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一座城市的文旅發展,不僅要有創新的場景、看得見的服務、感受得到的品質,更要看其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為青島市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如何持續釋放情緒價值、經濟價值和產業價值,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是青島文化旅游業必須作答的“發展之問”。
2024夏季,青島演藝市場可謂“熱浪滾滾”——前不久,鄧紫棋、陶喆演唱會在青島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和國信體育館同時舉辦,9萬多歌迷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其中70%是跨城觀演;青島法國美食音樂匯在小麥島舉辦,突突鳥樂隊、皮埃爾普拉達樂隊和冰河樂隊的精彩表演,吸引眾多中外游客駐足……下半年,青島市還將策劃推出一系列文化演藝活動,涵蓋音樂節會、演藝演出、公共文化活動等,打造青島文旅新熱點。
演藝活動是集文化、娛樂、經濟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如今,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市”。“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出游新風尚,其背后折射的是“演藝經濟”的磁吸力和對文旅消費的驅動力。數據顯示,鄧紫棋、陶喆演唱會前后幾天,到青旅游人次環比增長87%,消費金額環比增長82%,充分體現出演唱會的巨大引流作用。
作為一種時尚的文化旅游資源組合,“演藝+旅游”能夠顯著拉動旅游消費,這為文旅融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大型演出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超規模的人流量,同時也檢驗著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承載能力。華晨宇日出演唱會凌晨3點在海邊開唱,將迎接日出的創意與濱海風情結合,贏得極佳的口碑;張信哲演唱會期間,包頭市33家A級景區對持票歌迷免首道門票……演藝消費向文旅消費“導流”,各地為此都拿出了滿滿誠意。
對于青島而言,除了緊緊抓住觀眾游客的情緒需求,從演出選址、場館設施、車輛接駁、安全保障、住宿酒店等環節入手,細致作好配套服務之外,還應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舉措“寵粉”,如為來青觀演游客提供更加有獲得感、體驗感的文旅產品,讓更多觀演游客深入體驗青島文化、了解青島風情、感受青島溫度,釋放演藝經濟的“溢出效應”。
從“引客”到“留客”,“演藝+旅游”融合發展空間廣闊,關鍵在于能否將演出帶來的“流量”轉化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增量”,做好旅游業態升級,塑造地方文旅品牌。這其中,全面提振文旅消費是關鍵。在人們的文旅消費偏好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唯有用好消費這把“鑰匙”,才能加速釋放內需活力,塑造文旅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要讀懂游客期待,增強核心競爭力。大眾旅游新階段,旅游成為美好生活的“剛需”,推動行業朝著靈活、個性、多元的方向發展。從本質來看,體驗是旅游的核心,好的體驗來源于有競爭力的產品。節展賽會活動對文旅消費的引流和對城市品牌的傳播,有著無可比擬的放大效應。要以市場化方式辦好特色節會,加大策劃創意推介力度,打造立足青島資源稟賦優勢的品牌化節會體系。要提升文旅供給,抓產品引導消費。要著力引進一批品牌影響力大、輻射帶動性強的大型文旅項目,積極填補市場空白,厚植文旅消費新動能。
要培育新型消費,發揮綜合帶動力。青島是首批國家級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肩負積極培育壯大文化和旅游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質量和水平的責任。要講好青島“故事”,提升品牌穿透力。增進情感交流、緩解緊張焦慮、感知美好生活……開啟一段旅程的理由可能五花八門,但“說走就走”的沖動深層次上卻與能否獲得情緒價值息息相關。要用好海洋旅游資源做品牌,要深挖歷史文化元素做品牌,特別是在歷史城區,既要融入潮流業態,更要作好文化挖掘、傳承和保護,讓日游、夜游同樣精彩。
要全面引客入青,抓客流帶動消費。應發揮大型活動“窗口”效應,探索文旅推介以靈活形式融入在青舉辦的各行業大型活動;與專業機構合作開展游客消費大數據分析,明確宣傳推廣定位和來青游客消費偏好,作好旅游精準營銷,加大對長三角、東三省、沿黃流域等客源市場的推介力度,構建常態化客源互送機制;搶抓入境游恢復關鍵期,把握簽證政策調整契機,依托駐外使領館、辦事處等策劃舉辦國際旅游交流合作活動,定制特色化旅游產品,優化入境游客支付環境;加大旅游秩序整治,結合全國文旅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相關工作的開展,打造放心文旅消費環境,提振文旅消費信心,加速釋放文旅消費潛力。
把握文化旅游業這一發展新機遇、產業新引擎,需要整個青島的全力以赴。越是“流量”席卷,越要心明力定。相信,依托青島獨特的資源稟賦,積極探索更多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一定會為青島的文旅發展帶來更多新可能,讓青島煥發更多新活力。(青島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