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初,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布了《關于表彰第二屆“江西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的決定》,九江市都昌縣神脈溪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健入選。就在不久前,楊健還被認定為2023年“江西省鄉村工匠名師”。榮譽是過往努力的見證,更是未來奮斗的激勵。對于楊健來說,能夠同時獲得兩項省級榮譽稱號絕非偶然,成功的背后是默默付出的努力與汗水。
返鄉創業,綻放青春夢想
90后的楊健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中鐵五局工作,有一次,他回家看到家鄉擁有這么好的綠色資源卻沒有被很好地開發和利用,滿腔熱血的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2017年,他毅然辭去工作,開始承包家鄉的荒山種植茶葉。起初,身邊的人都不支持他,有說他不懂行難做成的,也有說他年紀輕輕無法一直待在鄉下的。但他毅然決然地堅持自己的想法,立志要在生態農業上有一番作為。種植茶葉,他不滿足小打小鬧,先是把家鄉的山權摸了一個底,再一戶一戶地磨嘴皮子,把一片一片山流轉過來。用機器挖山,雇人工攏行,還從浙江安吉請來了專業的師傅指導種茶。如今,楊健的茶園已經擴展到1500余畝,種植的茶葉品種也十分齊全。
辛勤汗水,成就茶香事業
既做種茶人,就要成懂茶人。自創業以來,楊健不斷地學、不斷地做,掌握了一套過硬的種植、加工、營銷茶葉技術。從規劃、開山、選苗、種植,楊健每天只休息幾個小時,全身心地投入鮮茶采摘、高品質制茶、推介銷售茶葉等環節。為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生態茶葉,在創業之初,楊健就堅持以生態種植為目標,不僅做到人工除草、生態防蟲,就連施肥也只施油菜籽餅等自制的有機肥。那么,人工種植管理的茶與原生態生長的茶到底有什么區別?為了摸索出如何種植更加優質的茶葉,楊健特地圈出30畝茶田任茶葉自然生長,不除草、不施肥、不澆水,也不做任何人工干預。“這種天然野生的茶葉自帶一種獨特的蘭花幽香,但產量極低,30畝只能產出不到5公斤的茶葉,人工一天只能摘茶簍底下淺淺的一層茶葉。”如今,楊健早已成了茶葉行業的“老師傅”,走進制茶車間,他通過茶葉的色澤、加工設備的聲響、烘制茶葉的氣味就能判斷出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為全面提升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他在2019年創辦了江西贛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創立了自己的茶葉品牌——神脈溪。他從茶葉品種、品質、品牌上入手,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采用土地入股、合作發展、務工就業等聯農帶農措施,帶動更多周邊農戶發展茶葉產業,真正做到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年的堅持與努力,楊健的茶葉產業有了起色。2021年,神脈溪茶獲得有機茶認證,同年獲得“中茶杯”特別金獎、廬山問茶會“茶王獎”等榮譽。
回饋鄉梓,帶動群眾致富
飲水思源,身為中共黨員的楊健本著帶動鄉鄰共同致富的初心,又創辦了都昌縣響山沖茶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60余戶困難戶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引導他們依靠雙手擺脫貧困。村民占團妹是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僅靠她一人種地取得的微薄收入來維持家用。楊健在了解到她家情況后,主動找上門,讓占團妹到自己的茶園工作。自2017年到茶園工作以來,占團妹已熟練掌握各項技能,年均增收一萬多元。“以前種一年地也就幾千元的收入,現在在茶廠工作,不僅收入提高了,我還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里了。”說起楊健,占團妹心中充滿了感激。不僅如此,楊健的茶葉基地還吸納了當地1000余人靈活就業,年均增收千元至萬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茶廠每年還會給務工困難戶發放慰問金和獎金,合作社也因此成了當地的致富明星企業。
“一生只做一件事,實實在在做好茶。”這句話早已刻在了楊健心中。“培育鄉村工匠,是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的有力之舉。能夠獲得兩項省級榮譽,既是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的鞭策。”楊健說。未來,他將會發展好自己的茶葉事業,為周邊群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嚴謹求實、兢兢業業,不負工匠精神的執著追求,堅持用“一杯好茶”助力鄉村振興。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鄉村振興局 郭慶宇 郵編:332699)