)鱉甲30 g,地骨皮13 g,銀柴胡12 g,知母12 g,甘草8 g,丹皮10 g,黃柏10 g,青蒿15 g。大小便不利者,可加(酒)大黃、車前子;若口干、口燥者,可加天花粉、北沙參、麥冬;創口分泌物較多者,可加(生)薏苡仁、魚腥草、赤芍;創口紅腫、疼痛患者,可加金銀花、赤芍、連翹;唇甲、面色蒼白者,可加阿膠、黃芪、白芍。中藥熬制及服用方式同對照組。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7 d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根據《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6]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患者體溫≤37 ℃,臨床癥狀(自汗、神倦、氣短、發熱、心悸、血虛)積分改善≥70%為顯效;患者體溫≤38.5 ℃,中醫證候積分改善30%~<70%為有效;患者體溫未有所降低,甚至有升高跡象,中醫證候積分改善<30%為無效。⑵不同時間點體溫變化。采用紅外溫度計(湖南邁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212070865,型號:MDI111)分別記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12、24、36、72 h后的體溫變化情況。
⑶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后根據《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7],比較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包括自汗、神倦、氣短、發熱、心悸、血虛癥狀,將上述癥狀分為無(0分)、輕(1分)、中(3分)、重(5分)
4個等級,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癥狀越重。⑷退熱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退熱情況,包括治療3 h后下降溫度、退熱起效時間、退熱持續時間、退熱最大作用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數據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變化具有交互效應差異 (F交互=-0.781,
P交互<0.001)。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12 h后體溫變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治療24、36、72 h后體溫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自汗、神倦、氣短、發熱、心悸、血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退熱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3 h后下降溫度大于對照組,退熱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退熱持續及最大作用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均P<0.05),見表4。
3 討論
中醫學認為,TKA術后出現發熱是因患者素體虛寒,術中失血過多致使氣血虧虛,運行受阻,陰液流失過多致使陰虛不能化陽導致[8]。術后發熱患者常表現為體
溫>38 ℃,創口無紅腫及膿性分泌物,且白細胞水平無明顯升高,僅通過西醫常規治療難以達到預期療效,且病情易反復[9-10]。青蒿鱉甲湯源于《溫病條辨》,治療溫病晚期的邪熱未退、陰液受損、陰分深伏等癥療效較好[11]。歸脾湯出自宋代嚴用和所著《濟生方》,以無形之氣補有形之血,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效[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變化具有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12 h后體溫變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24、36、72 h后體溫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可有效治療TKA術后發熱患者,相較于歸脾湯單獨治療可快速降低患者溫度。分析原因為,青蒿鱉甲湯方中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清利肝熱之效;地骨皮具有清肺降火、涼血止血之效;銀柴胡具有清虛熱、除疳熱之效;知母具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之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之效;生地具有滋陰清之效;鱉甲與青蒿二者合用具有滋陰潛陽、清熱涼血、除蒸解暑之效,對肝腎陰虛所致的陰虛內熱有較好效果[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自汗、神倦、氣短、發熱、心悸、血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可改善TKA術后發熱患者臨床癥狀。分析原因為,鱉甲湯具有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治療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陰虛陽亢等有較好作用;歸脾湯方劑中黃芪、黨參、茯神具有養血安神功效,酸白術、當歸、龍眼肉具有理氣醒脾、補而不滯的功效,棗仁、遠志、木香具有滋補肝腎、疏理肝氣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氣健脾、補血養心之功[14]。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3 h后下降溫度大于對照組,退熱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退熱持續及最大作用時間均長于對照組,提示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可有效降低TKA術后發熱患者體溫,且藥效持久。分析原因為,黃花蒿具有抗炎、抑菌和免疫調節等多種作用;甘草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知母有較好的抗炎、退熱功效;鱉甲能增加血清中蛋白質的含量,抑制結締組織的增殖,增強免疫功能;銀柴胡具有抗過敏,舒血管的功效[15]。
綜上所述,青蒿鱉甲湯加減聯合歸脾湯治療TKA術后發熱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體溫,且藥效持久,利于患者預后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張占磊,畢夢娜,馬鄒,等.電針聯合中藥熏洗對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陜西中醫, 2023, 44(10): 1469-1473.
劉波,王煜朝,呂波.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皮溫變化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7, 14(1): 153-154,155.
劉威,丁娟,王博,等.舒筋活血止痛湯熏洗改善TKA術后疼痛及活動受限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 2022, 31(9): 1412-1415.
姚新苗.中醫骨傷科臨床診療指南·人工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康復專家共識[J].康復學報, 2017, 27(4):6.
《中華傳染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發熱待查診治專家共識[J]. 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7, 35(11): 641-655.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247-250.
何浩強,陳光,高嘉良,等.中醫證侯療效評價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8, 20(7): 1187-1191.
孫魯寧,蔡文輝,沈計榮.中藥治療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非感染性發熱31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2, 11(22): 2258-2258.
陳敬恒,何德利.補中益氣湯治療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氣虛發熱的臨床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 2021, 40(2): 25-26.
FATIMA M , SCHOLES C J , TUTTY A ,et al.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of a short hospital stay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in a regional public hospital: A prospective cohort treated 2018—2019[J].ANZ Journal Of Surgery, 2022, 92(4): 837-842.
馬迪.青蒿鱉甲湯加減治療骨科術后陰虛發熱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2, 16(11): 134-136.
黃玨煒,崔小東.青蒿鱉甲湯治療骨科術后陰虛發熱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 2020, 12(4): 117-119.
徐王兵,鐘發明,付文紅,等.基于吳鞠通《溫病條辨》理論思想探析青蒿鱉甲湯治療骨科術后陰虛發熱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 2023, 30(36): 133-136.
薛冰,宋永貴,艾志福,等.歸脾湯及其加減方治療心脾兩虛證的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藥, 2024, 55(1): 78-81.
王佳雯,翟永松,王滿元,等.《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現代藥理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16, 30(7):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