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虎
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教師要注重促進學生體能和技能的全面發展,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素質。文章探索了“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首先,分析了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指出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然后,詳細介紹了“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法,并結合教材實例進行了案例分析。最后,對模式的應用效果和影響進行了總結和展望,認為“教會、勤練、常賽”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能、技能和心理素質,為小學體育教育的改進和提高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運動能力
一、“教會、勤練、常賽”模式融入小學體育教育的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健康和身體素質,體育運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體育教育作為學生體能、技能和心理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育中,學生大多是在課堂上接受理論講解和簡單的技能訓練,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探索一種新的小學體育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素質,對實現小學體育教育的改進和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和影響。具體而言,通過介紹“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法,結合教材實例進行案例分析,評估其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和影響,為小學體育教育的改進和提高提供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三)研究意義
小學體育教育是學生體能、技能和心理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本文的研究意義在于,探索“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和影響,以期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素質,促進小學體育教育的改進和發展。此外,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對其他體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具有參考價值,可以為小學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二、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一)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
小學體育教育作為學生體能、技能和心理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和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目前,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方式單一: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育中,學生大多是在課堂上接受理論講解和簡單的技能訓練。教學方式單一,難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二是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小學體育教育的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很難為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提供有效的保障。三是缺乏系統的評估體系:小學體育教育缺乏系統的評估體系,難以全面評估學生的體育素質和技能,也難以為后續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和示范為主,學生在課上被動接受知識和技能的灌輸。這種教學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能力。二是學習效果不佳:因為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課堂效率較低,教師的教學效果也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三是缺乏針對性:傳統教學方法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要求。
傳統教學方法在現代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一方面,傳統教學方法往往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和豐富化,教學內容和方式也需要不斷創新和更新。因此,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度,成為當前小學體育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應用
(一)“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具體內容
“教會、勤練、常賽”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實踐操作和參與的教學模式,其具體內容如下:
教會:教師通過講解、示范等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和規則。勤練:學生通過反復地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技能水平和動作協調性,增強自信心和勇氣。常賽:學生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比賽和運動會等活動,檢驗和提高自己的實力,增強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能力。
“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參與,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實施方法
實施“教會、勤練、常賽”模式需要注意以下方法:
突出實踐操作: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操作中,通過反復地練習來掌握和提高技能。
強化個性化教學: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教學指導和支持。
加強比賽和鍛煉:除了課堂上的教學,還應該加強體育比賽和鍛煉,通過比賽來檢驗和提高學生的實力,增強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
注重自我評價:學生應學會自我評價,通過反思和總結自己的表現,發現不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重視團隊合作:體育運動需要團隊合作,學生應該學會在團隊中協作,共同完成任務和實現目標。
以上方法的實施,可以使“教會、勤練、常賽”模式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小學生體育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三)教材實例案例分析
在人教版小學體育教材中,每個課程單元都設有“賽出水平”環節,這是一種類似于比賽的形式,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實際操作和比較。例如,在三年級的“跳繩”單元中,設有“跳繩比賽”環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參加不同級別的比賽,體驗比賽的氛圍和樂趣,同時也能夠檢驗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此外,在人教版小學體育教材中,也強調了“勤練”的重要性。例如,在二年級的“翻筋斗”單元中,教材中強調:“練習過程中,要勤加練習,多嘗試,堅持不懈。”教材也提供了詳細的練習方法和技巧,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在教材中,還重視了“常賽”的作用。例如,在五年級的“籃球”單元中,教材中寫道:“籃球運動需要參加比賽,才能更好地鍛煉自己的技能和意志品質。”教材中還提供了組織籃球比賽的方法和步驟,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比賽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教材的設計和實際操作,可以體現“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它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增強體育意識,提高綜合素質。
四、“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應用效果和影響
(一)運動能力的提高
首先,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技巧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其次,在“常賽”的環節中,學生不僅能夠檢驗和提高自己的水平,還能夠從比賽中學習到更多的技能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最后,在“教會 勤練”中,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和重復,加深了對技能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地掌握技能。綜合來看,“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運動能力,使學生在體育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素質的提高
“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應用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如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等方面。
在身體素質方面,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身體的各項指標,如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在心理素質方面,通過比賽等形式的實踐,學生可以逐漸建立自信心、勇氣和毅力,克服挫折和困難,提高心理素質。在社會素質方面,通過比賽等形式的參與,學生可以學會尊重對手、遵守規則、團隊協作等社會素質,從而提高社會素質。因此,“教會、勤練、常賽”模式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和人文素養。
(三)心理素質的提高
在“教會、勤練、常賽”模式下,學生會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比賽,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自信心、毅力、競爭意識、合作意識等。在練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嘗試來克服,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毅力。在比賽中,學生會面對來自其他學校的對手,需要用自己的實力去取得勝利,這樣能夠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同時,在參與團體項目比賽時,學生需要與隊友進行緊密配合,培養合作意識。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此外,“教會、勤練、常賽”模式還能夠讓學生在比賽中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情緒,以應對緊張和壓力。比賽中可能會出現失誤或遭遇挫折,但學生需要保持冷靜,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增強抗壓能力,從而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五、總結和展望
(一)應用效果總結
經過實踐應用,“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在此模式下,能夠進行更全面、系統的訓練,運動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通過參加比賽,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也有所加強。教師也更加注重學生的訓練和比賽,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對模式的改進和完善
然而,“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在練習和比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受傷等情況,需要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同時,該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
為了進一步完善該模式,可以探索引入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運用科技手段輔助教學,或者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訓練項目等。此外,還需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比賽項目,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較大的問題,可以考慮采用分層次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在更適合自己的訓練水平下進行訓練,以充分發揮個體差異的優勢。同時,也可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訓練情況和表現,從而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孩子的體育訓練和比賽活動。
(三)未來研究方向和展望
未來,可以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具體分析如下:
模式適用性的研究:目前,“教會、勤練、常賽”模式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驗證,但是其適用性是否普遍,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可以將研究范圍擴大到更廣泛的學校和年級,以進一步驗證模式的適用性。
教師角色的研究:在“教會、勤練、常賽”模式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在不同環節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未來可以研究和探討教師在不同環節中的角色和作用,以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模式。
模式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將“教會、勤練、常賽”模式與小學體育課程整合起來,將有助于提高課程的質量和效果。未來可以探討如何將模式與課程整合,以更好地推廣和應用模式。
模式的改進和完善:在實際應用中,模式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未來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對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以提高其應用效果和推廣價值。
總之,“教會、勤練、常賽”模式是一種有潛力的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模式,一線體育教師可以加以運用,未來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以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其應用效果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素鈴. 教會、勤練、常賽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 教育界,2023(34):59-61.
[2]吳海龍. “教會、勤練、常賽”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落實:以小學籃球為例[J]. 新體育,2023(20):76-78.
[3]符書生. 小學體育“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 當代家庭教育,2023(08):239-241.
(責任編輯:石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