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維是相對于抽象思維來說的,與定義、判斷、推理、論證等方式不同,形象思維以直觀形象和表象進行思維活動。寫作公文既需要抽象思維,也需要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因其所具有的直觀性、生動性、整體性等特點,正適合公文所用。不善于運用形象思維,就難以形成高質量的公文。正因如此,要善用形象思維方法,來提升公文的質量和水平。
注重直觀,鮮活選材。有些公文材料,如經驗、報告等,需要充分的直觀情況來支撐,以增強可信度。為此,需要以直觀性的標準篩選素材,形象思維就有了用武之地。具體講,有三個層面可行。一要選原創性的素材,選那些有代表性的個性鮮明的素材,讓讀者眼前一亮,讓聽者精神一振,感受其不同凡響。二要選有煙火氣的素材,將田間地頭、工地車間、項目現場的故事、人物、狀況揀選出來,使材料有熱乎氣,有生活味。三要選第一線的素材,聚焦最前沿、最關鍵的區域,截取生產生活的典型片段、生動案例、先進事跡,以增強時代感與表現力。
注重生動,精巧煉句。在公文寫作中運用形象思維,關鍵在駕馭語言,使之更好服務內容,增強表達效果。一要追求樸實,用最樸素無華的明白話,表達深刻思想、確定內容、鮮明主張,做到一看即明、一想即通,不要追求辭藻華麗,不要把材料寫成文學作品。二要追求鮮明,在指導思想、遵循原則、總體要求上確定無疑,講方針政策明明白白,講規定要求清清楚楚,講方法措施實實在在,不含糊其詞,不拖泥帶水,不產生歧義。三要追求自然,根據內容表達需要,選用適宜的句式加以呈現,或整句排列,或散句錯落,或長句嚴整,或短句活潑,總之以最合適的句式,組合成段,匯集成篇,做到自自然然、無雕琢痕跡。
注重節奏,流暢穿線。在公文材料中,隨著內容表達的深入,材料的邏輯脈絡同步展開,邏輯表達的節奏變化,就成為必答題。一是總分變化。先總后分、分后再總,形成總體的起勢、正勢、收勢,體現行文開合變化、結構演進。二是階梯變化。按照層層遞進的方式,來表達進層邏輯,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形成階梯狀邏輯鏈條,表現主次、輕重、先后關系。三是平行變化。在材料主體部分,或主體部分中某部分內部,平行安排幾項內容,在一個層面展開,做平面運動,彼此無先后、主次之別,體現并列的邏輯關系。四是跳躍變化。隨空間環境、思維角度的變化,切換材料內容,形成內容表達的“蒙太奇”效果。
注重優美,別致塑型。公文材料在表達內容同時,必須依托一定的表達形式,呈現出一定的形式美感。形式結構由題、頭、段、篇幾種樣式組成,組合方式不同,呈現的形式也不同。一般情況下,比較優美的造型是頭小、身粗、尾細的橄欖形。頭小,就是材料開頭部分字數較少、篇幅較小;身粗,就是材料主體部分字數多、篇幅大;尾細,就是材料結尾部分字數少、篇幅小。這種形式在請示、報告、計劃、總結等公文材料中體現得非常充分,給人的感覺也很舒適。除此之外,有些公文材料并未采用這種一般性的形式,而是有所變化。比如信息等材料,不用結語,正文部分結束即收篇,形成一種半橄欖造型。具體到每一個材料,都是形式服從內容,并盡量做到美文與美型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